金潔, 肖新廣, 張欣
(鄭州市中心醫(yī)院 放射科, 河南 鄭州450007)
磨玻璃結節(jié)是一種在肺部CT 薄層掃描上發(fā)現的病變, 病變邊界尚清楚、 無一定形狀的密度增高影, 多種肺部疾病可在CT 上有此類表現[1]。 肺磨玻璃結節(jié)由于體積小、 形狀多樣、密度淺淡, 因此對CT 圖像質量要求極高。 雙源CT 掃描速度非???, 完成檢查時間非常短, 故受檢者受到的幅射劑量非常小, 可獲得高質量、 高清圖像, 由此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2]。在多種不同病理類型肺部疾病中均可表現為磨玻璃結節(jié), 但彼此影像學表現相似, 難以鑒別, 但不同病理基礎的預后有顯著差異[3]。 因此分析不同病理類型肺磨玻璃結節(jié)的雙源CT 定量參數具有重要的臨床鑒別診斷意義。 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類型肺磨玻璃結節(jié)的雙源CT 定量參數差異, 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我院經病理學診斷確診影像表現為肺磨玻璃結節(jié)的198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按照病理學診斷結果分為良性組 (n =78) 和惡性組 (n =120)。 良性組中, 男41 例, 女37 例; 年齡25 ~70歲, 平均年齡 (50.1 ± 12.5) 歲; BMI 18 ~28 kg/m2, 平 均BMI (23.14 ± 6.58) kg/m2; 病理類型: 肺部炎癥44 例, 非典型顯瘤樣增生 (AAH) 34 例。 惡性組中, 男65 例, 女55 例;年齡27 ~69 歲, 平均年齡 (48.7 ± 11.2) 歲; BMI 17 ~27 kg/m2, 平均BMI (22.4 ± 6.31) kg/m2; 病理類型: 原位腺癌(AIS) 41 例, 微浸潤腺癌 (MIA) 35 例, 浸潤性腺癌 (IAC)44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經影像學檢查為肺磨玻璃結節(jié);②血常規(guī)正常; ③單發(fā)病灶, 且病灶直徑≤3 cm; ④臨床病例資料完整; ⑤能正常溝通并積極配合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 肝、 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 ②合并其他部位腫瘤; ③凝血功能障礙; ④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⑤具有CT 掃描禁忌。
1.3 檢查方法儀器選用西門子雙源螺旋CT 機, 對患者進行胸部低劑量掃描, 自胸廓入口掃描到肺底。 掃描前指導患者屏氣練習, 掃描時患者取仰臥位, 在平靜深吸氣末屏氣后完成一次掃描, 先進行肺部5 mm、 10 mm 層厚掃描, 之后螺旋以結節(jié)為中心1.5 mm 層厚靶掃描。 掃描參數: 掃描視野30 cm, 管電壓120 kV, 管電流CARE Dose 4D 自動管電流技術, 螺距1.2,旋轉速度0.5 s/圈, 層厚與層間距5 mm, fov 300 mm。 由資深的放射科醫(yī)護人員操作掃描, 影像數據由西門子工作站進行三維處理。
1.4 CT 定量參數CT 定量參數包括: ①病灶最大徑: 連續(xù)3次測量病灶最大軸面的最長徑, 以3 次平均值作為最大徑值。②平均CT 值、 體積、 質量: 采用GE Lung VCAR AW 4.7 軟件對影像資料測量分析, 選中Lung VCAR Single, 調出病灶層面, 自動分析肺磨玻璃結節(jié), 即可自動運算出平均CT 值、 結節(jié)體積 (V), 轉換平均CT 值為假定物理密度ρ, 根據公式m =ρ × V × 10 - 3, 即得出質量。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行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T 診斷結果198 例肺磨玻璃結節(jié)患者經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 良性81 例, 惡性117 例。 CT 診斷結果顯示, 陽性預測值為94.2% (113/120), 陰性預測值為94.9% (74/78), 敏感度為96.6% (113/117), 特異度為91.4% (74/81)。 見表1。
表1 CT 診斷結果 (例)
2.2 病灶CT 定量參數良性組的最大徑、 體積、 質量小于惡性組, 平均CT 值絕對值高于惡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病灶CT 定量參數比較 (±s)
表2 兩組的病灶CT 定量參數比較 (±s)
組別 n 最大徑(mm)平均CT 值絕對值(HU)體積(mm3)質量(mg)良性組 78 14.24±3.14 632.5±93.4 543.45±105.95 231.54±70.54惡性組 120 15.68±3.48 415.4±132.8 980.13±215.68 490.61±112.35 t 2.955 12.555 16.615 18.162 P 0.004 0.000 0.000 0.000
醫(yī)學上, “結節(jié)” 是一種對形態(tài)的描述。 通常情況下, 肺內看起來像圓形且直徑小于30 mm 的病灶都稱為結節(jié)。 一般來說, 肺內的良、 惡性病變均可在肺部薄層CT 影像上表現為磨玻璃結節(jié)[4-5]。 多種不同肺部疾病, 如炎癥、 出血、 腺瘤樣增生、 原位癌、 微浸潤癌等均可表現為肺磨玻璃結節(jié), 但很顯然, 不同的病理基礎其預后是不同的, 采取的處理措施也有一定差異[6-7]。 因此尋找一種高敏感度、 特異度的診斷方法對不同病理類型肺磨玻璃結節(jié)作出有效診斷, 是早期肺部疾病篩查及治療關鍵點, 也是醫(yī)學人員一直努力的目標。
近年來, 科技與醫(yī)療技術迅猛發(fā)展, CT 影像學在臨床肺癌鑒別診斷中有著重要地位[8]。 相關研究[9]指出, 高分辨CT 是肺磨玻璃結節(jié)檢查的首選, 能在短時間內獲取高質量CT圖像, 不會對人體造成電力輻射影響, 但在其不同病理類型肺磨玻璃結節(jié)中的圖像表現具有局限性, 鑒別診斷價值不能令人滿意。 而雙源CT 機架內具有兩套球管及探測器系統(tǒng), 可在3秒內完成一個部位的掃描, 快速獲取組織結構形態(tài), 由于掃描速度非常快, 完成檢查的時間非常短, 所以受檢者所受的幅射劑量非常小, 且具備人工智能模塊, 首次實現了成像全流程的智能化自動化, 可獲得高質量、 高清的圖像。 本研究結果顯示, 良性組的最大徑、 體積、 質量小于惡性組, 平均CT 值絕對值高于惡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雙源CT 對病灶良惡性診斷靈敏度、 特異度高;分析不同病理類型肺磨玻璃結節(jié)的CT 定量參數差異, 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性, 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