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
摘要:學前教育主要就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水平,促進幼兒各項學習能力的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幼兒正處于發(fā)展的階段,因而語言表達的能力還相對薄弱,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所造成的。老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應用適合幼兒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表達能力
引言:
學齡兒童各項意識尚處于發(fā)展的階段,老師在教學中需要考慮到這樣的因素,在實際的教學中結合幼兒生活的實際經(jīng)驗,在這樣的方式下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老師在教學中需要秉持足夠的耐心,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篇培養(yǎng)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幼兒語言表達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觀念落后
在當前幼兒教學中大多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夠滿足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促使幼兒產(chǎn)生枯燥的心理,幼兒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往往是被動的,進而很容易促使極端效果的產(chǎn)生,盡管當前的教育在不斷地改革,但是教學觀念落后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教育中還屢見不鮮[1]。克隆式的教學方式缺少了在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很多時候忽視了對幼兒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少給予幼兒獨立思考的空間。幼兒因為對事物接觸的較少,所以在生活中一般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是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容易遏制幼兒的好奇心,這在教學上是一個很大的弊端,呈現(xiàn)出來的教學效果一般也是和教學目標相反的。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事物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開始對事物要求變得更高,在教學上也是一樣,幼兒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應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接觸到各類的信息,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滿足幼兒個性化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教學打下良好的開端,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說,教學形式、教學資料的單一根本不能滿足幼兒對知識的渴望?,F(xiàn)在幼兒的教學資料大多是以動漫的形式出現(xiàn)的,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可以通過對身邊物品的觀察學習到知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利用這樣的教學形式很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長期應用同樣的漫畫課本將會降低幼兒對學習的熱情。幼兒本身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而專注力不高,如給他們一個玩具,他們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好奇心短暫地玩一會,但是很快就會喪失對玩具的興趣,因而老師在教學中需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始終可以保持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二、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措施分析
(一)增進老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幼兒有效的表達
語言表達能力本身就是用于和人交流的,所以老師和幼兒之間需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2]。通過交流的方式能夠給幼兒營造良好的交談氛圍,因而交流是最自然的教育方式,在一問一答的交談過程中,幼兒能夠不斷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地搜索與老師問題相關的詞匯,通過清晰的思維將這些詞匯連成句子。但是交談并不是隨意開展的,老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結合幼兒的學習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以引導,在交談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擔任其中的引導者,幫助幼兒理清思維,為幼兒提供有效的線索以及問題回答的思路。老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強化交談的趣味性,防止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到枯燥,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圍繞著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展開有效的討論,同時還要符合幼兒的認知。
語言交流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老師都可以結合現(xiàn)實的情境和幼兒展開有效的探討,利用引導式的問題開展談話。為了保障老師和幼兒之間談話的有效性,老師需要和幼兒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避免出現(xiàn)幼兒害怕老師的現(xiàn)象,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幼兒才能在談話中暢所欲言。例如,“你們早上吃的什么”,這樣的問題可以引發(fā)幼兒對早上發(fā)生的事情展開回憶。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在一些突發(fā)事件中開展交流,和幼兒之間的交流變的無處不在,為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強化幼兒詞匯的積累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強大的詞匯積累作為依托,所以老師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候需要加強對幼兒詞匯積累的重視,避免出現(xiàn)在幼兒表達的時候腦中聯(lián)想不到相關的詞匯。在幼兒詞匯積累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幼兒灌輸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詞匯表達,詞匯的教學完全可以應用英語教學的形式,讓幼兒利用詞根的方式記住相關的詞匯,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反義詞、同義詞提升詞匯的積累量,總的來說,老師在教學中需要利用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開展教學,詞匯的積累能夠促進語言的有效表達,同時也能夠對未來的學習帶來深遠的影響[3]。
為了強化幼兒詞匯的積累,老師完全可以利用童話故事或者身邊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如在童話故事中會有一些表達情緒的詞匯,老師在帶領幼兒掌握了其中故事內容之后就可以把有關情緒的詞匯單拿出來,讓他們自己闡述這些詞匯的表情,以這樣的方式能夠促進幼兒對詞匯的理解,與此同時強化他們詞匯量的積累,因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對老師和幼兒來說都是非常便利的。
(三)強化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的靈感
如果沒有任何形式的材料依托很難激發(fā)幼兒的現(xiàn)象,憑空想象對于幼兒來說是困難的,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從幼兒的真實需要出發(fā),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因材施教才能夠在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效果[4]。老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直觀的素材,利用這樣的形式引導幼兒的現(xiàn)象將是非常便利的,在當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老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幼兒呈現(xiàn)出直觀的視頻。例如,老師可以為幼兒搜集有關捉迷藏的視頻,在課堂上不停地按下暫停鍵,讓幼兒能夠清晰地看到每個人藏的位置,在視頻播放之后讓幼兒展開記憶的回想,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促進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參與感。
(四)設計活動,聯(lián)系生活
知識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學習到的知識最后也是應用到生活中去。因而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設計一些聯(lián)系生活的活動促進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強化幼兒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5]。幼兒所接觸到的生活經(jīng)驗相對較少,老師在教學中就可以設計一些活動促進幼兒對生活的理解和感觸。例如,老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感受生活的美好,看一看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暢流的河水,讓幼兒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在觀察世界美好的同時也需要給予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此之中可以隨意提出自己的問題,促進老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老師也可以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動物園和植物園等場所,在開拓幼兒視野的同時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幼兒時期是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根據(jù)幼兒發(fā)展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師冬青.幼兒教育中有聲讀物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25):3.
[2]付麗霞.淺談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J].企業(yè)導報,2011(17):1.
[3]王艷子.談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意義及策略[J].愛情婚姻家庭:教育觀察,2021(6):1.
[4]哈斯格日樂.淺談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J].教育科學:引文版:00013-00013.
[5]劉海英.在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