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瑜
(廣東省江門中醫(y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群眾對健康關注度的增加,讓醫(yī)療衛(wèi)生從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問題得到更多關注,護理教育發(fā)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我國的護理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和臨床實習教育兩個部分。臨床實習是將護生培養(yǎng)為合格護士的重要階段,也是學校教育與臨床的必要銜接。護生進入臨床,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護理,接受職業(yè)培訓,只有完成至少8個月時間的實習,并通過鑒定,才能順利畢業(yè),成為護士儲備力量。臨床護理教師作為護生的實習帶教教師,其勝任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臨床實習教育的效果。勝任力是指組織中員工所具備的能夠勝任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特質[1]。筆者通過對廣東省五邑地區(qū)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的調查研究及對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相關文獻的深入分析,對提升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究。
各個教學醫(yī)院因為地域、經濟、教育、醫(yī)療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有的醫(yī)院負責的是中職護生或是高職、本科護生的臨床實習,更多的是同時承擔了多個層次的護生帶教任務。不同教育層次的護生,其培養(yǎng)目標不同,教學帶教方式、內容、目標有所區(qū)別,臨床護理教師的遴選條件也應各有側重。根據(jù)教學要求,結合護士的具體情況,分配不同學歷層次護生,可以做到人才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臨床護理教師帶教能力的逐步提升。如本科、研究生護生的帶教教師,對科研能力的要求較高,相比之下,中職護生的帶教教師在此方面的要求可適當降低。
筆者在對五邑地區(qū)中職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的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第一學歷及最高學歷上不同的臨床護理教師,在勝任力各維度的得分、評價方面沒有顯著差異,此結果說明,雖然臨床護理教師在第一學歷、最高學歷方面存在差異,但不能直接代表帶教勝任力的高低。在遴選臨床護理教師時,第一學歷及最高學歷不應作為首要的考慮條件。
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工齡不同、帶教年限不同的臨床護理教師,在勝任力得分、評價方面有顯著差異,年限越高,得分越高。工作年限、帶教年限對護士的工作經驗、帶教經驗的積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護士在逐漸增加的工作、帶教時間里,不管是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還是為人處世的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擁有一定工齡和帶教年限的護士,更適合擔任臨床護理教師。部分醫(yī)院將3年工齡作為擔任臨床護理教師的基本條件,具有其合理性。
目前,勝任力模型中最著名的是麥克利蘭提出的“冰山模型”和 Boyatzis提出的“洋蔥模型”[2],兩個模型均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決定性因素,也是能否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關鍵因素之一。對護理職業(yè)持肯定態(tài)度、愛崗敬業(yè)的臨床護理教師,對護理工作充滿熱忱,通常有更優(yōu)秀的工作表現(xiàn),能在帶教過程中無形地影響護生,對其護理專業(yè)價值觀形成正面影響。
一線護士的本職工作是臨床護理,本身的工作已經很繁重,同時還要擔任臨床護理教師,容易將護生簡單地當成小助手,認為帶教就是帶著學生有什么工作便做什么,沒有規(guī)范的教學理念和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沒有意識到自己身兼教師的職責。部分護生也反映,實習就是去幫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臨床護理教師應革新帶教理念,明確作為帶教教師的職責,臨床帶教的目的是幫助護生從學生向真正護士過渡的最有效的學習階段,要提高對教學工作的重視。
筆者對廣東省五邑地區(qū)多所醫(yī)院的護理實習總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訪談,認為大部分臨床護理教師對帶教工作的積極性偏低,調查中僅有56人自愿擔任臨床護理教師,占比僅8.3%,其余護士均是服從醫(yī)院的安排。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醫(yī)院沒有足夠的針對臨床護理教師的激勵制度,如非醫(yī)學院校的直屬附屬醫(yī)院,臨床護理教師不享有帶教津貼和帶教假期,臨床帶教經歷對職稱晉升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在沒有享受相應待遇的同時,臨床護理教師在自身繁忙工作之余,還要承擔帶教學生的任務。相對低年資護士而言,高年資護士在接受工作任務時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因此,部分年資高、具備較強臨床帶教能力的護士不愿意承擔帶教任務。動機是決定個體外在行動的重要因素,是個體能否將工作出色完成的關鍵因素,如果缺失了這個因素,極易影響臨床護理教師的勝任力,需要引起關注。對此,醫(yī)院應制訂激勵方案,在各方面鼓勵符合帶教條件的護士參與臨床帶教,可考慮給予帶教薪酬、帶教假期,將帶教經歷納入工作績效計量,并作為評職稱的加分項,評比優(yōu)秀臨床護理教師并給予獎勵等。
在陳麗等[1]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具有教師資格證書的臨床護理教師的勝任力明顯比沒有教師資格證者要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備考教師資格證書時,需要深入學習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相關法規(guī)等內容,這些是教師必備的知識技能,是護理專業(yè)教育中所沒有的。經過系統(tǒng)培訓的護士,對教學工作及教學方法、技巧等有了一定的基礎,能更好地扮演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目前,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學醫(yī)院已鼓勵和支持護士考教師資格證書,甚至要求臨床護理教師必須擁有教師資格證書。
4.2.1 教學醫(yī)院對臨床護理教師開展規(guī)范化培訓 醫(yī)院可以護理部為牽頭人,以護士長、實習總帶教、教育護士等為核心,對臨床護理教師開展規(guī)范化培訓。如護士長定期召開實習帶教會議,高年資臨床護理教師召開經驗總結交流會,教育護士進行護理查房示教,實習總帶教帶領臨床護理教師根據(jù)不同護生教育層次來分析教學目標、制訂分層教學計劃、及時評價、反饋教學問題等。
4.2.2 加強校企合作,深化規(guī)范化培訓 各級院校的教師是教學的專業(yè)能手,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特點有深入了解。建議教學醫(yī)院樹立“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觀念,加強校企合作,取長補短。一方面,教學醫(yī)院可邀請優(yōu)秀教師進入醫(yī)院,開展講座、座談會等,對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及時傳授,對護理臨床教師的不足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另一方面,也可外派護理臨床教師進入院校學習,提升教學能力,再回醫(yī)院傳授相關知識,使臨床護理教師的勝任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傳統(tǒng)的護理帶教模式偏重于對護生知識、操作技能的教學,缺乏對護生臨床思維、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溝通能力等的培訓。應改良教學模式,將臨床路徑、個案討論、PBL教學法、模擬角色扮演等適用于護理教學的方法引入臨床實習教育中。柳春波[3]在護理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實施了臨床路徑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可以借鑒。
隨著護理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同一位臨床護理教師可能會遇到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在這過程中,帶教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區(qū)分不同學歷層次護生的培養(yǎng)目標,制訂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教學計劃,使用不同的帶教方法,真正做好護生的臨床帶教工作,達到教學目標。
在知識、技能、心理輔導、溝通能力、教學技巧等方面,積極參加醫(yī)院培訓、向同事請教、參加外出培訓等,從多方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臨床護理教師通常對不同層次護生存在固有觀念和評價,如有的認為中職護生紀律較差,學習理解能力欠佳。這樣的固有觀念必須改變,要從多角度挖掘學生的優(yōu)點,多使用表揚、鼓勵的方法進行帶教。
作為帶教教師,對護生要有耐心,多與護生溝通,深入了解其個性與需求,做到個性化帶教,包容愛護護生,真正滿足其學習、心理需要,使帶教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臨床實習是促進護生鞏固知識、提升操作技能、完成職業(yè)過渡的重要階段,在此過程中,臨床護理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勝任力直接影響臨床教學效果,需從多方面提升臨床護理教師的勝任力,為我國的護理人才培養(yǎng)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