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通過整合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力量,教師和家長可以對學生實施協(xié)同教育。但是,信任危機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美好的教育狀態(tài)。信任危機給家校共育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不僅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而且還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段手機錄音動搖家校信任基礎
小北是我班的一名學生。他頭腦靈活,上課積極認真,學習成績也不錯,照理說應該屬于教師喜歡的學生類型。但是,他異常調皮,各種班紀班規(guī),他都置若罔聞,給班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因為小北成績不錯,再加上他每次考試都能獲得年級“學習之星”,所以,對于他的行為常規(guī)教育,家長總是覺得無所謂,有時候甚至還覺得教師在小題大做。不過,即便如此,對于學校的教育工作,家長還是盡力支持與配合的。
不知不覺到了六年級,小北依然很調皮,借著一次考試,我想鞭策一下小北,讓他能夠醒悟。誰料想,當天晚上小北媽媽就給我打來了電話,大意是:小北這次考試成績不錯,又獲得了年級“學習之星”,老師不僅沒有表揚他,而且還在班上批評了他,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打擊,老師做得不太恰當。不僅如此,小北媽媽還把我在班上說的話幾乎原樣復述了一遍,這讓我非常驚訝。細細想來,難道是小北的電話手表有問題?后來通過與辦公室同事的交流以及側面了解,發(fā)現問題果真是出在了電話手表上。因為小北成績不錯,老師卻總是盯著他的常規(guī)習慣問題不放,小北媽媽就覺得是老師故意針對小北,所以經常用孩子的電話手表“關注”老師的教育教學情況,留下錄音。
雖然我在班上說的話并無不妥,但是如果家長把精力都放在了關注教師在班上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上,那么,此時教師將會被置于何地?教師又如何能夠在這種環(huán)境中安心教書育人?看似一段無足輕重的手機錄音,實則動搖了家校相互信任的基礎。
信任危機,讓家庭、學校、學生多位發(fā)展失衡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和諧交往的基礎,它能讓我們的教育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亮麗。可是,如果家校信任缺失,必將給我們的教育帶來負面影響,學生成長也會受阻。
1. 信任危機阻礙家庭教育實施,讓家長孤軍奮戰(zhàn)
教育中的信任危機,最主要的無非就是家長不信任教師,教師不信任家長,直接影響就是阻礙家庭教育實施,讓家長孤軍奮戰(zhàn)。
手機錄音事件就說明了家長對學校缺乏信任。因為自己的孩子成績不錯,甚至還能夠多次獲得“學習之星”,所以,小北媽媽輕視了孩子的習慣問題,然而,老師很重視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這就讓小北媽媽產生了錯誤的觀念:老師是有意針對自己的孩子。家長心生怨氣,萌生對老師的不信任,才想到借助手機錄音來監(jiān)督老師。然而,手機錄音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這種做法只會,讓家長成為教育中的“獨行者”。
都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但是,像小北媽媽這樣對學校缺乏信任的家長,愿意把學校教育理念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如此,她也許還會一如既往地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直到把孩子送往她所“期待”的教育之路上。
2. 信任危機抑制學校教育發(fā)展,讓學校孤立無援
學校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每所學校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每位教師也有自己的教育風格,學生只有適應學校的教育特色和教師的教育風格,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而學生又是有差異的,學校和教師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差異,讓每個學生成為集體中“最美的自己”??墒牵F實真的如此嗎?家長不信任教師,固然會失去學校的幫助和指引,在家庭教育中孤軍奮戰(zhàn),但是教師不信任家長也同樣會讓學校變得孤立無援。
手機錄音事件難道是“一日之功”嗎?錄音事件之后,老師還會信任小北媽媽嗎?小北身上存在的小問題,媽媽是否從未干預過?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學生好,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好。擁有相同的目的,但不一定能達成共同的意識和統(tǒng)一的行動。再好的用心,方法不當,也可能收獲壞的結果。也許小北媽媽在家里針對小北的問題進行過教育,但是沒有取得顯著成效。也許小北媽媽一直默默支持著學校教育,但是老師每次的反饋總是讓她備受打擊。也許……但是,老師已然對小北媽媽產生了不信任。
3. 信任危機打破家校共育平衡,讓學生成長受阻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所以能夠產生關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學生。學生不僅生活在家庭中,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而且還生活在校園里,無時無刻不受著學校教育的浸潤。可以說,搭建家庭與學校堅實的溝通橋梁才是學生穩(wěn)步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墒?,伴隨著信任危機的出現,家校共育的平衡被打破,學生成長必然受阻。
上述案例中,小北頭腦靈活,上課積極認真,學習成績不錯,本該會有大的進步??墒牵S著年級的升高、不良習慣的侵蝕以及家校共育的失衡,小北的學習成績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再回過頭來看看,那個曾經剛入校時被老師喜歡、被同學圍著、被班上其他家長交口稱贊的小北到哪里去了?那個曾經積極支持與配合學校工作,熱心為班級服務的小北媽媽到哪里去了?那個曾經家校合作緊密,班級氛圍和諧的優(yōu)秀班集體到哪里去了?究其原因,就是信任缺失。家長變得不相信老師了,老師也變得沒辦法相信家長了。
應對策略:溝通、共識、共建,在有效家校共育中消除信任危機
如何消除信任危機,讓家校共育煥發(fā)生機與活力呢?
1. 加強日常家校溝通,是緩解信任危機的前提
沒有溝通就沒有了解,沒有了解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合作,缺乏合作就容易滋生矛盾。所以,家校共育的著眼點還應該是家校溝通。
針對小北媽媽的手機錄音事件,我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同時也果斷采取了多種形式的家校溝通,在溝通中緩和了彼此緊張的關系,也為進一步建立信任奠定了基礎。首先,做好家訪工作,用家訪拉近與家長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其次,開好家長會,避免利用家長會告狀,采取擺事實講道理,表揚激勵等多種形式讓家長感受孩子成長的樂趣。再次,用好家長講壇,調動家長力量,展現家長特長,拓寬學校育人渠道,增加家庭育人契機,用豐富多彩的班級課程引領學生成長,增進家校關系。最后,組織好班級活動。每一次班級活動的開展都是一次學生教育和實踐的契機,也是一次增進親子感情的契機。在活動中溝通,在實踐中成長,學生收獲了個人的成長,家長收獲了子女的成長,老師收獲了學生的成長。
2. 重建家校共育觀念,是消除信任危機的基礎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輕家庭教育重學校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因為學校中的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而家庭中的教育者往往缺乏必要的專業(yè)性。身為家庭教育者的家長,也往往妄自菲薄,把教育全部推給學校,造成教育失衡。
從出發(fā)點來說,小北媽媽之所以錄音,也是關心孩子教育,只不過采用的方法不太合適。但是,通過這一事件,我們最起碼知道家校之間在教育孩子的目的上是一致的,這就為重建家校共育觀念打下了基礎,一旦形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自然就能消除信任危機。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時刻銘記家校共育觀念,不分親疏,不分彼此,專注育人。
3. 注重家校共育實踐,是打破信任僵局的關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家校共育并不是一句口號,比誰喊得響是徒勞的。其實,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他們都知道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但是,為什么還會存在信任危機呢?歸根到底,他們僅僅是從理論層面上來分析這一育人模式的好壞,并沒有付諸實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必然給家庭和學校教育帶來更大的危機。
注重家校共育實踐,也許是打破信任僵局的關鍵。小北的問題主要是常規(guī)習慣,而解決這一問題,僅僅每日反饋是遠遠不夠的,這只能徒增家長的煩惱,甚至會讓家長誤以為是老師在推卸教育責任,進而影響家校關系。而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用行動說話。教師一旦發(fā)現學生存在常規(guī)習慣等方面的問題,要有所作為,采取積極措施予以教育和幫扶。與此同時,還應該傳授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家長配合有法、配合得法。雙管齊下,相信不需要多久,小北就能改掉身上的小問題,學習成績也會穩(wěn)步提升。而小北媽媽也會因為老師的盡心幫助而轉變態(tài)度,自然會更加支持與配合學校教育。這就是最簡單的家校共育實踐,按照既定的教育方案,家長和老師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幫助孩子成長,讓事實說話不正是打破信任僵局的關鍵嗎?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消除可能存在的信任危機,找準教育方向,把握教育規(guī)律,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