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海霞
(蛟河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吉林 蛟河)
糖尿病是具有較高臨床發(fā)病率的代謝性疾病,其中原發(fā)性糖尿病占絕大多數(shù),且這類糖尿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措施,只能夠通過長期的用藥治療、飲食控制等,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得人們的飲食習慣等發(fā)生極大改變,加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我國成為了糖尿病大國,每年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的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有助于延緩病情進展,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促進患者的健康[2]。在糖尿病的臨床診斷中,指標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其中糖化血紅蛋白由于比較穩(wěn)定,能夠反映較長一段時期內(nèi)人體的血糖水平,因此是診斷糖尿病的最重要指標之一。為了更好地了解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診斷中的重要性,本文將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員進行了對照研究。
本次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對象共有80例,其中40例為糖尿病患者,包括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齡40-76歲,均值為(56.2±6.7)歲;另外40例為健康體檢者,包括男21例,女19例,年齡35-75歲,均值(55.4±5.9)歲。對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照研究價值。
入選的研究對象均接受了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檢測,具體方法如下:告知研究對象在采血前1d晚上8:00之后禁食,采血當天早晨在空腹狀態(tài)下,按照常規(guī)采血方法采集4ml靜脈血,分成各有2ml的2份血液樣本,其中1份在進行快速離心處理之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已糖激酶法進行空腹血糖水平的檢測,另外1份血液樣本加入到EDTA-K2抗凝管,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進行檢測時均嚴格按照儀器、試劑等的說明書操作要求去進行操作,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如下兩項指標:(1)空腹血糖:血糖正常水平為3.4-6.3mmol/L,對于>6.3mmol/L的認定為血糖異常;(2)糖化血紅蛋白:正常水平為3%-6%,>6%的認定為糖化血紅蛋白異常。
統(tǒng)計學軟件及版本:SPSS 22.0;計數(shù)資料:差異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進行t檢驗,用(±s)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P<0.05。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 為(13.40±2.18)mmol/L,糖 化 血 紅 蛋 白 水 平為(10.73±1.64)%,這兩項指標均明顯比對照組的健康人員更高,兩組差異均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觀察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觀察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研究組 40 13.40±2.18 10.73±1.64對照組 40 3.61±0.39 3.94±0.30 t 7.2563 6.5894 P<0.05 <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會隨之升高,兩者存在正相關的關系。
糖尿病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該疾病會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tǒng),使患者的機體健康逐步降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身心健康。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在人體中會產(chǎn)生毒性作用,而心、腦、腎、眼、足等都是糖尿病的重要靶器官,若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高血糖毒性會對這些靶器官造成侵襲,逐漸引發(fā)相關并發(fā)癥,如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等,甚至可導致患者殘疾、死亡等嚴重后果[3,4]。因此對于糖尿病應當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更好地阻止疾病進展,預防或是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很多人養(yǎng)成了高糖高脂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也是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升高,且有向年輕化趨勢發(fā)展的重要原因[5,6]。另外,由于糖尿病的發(fā)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也進一步提升了糖尿病發(fā)病率。由于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效的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因此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及早診斷、及早接受相應的治療,同時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生活、運動習慣,對于控制血糖水平十分有益[7]。
目前臨床上用于診斷糖尿病的指標主要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其中空腹血糖>6.3mmol/L或餐后2h血糖>7.8mmol/L,可以將其判定為糖尿病。但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只反映某一時點的血糖狀態(tài),容易受到飲食的影響,不同的飲食會造成兩項指標出現(xiàn)較大波動,可能會導致發(fā)生誤診、漏診[8]。而隨著臨床研究增多,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這一指標更為穩(wěn)定,其通常能夠反應受檢者在120d內(nèi)的血糖水平,目前也被美國ADA糖尿病協(xié)會認定為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9]。
本研究通過對比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體檢人員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兩項指標均顯著比健康人員更高,而隨著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糖化血紅蛋白也逐漸升高,兩者有正相關關系。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該指標只適用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但是將其作為判斷血糖控制效果的標準,則在各類糖尿病患者中均適用。
綜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的穩(wěn)定性強,在診斷糖尿病方面的價值優(yōu)于空腹血糖,應用價值較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