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龍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融合信息技術,有效節(jié)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彌補了傳統板書教學中的各種不足,為教師提供了教學設計靈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意義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處于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信息技術輔助下的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具體的意義有如下幾點: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因為與社會接觸少,好奇心極強,所以新型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使教學不受傳統的教學限制,學生可以接觸到包括視頻、音頻等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因為現代都市中基本已經見不到爬山虎這種植物了,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現爬山虎的具體形態(tài),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的作用。
(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技術為學生制作特色課件,發(fā)掘生活中的語文知識,促進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三)落實教學改革要求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要在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對學習形式進行豐富,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
(四)拓展教學空間
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包羅萬象,包含了社會、歷史和自然等知識,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學習時需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線,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果只根據語文課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不僅會限制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會導致學生不能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融會貫通。在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搜索大量網絡中的圖片、視頻等相關知識,將靜態(tài)的課本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立體的形象,這對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月食”時,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索月食產生的原因、變化過程等科學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再結合課本內容制作教學PPT,這樣一來,學生不僅知道了月食的原理,還能對課本上的內容有更好的理解。
(五)提升學生的認字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認字教學是重要的一項內容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PPT,將文字放大,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字體結構,學習結束,讓學生進行默寫,利用多媒體的批注功糾正其中的錯誤,讓學生對這一錯字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后不會再錯。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的融合
小學生只有認真識字,才能順利閱讀、寫作。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識字教學所占的比重較高,識字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在進行教學時,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生字詞,是小學教學努力的方向。在識字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好地展開識字教學。
1.形象直觀地識字。小學生尚不具備抽象思維,難以理解抽象事物,但卻很容易接受形象直觀的事物。小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十分喜愛觀看視頻、動畫,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期間通過信息及時直觀地為小學生展現各種物體,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可以通過圖片形象的展示漢字的表意特點和演變過程,讓學生通過形象記憶識字,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
2.游戲識字。小學生十分喜愛做游戲,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展開識字活動,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與識字相關的趣味性活動。例如,設計一個識字通關小游戲,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漢字和讀音連起來,全部正確后進入下一關。小學生的好勝心強,所以可以讓學生比賽闖關,這樣一來,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學習、記憶漢字,寓教于樂。
(二)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融合
學生需要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閱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內容的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視野得以開闊,積累更多的知識,理解、歸納和總結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因為每位同學的年齡、家庭環(huán)境等各不相同,所以在閱讀時會有不同的困難,導致難以順利地完成閱讀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建立不同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寫作教學的融合
寫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寫作實際上是一個積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文字底蘊,才能寫出生動的文章。在教學期間,教師在學生閱讀結束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也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等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累字詞和優(yōu)美的語句的好習慣,為后續(xù)獨立創(chuàng)造打下基礎。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學生不會覺得學習無聊,對寫作活動充滿熱情,從而寫出思想情感豐富的文章。寫作結束,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不要再只寫幾行簡單的評語,可以將學生的作文輸入電腦,根據寫作內容進行配圖,展示在qq群或微信群中,呼吁家長們來評論。還可以將優(yōu)秀的文章制作成小課件,在課堂上閱讀并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講解完成后,還可以讓學生舉手提問或者說說自己對這篇作文的感受。這樣既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還能使學生對寫作充滿強烈的欲望。
(四)信息技術與小學口語交際的融合
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鼓勵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口語表達,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在教學期間,教師還可以穿插些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等內容。1.編故事法: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鼓勵學生根據圖片上的內容思考其中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并講述出來。2.任務驅動:在教學期間,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的情境,鼓勵其在不同情境下進行口語交際,聽的學生要總結出不同情境下的交際語氣和用詞等,指導學生學會抓住交際重點。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可以有效鞏固教學成果,幫助語文教師進步;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學方式,讓小學生更加熱愛語文這門學科,有助開闊小學生的學習視角,幫助他們在后續(xù)學習中形成文學思維,最終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綜合素質較高、全面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