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
兒子嘟嘟進入小學(xué)三年級后,語文老師常在周末布置一個小作文作業(yè),要求孩子在雙休日完成。這讓嘟嘟頗感頭疼。畢竟,小作文作業(yè)比一二年級經(jīng)常練習(xí)的看圖寫話要難一些,沒有了可看的圖,需要全憑腦子里積累的素材來完成。每到周末,為了完成作業(yè),嘟嘟都要在書桌前坐很長時間。當(dāng)他苦思冥想也擠不出一個字的時候,便忍不住向我抱怨:“真難寫!媽媽,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寫什么?!?/p>
而這樣絞盡腦汁硬湊出來的作文,只能得到老師一個“良”的評語。一連三周,情況都沒有任何改觀??粗鴥鹤幼谀抢镒ザ鷵先臉幼?,我決定從教他寫觀察日記入手,幫他渡過作文難關(guān)。
我家陽臺上有兩盆正值開花期的夜來香。那是嘟嘟2019年秋天在公園里撿的種子,2020年春天的時候自己種在花盆里的。之后大半年時間,嘟嘟每隔幾天就會給夜來香澆水,小心地呵護著它們,兩盆花都長得很繁茂。入秋后,每到傍晚,綻放的玫紅色花朵便散發(fā)出馥郁的香氣。
嘟嘟非常喜歡那兩盆花,每天下午放學(xué)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數(shù)數(shù)又開了幾朵花。
一個星期五的傍晚,當(dāng)嘟嘟一臉興奮地告訴我,夜來香開了37朵花時,我當(dāng)即對他提議:“太好了!讓我們把觀察到的這些用日記記下來吧!”
一聽寫日記,嘟嘟立馬不樂意了:“我才不寫呢!我不喜歡寫作文?!?/p>
我告訴他,觀察日記和作文不一樣,觀察日記是簡單記錄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可長可短,就像他寫科學(xué)小日志那樣。
嘟嘟的科學(xué)課老師布置過寫科學(xué)小日志的作業(yè),比如連續(xù)一周記錄天氣變化情況,包括陰晴、風(fēng)向、風(fēng)力、溫度、濕度等。
“這么簡單?那我會寫?!编洁睫D(zhuǎn)身跑進房間,沒一會兒就拿出一個本子讓我看,“我寫好了?!?/p>
我一看,他只寫了一行字:“我家陽臺上的夜來香今天一共開了37朵紅色的花。2020年10月19日”
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我還是夸獎了他:“字寫得很工整?!?h3>引導(dǎo)兒子觀察夜來香開花的過程并寫觀察日記,兒子的觀察能力與寫作能力日漸增強
平日里,我通過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夜來香的花苞在下午4點左右就會次第綻放。第二天是星期六,到了下午3點40分,我就喊來嘟嘟,和他一起觀察夜來香的開花過程。
我們搬來兩只小凳子坐在花盆旁邊觀察。不一會兒,只見一只緊閉的花苞張開了一點小口。又過了不到10分鐘,花苞又張開一些。又等了一會兒,一朵花就開放了。
晚上嘟嘟在觀察日記里記錄了夜來香開花的全過程,但只是幾個零碎的小片斷,東一句西一句的。我在表揚他觀察仔細的同時,引導(dǎo)他寫下觀察中的一些新發(fā)現(xiàn),教他學(xué)會抓住事物的特征,盡量寫得生動、具體、全面。
為了讓嘟嘟更仔細地觀察夜來香綻放的全過程,第二天下午我和他又觀察了一次。在我的耐心引導(dǎo)下,這一次嘟嘟觀察得更全面,比如構(gòu)成整個花朵的5片花瓣、花蕊,以及花開后散發(fā)出來的香味。在我們觀察的過程中,嘟嘟突然問我:“媽媽,為什么夜來香和別的花不一樣,在晚上開花,白天不開呢?”
我一時回答不上來,提議道:“我們一起上網(wǎng)查一查吧!”在查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關(guān)于夜來香的介紹,比如夜來香的生長習(xí)性、產(chǎn)地、繁殖方式、種類等,還有一首名為《夜來香》的歌曲,我都一一向嘟嘟作了介紹。
這天晚上,當(dāng)嘟嘟把自己寫的觀察日記拿給我看時,我欣喜地看到了他的進步:不僅記錄了開花的時間,而且寫到了夜來香開花的樣子:“像一只剛孵出的小鳥的嘴巴,先是張開一點點,過了一會兒,又張大一點,后來慢慢就全開了,像一把小花傘。它的花很小,花朵由5片花瓣組成,有6根粉色的花蕊,中間的那根花蕊最長。聞一聞,有一股清香。它凋謝后,花下面會有一個鼓鼓的小包,那里面是它的種子。過一段時間,小包里就會長出一個圓形的、像黑豆一樣黑色的花籽。夜來香開花與光線無關(guān),只要空氣中的濕度足夠,它就會在晚上開放。它的香味還有很好的驅(qū)蚊效果呢!”
當(dāng)然,最后兩句是我們在網(wǎng)上查閱夜來香的相關(guān)資料后才知道的。
我看后夸嘟嘟觀察得仔細,寫得到位,跟以前寫的相比進步很大,并告訴他:“只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像儲存照片一樣在大腦里積累很多素材,寫作文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就不會感到?jīng)]東西可寫了?!?h3>堅持了兩個多月,兒子養(yǎng)成了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xí)慣,寫觀察日記的興致越來越高,寫的小作文也從良到優(yōu)
接下來的日子,我抓住一切機會教兒子觀察周圍的事物和季節(jié)變化。帶他去海邊時,我向他講述大海漲潮、退潮的規(guī)律,和他一起在海灘上拾貝殼。貝殼的形狀、大小不同,顏色各異,好多我們都搞不清是哪種貝類留下的殼,于是我們就一起上網(wǎng)查。嘟嘟因此增長了知識。
在郊外游玩時,我們觀察樹葉、小草、蟲子、路邊的小石頭,窺視小鳥的窩。有一次嘟嘟在小區(qū)草坪上捉到一只螞蚱。我教他觀察螞蚱的身體特征,比如身體的顏色、翅膀的樣子、幾條腿、幾只觸角、眼睛的形狀等。
學(xué)會了觀察,腦子里有了可寫之物,嘟嘟寫的觀察日記漸漸由短變長。對于他日記中出現(xiàn)的啰唆、模棱兩可的字句,我則建議他刪掉。
我家附近有個公園,雙休日我們常去那里玩。深秋,公園里的銀杏樹葉黃了,紛紛飄落。我和嘟嘟撿了幾片銀杏葉帶回家,仔細觀察它的葉片、葉脈。一番觀察之后,我教嘟嘟把銀杏葉夾在平時不常看的書里,過段時間再看它有什么變化。
半個多月后,夾在書里的銀杏葉干枯了,上面布滿一條條紋路,嘟嘟覺得很有趣,我便鼓勵他寫一篇關(guān)于銀杏葉的觀察日記。他花了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任務(wù):“銀杏葉隨風(fēng)飄落下來,像一只只黃色的小蝴蝶……我把它撿回家,夾在書里。過了兩個星期,葉片干枯了,上面出現(xiàn)一條條細線。”
我當(dāng)即夸他寫得越來越好,如果再擴寫一下就是一篇不錯的小作文。
這樣兩個多月下來,嘟嘟慢慢養(yǎng)成了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xí)慣,觀察能力顯著增強,寫觀察日記的興致也越來越高。語文老師布置的小作文作業(yè)對他來說不再是難題,只要坐在書桌前思考一小會兒,他就會突然興奮地叫道:“有了!”隨即在本子上“沙沙沙”寫起來。而語文老師對他習(xí)作的評語也由“良”變成了“優(yōu)”。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