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傳承傳統(tǒng)文化意識,提升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的載體。尤其是統(tǒng)編版教材的應用,古詩詞量的增加讓教師生都開始意識到這一內(nèi)容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的古詩詞教學中,一線教師過于注重背誦,導致很多學生記下的就是詩詞,并不懂里面的深刻含義,所以,單一的教學形式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古詩詞在統(tǒng)編版中的應用效率。因此,為了改變我們將“愛種子”教學模式引入了小學古詩詞的教學當中,目的就是要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及小組合作來保障其存在價值得到最大化實現(xiàn),同時,也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愛種子”教學模式;小學古詩詞;分組;活動;評價
一、 引言
相較于人教新課標版來說,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大量增加了古詩文,即一年級到六年級有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2020年的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也由60篇增加到了70??梢?,從這組數(shù)字上可以看出,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越來越重視古詩詞的教學,而且,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對陶冶情操、提升品格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借助恰當?shù)慕虒W模式來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為了提高學生的詩詞學習效率,也為了保護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我們可以將“愛種子”教學模式與小學階段的語文古詩詞教學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應用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形成做出貢獻。文章筆者結(jié)合日常的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構(gòu)建“愛種子”教學模式下的古詩詞教學進行論述,以期能夠保障古詩詞教學價值獲得最大化實現(xiàn)。
二、 “愛種子”教學模式的概念
所謂的“愛種子”教學模式是指堅持落實“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思想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通過組織多種小組活動來幫助每位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同時,也為高質(zhì)量古詩詞課堂的實現(xiàn)做出貢獻。
三、 “愛種子”教學模式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為了有效地將愛種子教學模式應用到古詩詞教學當中,一線教師應該從分組開始,通過多種形式閱讀活動的開展來保障課堂相關(guān)活動順利開展,之后,再通過恰當?shù)脑u價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為古詩詞的傳承做出貢獻。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將愛種子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應用進行論述。
(一)全面了解,有效分組
所謂的全面了解是指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在這一基礎(chǔ)上對全班學生做出有效且合理的分組,這樣才能保障我們愛種子教學模式應用的第一步順利邁出。那么,我們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呢?
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古詩詞學習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前不是要了解學生的語文整體成績,而是要看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初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一個判斷。其次,堅持“優(yōu)差互補”的分組原則。分組與分層的區(qū)別在于,同一個小組內(nèi)的學生應該包含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也就是說,我們要借助這一分層原則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帶動,而且,還能在互動、交流中互相學習,進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成績上有所提高。再次,注重人數(shù)限制。小組學習不是想多少人就多少人,也就是說,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適合4~6人,太多和太少的交流討論都沒有意義,在我們的日常組織中,我們通常會選擇4人一個小組。最后,在愛種子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明白每位學生的關(guān)鍵點,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分組,才能真正提高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
(二)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
分組如果說是愛模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第一步,那么,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就是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這些活動的開展對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參與度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愛種子教學模式中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1. 小組互學
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來說,很多學生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接觸,尤其是在提倡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很多家長、幼兒園等都比較重視幼兒對古詩詞的學習,也就是說,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他們并不是對古詩詞零掌握,而是都有一定的積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學就是要讓學生將自己積累的詩詞與同學之間進行共享,這樣學生可以在這樣的互學中拓展學習面,進而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2.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所學古詩詞的理解,也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在互相討論和學習中所學的內(nèi)容有自己的認識,這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對學生古詩詞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部編版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確保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以及討論中對所學的詩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夜書所見》這首詩詞時,為了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有效落實愛種子教學模式,也為了加強小組之間的互動,在教學時,我首先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然后,與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并嘗試對下面幾個問題進行解答,即:
(1)題目中的“書”字是什么意思?(2)讀完這首詩之后,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想要表達什么?(4)詩詞中“動”的事物都有哪些?……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思考討論,這樣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間的互相討論也能幫助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初步了解,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在愛種子教學模式的應用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確保學生在相關(guān)問題的思考以及討論中對所學的古詩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也能在自己獨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見解。
3. 小組表演
小組表演是為了活躍課堂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是說,在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將詩人所描繪的內(nèi)容表演出來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的目的。而且,在目前的古詩詞教學中都存在一個問題,即:學生只會背、會謄寫,但對詩詞中所表達的意思理解不透徹,所以,即便是學生學習了很多的古詩詞,也積累了很多,但很少有學生能夠恰到好處地將這些詩詞與自己的日常所結(jié)合,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大意以及所形容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才能靈活應用,才能彰顯自己的文化底蘊。
例如,在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這是一首抒情詩,大意是作者聽到失地收回后的內(nèi)心無比激動,所以,在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了解這首詩的背景,讓學生初步去了解作者為什么會這樣激動,之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來表演,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表演活動中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內(nèi)容。比如,有小組主要表演的是戰(zhàn)亂的背景以及緊張的形式,然后,在表演作者聽到消息后的反映。還有的小組重點表演了詩歌聽到消息后的那種從初聞喜悅的驚喜到急于返回家鄉(xiāng)的歡樂過程等。總之,每個小組的重點不一樣,但這卻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了這首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以及情感,這對學生以后的應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除了以上三種活動之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內(nèi)檢測活動,也就是說,在復習的過程中,不論是年級復習還是總復習,對于古詩詞復習我們都可以選擇組內(nèi)自測的方式,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出題,互相批改,這樣出題的人能夠復習一遍,也能在做別人試卷的過程中鞏固一遍,一舉兩得,而且,學生的參與度也高,對學生古詩詞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三)注重評價,保護信心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愛種子教學模式應用中的關(guān)鍵,更是幫助學生找回學習信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所以,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評價,但需要說明的是古詩詞評價不是單一地以背誦的熟練程度來進行評析,要從整體入手,從通過建立評價表的方式來確保發(fā)揮評價的作用。
還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表演”為例,在這一活動中,我們不單單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對詩詞的理解程度等進行評價,還要對小組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點評,總之,通過全面的評價來幫助找到參與活動的熱情。具體的評價表如下:
以上是兩個簡易表,但可以說明有效的評價能夠總結(jié)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能說明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更能確保每位學生在教師準確的評價中重拾學習信心,進而為學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
四、 結(jié)束語
統(tǒng)編版古詩詞數(shù)量的增加也意味著我們教學模式的改變,而愛種子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能在小組合作中加強交流,鍛煉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高效古詩詞課堂的實現(xiàn)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惠.統(tǒng)編教材在農(nóng)村小學高段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及其對策探析[C].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88.
[2]楊正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
[3]王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黎燕飛,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太平鎮(zhèn)錢崗八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