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青
師本課程,主要是從更充分地體現(xiàn)課程對教師和學生的適應性的角度,提出的一種課程層次或形態(tài)。師本課程是指教師開發(fā)的課程,來自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境,因其個性化、獨特性、生成性以及與學生的天然契合性而極具現(xiàn)實意義。師本課程無論是對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是對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都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每個學校都有各種各樣的花卉,為校園增色添彩。一朵花,當它長在校園里的時候,就超越了植物本身的意義,就有了一定的課程價值,就有了教育的意義。所以,這些花都可以成為開發(fā)師本課程的資源,特別是對于寫作課程,更有提供源頭活水的價值。
例如,筆者所在的南京市中山小學,校園里生長著近兩百個品種的荷花,特別是被命名為校花的“孫文蓮”,更是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這是他們觀察生活、描寫生活、感悟生活的最佳素材。于是,筆者把生長在校園里的荷花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賞荷花、寫荷花、繪荷花、品荷花、誦美文、話感悟……筆者把學生對荷花的觀察、閱讀及寫作綜合起來,開發(fā)了一組基于校園花卉的師本寫作課程,旨在從多個角度綜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要把一件事寫清楚,需要在大腦中先建構清晰的表象。表象越清晰,文章的切入點就會越細致、越準確。因而,教師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事件,先建構清晰的表象,再及時創(chuàng)作,有助于訓練其敘事表達能力。于是,筆者在春天帶領學生栽種荷花,讓他們親歷“體驗事件—構建表象—敘事創(chuàng)作”的完整過程。
栽種荷花,學生要經(jīng)歷“翻缸—找芽—換缸—栽藕”一系列的勞動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有觀察、有體驗、有思考、有感受……能充分體悟到植物的生命智慧。在此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種荷花的經(jīng)歷,并在敘事過程中體悟對生命的看法,感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特別是播種之后,每個學生都對荷花的盛開充滿了期待,這是生活與習作中最真實的情感。
寫作的前提是要有清晰的表象,而表象的建立依賴于細致觀察。觀察興趣的激發(fā)、觀察重點的確立、觀察角度的選擇、觀察細節(jié)的捕捉等,都需要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培養(yǎng),而校園花卉便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觀察資源。特別是當觀察對象是自己栽種的花卉時,學生的觀察興趣更濃,持續(xù)觀察的動力更足。因此,筆者經(jīng)常帶領學生去觀察他們自己種的荷花。
當學生站在這些亭亭玉立的荷花跟前時,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荷花、荷葉、蓮蓬、蜜蜂等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他們可以觀察的細節(jié)有很多。
每一朵荷花各有不同:大的、小的;單瓣的,重瓣的;紅的、白的、黃的……單是紅的,也深淺不一、色彩各異;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已經(jīng)完全盛開;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猶抱琵琶半遮面”……
每一片葉子也不盡相同:大如圓盤的,小如手掌的;有的平鋪開來,有的打成了卷兒;有的中心有一顆水珠晃來晃去,有的邊緣掛著細細的水滴;有的葉面有一條條細線一樣的條紋,有的葉面則有一塊塊網(wǎng)狀的斑紋;有的顏色嫩黃,有的顏色墨綠,而有的已經(jīng)枯萎,邊緣卷翹了起來……
每一個蓮蓬也各具情態(tài):有的大,有的??;有的還包在花瓣里,有的已經(jīng)高挑在空中;有的還是嫩黃色,有的已經(jīng)是深綠色;有的里面的蓮子才露出一點點小嘴兒,有的蓮子已經(jīng)完全鼓了出來……
有了實際的觀察與思考,學生在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從而練就了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此時,他們再來寫觀察校園荷花的習作,便能體會到一種下筆如有神的快感。
童話,因其語言通俗生動,情節(jié)離奇曲折,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文體。創(chuàng)作童話時,學生應展開豐富的想象。而校園里各種各樣的花卉,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資源。通過想象,學生感受到花卉的生命力,并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花卉人格化。如此,校園中的每一朵花,都可以成為動人童話故事中的主角。
創(chuàng)作童話,首先要有想象力。筆者以荷花為資源,讓學生坐在荷花旁,每天跟這些花說說話。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筆者經(jīng)常給學生一些提示:
你會跟哪一朵荷花說話?你會說什么?荷花會怎么回答?荷花跟你對話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動作?心里會想什么?
對話的過程,就是感悟生命的過程。于是,每一朵荷花在學生的心中都活了起來,它們有生命、有故事、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
學生創(chuàng)作童話時,教師還要給予他們創(chuàng)作方法的指導。童話分為常人體、擬人體、超人體、知識體四類。每一類都可以從教材中讀到范文,都可以從種荷中找到靈感。寫常人體童話時,學生可以根據(jù)三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把自己或校園中的任何一個人作為主人公,想象其與荷花發(fā)生精彩的故事;寫擬人體童話時,學生可以根據(jù)四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文,把荷花人格化,在精彩的故事中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寫超人體童話時,學生又可以根據(jù)四下《巨人的花園》一文,借助荷花實現(xiàn)心中上天入地、伸張正義的超人夢想;寫知識體童話時,學生則可以根據(jù)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將有關荷花的許多科學知識巧妙地融入故事中,讓讀者對自然科學產(chǎn)生興趣,進而啟迪智慧。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他們具有詩人的氣質與情感,他們的感覺與詩是相通的,他們的心與詩最近,他們的世界是詩意盎然的世界。在這組師本課程的引導下,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與創(chuàng)作之后,這些荷花在他們心中已經(jīng)不僅僅是自然事物,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此時,筆者引導學生由荷花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實現(xiàn)“物”與“我”的轉換與融合,從而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精彩的兒童詩。
以荷花為資源,培養(yǎng)學生童詩構思的能力,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問你答比創(chuàng)意
讓學生靜靜地坐在荷花池旁,筆者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觀察,自由想象,比一比誰的回答更有創(chuàng)意。學生最不缺乏的就是想象力,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她是荷花仙子,是掌管花色的精靈,是害羞的小姑娘……每個學生給出的答案都充滿了童真、童趣。
第二階段:自問自答比想象
筆者讓學生與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就自己看到的荷花,提出一個問題,并發(fā)揮想象,可從任意角度、用任意方式來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看誰的想象力更豐富。例如,筆者從學生的問答中讀到了許多新奇的想法:
問:你的蓮蓬為什么側向一邊???
答1:因為我要“側耳傾聽”,才能聽到教室里的老師講課?。?/p>
答2:因為我要向不同的方向看,才能看清整個校園??!
問:你的花苞為什么包得這么緊啊?
答:因為我的肚子里藏著好多秘密啊,你想知道嗎?那你可要等到我打開花瓣的那一刻哦!
問:中山像背后的這朵荷花是什么?
答:他是一個武術大師,輕功了得。你看,他那么大一朵,只有那么細的一根莖支撐著,搖搖晃晃卻從不會掉下來。這輕功無人能敵啊!
…………
類似的想象比比皆是,這樣的語言完全是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fā)之后,由內(nèi)而外生發(fā)出來的。
第三階段:詩由心生比表達
童詩的創(chuàng)作,需要學生既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又有不為現(xiàn)實所束縛的大膽想象。而這些恰是學生在這組校園花卉課程中已經(jīng)習得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筆者又教給學生一些兒童詩的構思策略與表達方法,學生很容易就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童詩作品了。
針對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指導,教師可以從結構和表達兩個方面進行。結構上的策略,包括尋因法、閱兵法、假設法、對比法、對話法、敘事法等,有助于學生把握構思童詩的方向;表達上的策略,包括比喻法、擬人法、夸張法、排比法等,有助于學生把語言寫得更有詩意。
此外,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方法和策略還有很多,如擬聲法、問答法、疑問法、重疊法……教師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技法都一一傳授給學生,而應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引導他們運用這些創(chuàng)作策略,逐步掌握駕馭語言的方法,不斷提升表達能力。這也正回應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所提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一內(nèi)容。
觀察與體悟,有助于學生把生活中的荷花留在心中,落入筆端。但要讓荷花在學生心目中立體起來、鮮活起來、生長起來,甚至高大起來,就需要不斷注入生命的活力,注入思想和靈魂,而這些需要靠閱讀來支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描寫荷花的詩文,在豐富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引導學生讀懂荷與蓮的文學意象,讀懂如荷一樣的人的靈魂,促使學生實現(xiàn)思想上的升華。例如,筆者通過讓學生寫讀后感,使其實現(xiàn)由花到人的認知提升。如此,學生既讀懂了荷的品性,又提升了做人的格調(diào)。
古往今來,寫荷花的詩文名篇璨若星辰。筆者首先引導學生閱讀的是周敦頤的《愛蓮說》,這篇散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這篇文章所展示出的是蓮在美麗外表下的高尚靈魂,有助于引導學生建立其與花之間的聯(lián)系。
季羨林先生的《荷塘清韻》也很值得細細品讀。文章從嘆息宅前荷塘空蕩蕩寫起,由此引出投蓮子入塘以及漫長的期待過程。這以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也多了一線希望。幾棵弱小的蓮子,就在這關注、企盼中慢慢長葉、開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稱為“季荷”。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綿綿生命的象征嗎?文中的每一處描寫,都是學生寫作的典范。文學大家細膩的文筆,又可以反過來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再次細細品味自己種荷花的經(jīng)歷。這時,荷花、荷葉、蓮蓬、蜜蜂、蜻蜓、蝴蝶等每一種事物的每一處細節(jié)描寫,都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從而使美在他們的筆尖流淌。
此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葉圣陶的《荷花》等都是很美的散文。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美文引導學生去思考、交流、討論,由文及人、由文及事、由文及理,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那么,學生心中的荷花,就不僅是自然景物了,還能化作精神力量,流淌在他們的血液之中。
筆者以生活為資源,以荷花為基,以寫作為徑,開發(fā)最貼近學生的師本課程,助力學生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就是建構這組基于校園花卉的寫作課程的意義之所在。不僅是荷花,生長在校園里的所有花卉,都可如此。
附學生的寫荷作品集(電子書),掃描下方二維碼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