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zhèn)
俗話說:掌握方法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教學。在作文教學之前,教師要先梳理整個初中階段作文教學的整體思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方案,由淺入深地鍛煉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之后教師要逐漸加強寫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導,讓學生熟悉各種文體的寫作要求,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化他們獨立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自檢自查的能力。這些都是初中階段的寫作訓練內容,只有確定了具體的教學方向,才能夠讓作文教學達到預設的目標。
一、培養(yǎng)學生對細微之處的感受能力
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生會明顯感受到作文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如果仍然沿用小學時的寫作思維和寫作習慣,顯然達不到新的訓練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明確在初中階段寫作需要達到的新目標。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細微之處的感受能力,比如,看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思路是否清晰、寫出的作文是否符合基本要求等。教師還要不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要讓學生有更強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并及時改正。學生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學習意識,才會在之后的寫作中取得好的效果,寫作能力也會慢慢得到提升。
學生明確了初中階段寫作訓練的全新要求后,教師可以運用輕松有趣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技巧,但是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難免還會犯一些小毛病,會忽略一些細節(jié),比如:①卷面不整潔;②標點太隨意;③字跡不清楚;④用詞不準確;⑤內容不豐富。這些細節(jié)和形式恰恰是最容易做到也最能做好的地方,是提高作文質量和水平最便捷的道路,是一篇好作文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在寫作教學之初教師就要提出這些要求,在引起學生重視的同時激發(fā)他們對這些細微之處的感受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寫作習慣,為今后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作文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落實的一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除了上文提到的寫作時要書寫整齊,不犯語法錯誤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思維。初中階段作文的主題比較明確具體,這就需要學生有清晰的行文思路去安排框架,在具體寫的過程中還要抓住要點,注意詳略得當。這些都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要結合具體的寫作訓練內容去培養(yǎng)學生,這會讓寫作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學會記事”這個主題的教學為例,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開始系統(tǒng)學習記敘文寫作的開端。雖說記敘文有明確的寫作要點和寫作方法,但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要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就比如在具體的寫作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在頭腦里列好提綱,打好草稿,關于文章的開頭、結尾、前因、后果、人物、事件等要素的排列組合都想好之后,再開始動筆,效果要好得多,切忌不要還沒有構思好就匆忙地寫。只要長期堅持這種訓練,學生一定會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樣就會避免那種寫一半寫不下去的情況,還能夠保障文章敘事的完整和清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作文的質量。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很多學生有拖延癥,無法按時完成寫作任務,平時不注意,考試時也寫不完。所以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在日常訓練時就以考試的時間標準要求他們,讓他們在緊張的氛圍中集中精力,認真構思。這看起來很辛苦,但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成效。
三、訓練學生整體布局的能力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文章,或者哪種文題的作文,學生如果具備謀篇布局的能力,那么在寫的過程中思路會很清晰,就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這樣寫作文時會水到渠成。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能忽視這一方面,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提高學生整體布局的能力。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常見作文的思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的訓練內容和寫作要求引導學生合理地布局,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布局意識。隨著這類訓練的增多,學生的思路會更加寬廣,也能很好地應對各種寫作要求。
比如在教學“布局謀篇”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不同文體的寫作能力。以記敘文為例,記敘文有三種常用的寫作順序,分別是順敘、倒敘、插敘,在具體寫作中要根據(jù)實際內容和表達的需要確定寫作順序。說明文也要先明確說明的基本順序,常見的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分別對應三種情形:建筑地理位置、歷史發(fā)展進程、事物內在關系。而議論文則要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原則。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基本思路,再謀篇布局就比較簡單,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會更加規(guī)范,質量也會明顯提升。
四、訓練學生查漏補缺的能力
不少學生覺得寫完作文任務也就完成了,殊不知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程序,那就是寫完之后的檢查和修改。一般情況下,作文的初稿會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會出現(xiàn)語言上的問題,文章結構上的問題,甚至還有主題上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查漏補缺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寫完作文后仔細修改的習慣,這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到作文中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以“修改潤色”的教學為例,結合這個主題,教師要專門鍛煉學生的查漏補缺和修改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修改作文,比如:①教師羅列錯誤,學生對號入座;②同桌互相檢查,共同改正提高;③制定明確標準,自己批改習作;④定期面批面改,避免重蹈覆轍。加強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訓練,這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的一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fā)生,這樣的訓練過程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益處,是作文訓練獲得成效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