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雪
摘要:聲樂是一門抽象而又復雜的表現藝術,需要演唱者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當然,對于一首優(yōu)秀的作品的評判,大家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章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出發(fā),針對筆者在大中專院校的教學中,學生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闡述,希望對廣大師生以及聲樂愛好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唱譜;讀詞;演唱
歌唱藝術是通過聲帶發(fā)聲來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需要演唱者“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演繹聲樂作品,“以情帶聲”是歌唱藝術的靈魂,“聲情并茂”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原則。歌唱,正是通過聲音和情感來體現作品的思想感情的。
一首聲樂作品是詞和曲的結合,寄托著詞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是聲樂演唱者醞釀歌唱情緒的源泉。作品的思想感情是借助歌詞和旋律共同來體現的。一首聲樂作品,往往傳遞著真情,感染著聽眾,讓人置身其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和生命力。然而,成功的演繹一首聲樂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感悟詞曲作家的“真情”之外,還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接下來,我以蘇軾作詞,印清作曲的聲樂作品《念奴嬌 赤壁懷古》為例,并結合自己在演唱以及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剖析。
一、要學會分析作品
1、要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對于這一點,被很多人當成了可有可無甚至可以直接忽略的點,有的會覺得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只需要唱好歌詞和旋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殊不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是聲樂學習者必做的功課,前者固然重要,但是對于作品的背景知識的了解也相當有必要。以古詩詞歌曲《念奴嬌 赤壁懷古》為例,如果不去了解蘇軾創(chuàng)下的這首詞,如何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浩然壯闊?蘇軾由于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而寫下此詞。此詞懷古抒情,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云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并收筆下。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干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
2、唱譜
一首新的作品拿過來,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唱譜,唱譜的過程亦是熟悉作品的過程,這是聲樂學習中至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作品當中的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等都會在譜子里面呈現,每一個主題,每一個樂句,每一個小節(jié),每一個強弱力度的變化以及旋律線條的起伏,都需要演唱者細細品味,做好演唱作品前的準備工作。然而,針對大中專院校學生的表現情況看,大部分學生會因為過程繁瑣,忽略唱譜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利用網絡平臺去搜索歌曲,以此,引發(fā)的后續(xù)問題也就接踵而至。
如《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首歌當中
在作品行腔過程中,“啊”字容易亂加裝飾音,養(yǎng)成這個習慣很容易,而想改掉習慣就比較困難了。
唱譜的過程是嚴謹的,但歌唱是一門表演藝術,在原譜的基礎上,旋律的走向會做適度的夸張?zhí)幚恚侠戆才艊乐斉c夸張,在充分尊重原曲的基礎上適度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二者要相得益彰。
3、讀詞
“讀詞”是筆者聲樂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經常性的帶領大家大聲的朗讀歌詞。由于大中專院校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難免有的學生普通話不標準,平翹舌不分等情況,直接影響了演唱水準。
如:
“是”字受南北方差異的影響,北方人發(fā)音相對準確,而南方人“si”和“shi”不容易區(qū)分,讀起來就沒有那么樂觀了。讀詞的關鍵在于讀懂字的韻腳,在平時訓練中就要挖掘聲母和韻母的咬字規(guī)律,多說多練。科學的咬字發(fā)聲會為作品增色不少。
二、具備潛在的藝術修養(yǎng)
歌唱藝術全面的反映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以更高層次的表現形式表達人們的現實情感,對它的表現、理解、鑒賞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和修養(yǎng)。正是這種廣征博采的學科品格,才使得音樂有可能全面提升人的修養(yǎng)。聲樂雖然以技能見長,但是透過歌唱,卻能全方位地反映和培養(yǎng)人的各方面素質。聲樂教育不僅要有聲音訓練的功能,還兼有情商的啟蒙、文化傳遞等功能。它的學習內容不應該只單單含有歌唱技巧,還應包含對作品的分析、處理、駕馭的能力。
歌唱者應當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水平,如樂理、視唱、和聲等,善于分析作品,把紙面上的作品塑造成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恰當地把這些內在的音樂要素與歌唱語言糅合到一起,抒發(fā)演唱者的情感,以此表達作品的內涵,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
如聲樂作品《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想要唱好這首古風古韻的古詩詞歌曲,就要將音樂與文學相結合。歌曲的文學部分——詩詞使音樂形象更加具體生動,歌曲的音樂部分——旋律使文學的抒情性進一步加強,歌詞和音樂兩者相結合,共同塑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文學修養(yǎng)是聲樂教育的一個必要前提,沒有良好的文化知識是很難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而也就很難演唱好聲樂作品。
作品的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演唱氣勢,如果演唱者沒有具備較高的藝術境界,就會對作品感受不力,體會不深,領悟不透徹,自然也就不容易抓住聽眾的心。
三、用“心”歌唱,以“情”感人
1、以聲傳情,聲情并茂
技和藝并舉,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是歌唱藝術的最佳境界,以聲傳情,以情帶聲才是目的。
演唱者的情感與詞曲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這首歌曲的環(huán)境合并成為了演唱者的想象,演唱者有了想象,才能逐漸了解作品的涵義,再以精湛的演唱技術、曼妙的嗓音條件以及自己的歌唱魅力把它傳達給聽眾,好的音樂能把聽眾帶入到自己的歌聲當中,根據演唱者的情緒變化產生共情?!赌钆珛?赤壁懷古》描述的是蘇軾筆下浩然壯闊的赤壁(鼻)磯,追憶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上闕有一種聲勢浩大之感,下闕略感傷懷,當筆者在演唱這首歌時,“三國周郎赤壁”的場景就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仿佛自己置身其中,讓筆者情不自禁去歌頌它,這時候那流淌的旋律,仿佛就是筆者心中的一首歌。
2、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和風格
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要求筆者在保證尊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同時,通過歌者對作品的理解,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處理。個性是屬于個人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個性是沒有相同的,這包含人的智慧、對事物的觀點,沒有個性的創(chuàng)作者也不會有很好的成就,沒有個性的演唱者也不會在藝術之路上行之久遠的。
作為一名歌者,要演唱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這就要求歌者對種類豐富的聲樂作品有很好的風格把控能力,作品的處理手段可以看出歌者潛在的藝術修養(yǎng)和思想內涵,即使是一首簡單的藝術歌曲也應該有不同的演唱風格,主要就是對作品有個性化的處理,如果一味模仿只會千篇一律,讓聽眾審美疲勞??傊?,拿到一首作品,要不厭其煩的反復練唱,從中發(fā)現歌曲的內容和語氣,一味的追求聲音是不夠完美的,就像聲樂作品有很多種類:有藝術歌曲,歌劇詠嘆調,音樂會詠嘆調,創(chuàng)作歌曲,影視歌曲等等,而藝術歌曲又分為中國藝術歌曲和外國藝術歌曲,出處不一樣,人們生活方式、演唱方式等都有所區(qū)別,所以更不能用同一種味道去套多種聲樂曲目。
筆者的聲音屬于抒情女高音的音色?!赌钆珛?赤壁懷古》這首歌特別適合筆者,筆者也非常喜歡這首歌,歌曲旋律跌宕起伏,需要氣息對聲音控制自如,演唱時聲音的強弱對比要出來,給人以非常空曠之感。歌曲中間部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敘事感較強,要求在演唱時音量不宜過大,咬字稍靠前,用“說著唱”的感覺去演唱。尾聲的部分“一尊壞酹江月”有一種恢宏之感。一首好的作品閃爍著作者心靈的火花,它是歌者創(chuàng)作的熱情之源,應該嚴格按照譜面記載的作曲家的構思和意圖去理解和思考作品,在此基礎上發(fā)揮歌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尋求作品的風格特征,然后再去表現作品。
以上是筆者如何在引導學生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的感受和體會,一首聲樂作品具有很深的思想內涵和欣賞價值,因此,把一首作品演唱得近乎完美并非一件簡單的事。筆者身為一名老師,深知空有一副好的嗓音條件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兼并文學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和演唱經驗、生活經驗,以及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因此,呼吁聲樂學習者堅定自己的選擇,腳踏實地地學習聲樂知識,積極參加藝術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內涵,用歌聲告訴大家“如何唱好一首聲樂作品”。
參考文獻:
【1】陳春燕.怎樣唱好一首歌【M】.南寧;
【2】李九昌.淺談如何唱好一首歌【M】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