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高分辨率地形數(shù)據(jù)的富蘊M 8.0地震地表破裂帶精細特征

        2021-02-14 09:07:00梁子晗魏占玉莊其天何宏林
        地震地質 2021年6期
        關鍵詞:測量水平

        梁子晗 魏占玉 莊其天 孫 穩(wěn) 何宏林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9)

        0 引言

        M>6.0地震的斷層活動可錯動到地表,并形成同震地表破裂帶(Wellsetal.,1994)。同震地表破裂帶是地球深部斷層活動在地表的直觀地貌表現(xiàn),記錄著地震破裂和斷層運動的信息,因此受到地震科學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安艷芬等,2010)。許多大地震發(fā)生后,科研人員利用衛(wèi)星遙感解譯、野外實地調查等方法開展地震地表破裂帶調查、同震位移測量和同震變形場觀測(徐錫偉等,2008;陳立春等,2010)。但由于自然環(huán)境惡劣及震后次生災害頻發(fā),野外調查工作受到了極大限制(單新建等,2005;徐岳仁等,2015)。隨著高精度地形地貌觀測技術的發(fā)展,快速獲取震后高精度地貌影像以及3D地形數(shù)據(jù)成為可能。利用這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數(shù)據(jù)不僅可以識別地震地表破裂的精細結構,并且可準確測量斷錯地貌的位移量,促進對斷裂帶活動特征與古地震的研究(Chenetal.,2018;Guoetal.,2019;Kangetal.,2020)。

        本研究以富蘊斷裂1931年M8.0地震的地表破裂帶為研究區(qū),基于新型的航空攝影測量SfM(Structure from Motion)技術獲取的高分辨地形數(shù)據(jù)開展地震地表破裂帶的詳細解譯及同震位移的測量。本文首先介紹富蘊斷裂概況、SfM技術和位移測量方法;然后開展富蘊斷裂帶吐爾洪—庫爾尕克薩依地表破裂帶的斷錯地貌解譯和位移量取,以分析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及同震位移分布特征。

        1 研究區(qū)概況

        阿爾泰山作為中亞地區(qū)的一個重要山系,在印度板塊向N推擠的遠程影響下,其構造活動在第四紀時期進一步活躍,成為亞洲大陸內(nèi)部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內(nèi)陸活動構造帶(Tapponnieretal.,1979)。富蘊斷裂是阿爾泰山西南麓的一條大型右旋走滑活動斷裂,整體呈NNW 向展布(圖1)。1931年富蘊斷裂發(fā)生M8.0地震,形成長達159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帶(柏美祥,2001),具有明顯的線性特征。大量典型的走滑地貌沿斷裂發(fā)育,現(xiàn)象十分醒目。

        圖1 阿爾泰山西南緣的構造地貌圖Fig.1 Tectonic and geomorphic map of the southwestmargin of the Altai Mountains.紅色實線代表富蘊斷裂,白色虛線方框為研究區(qū)位置

        早期多位學者通過野外考察基本確定了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展布范圍及位移分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震局(1985)將富蘊斷裂帶分為北、中、南3段,測得走滑位移為6~10m;柏美祥等(1996)測得的平均走滑位移為4.8m。近年來,張之武(2009)通過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分辨率為15m)將破裂帶自北向南劃分為5個一級段;K linger等(2011)利用衛(wèi)星影像得到(6.3±1.2)m的同震位移;徐錫偉等(2012)通過陸地LiDAR數(shù)據(jù)得到最大同震位移≤7m。以上工作在破裂分段和同震位移方面均有不同的見解,但由于技術條件限制,研究成果中缺少精細的地震地表破裂帶結果,在地震地表破裂帶分段、地震同震位移等方面也有不同認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利用航空攝影測量SfM技術獲取該地表破裂帶的高分辨率地形數(shù)據(jù),并對地表破裂形態(tài)和斷錯沖溝展開精細解譯及測量。

        2 數(shù)據(jù)獲取及方法

        2.1 數(shù)據(jù)獲取與處理

        本文使用SfM技術獲取研究區(qū)高分辨率地形數(shù)據(jù)。SfM技術基于尺度不變特征變換(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原理,從多個角度獲取具有足夠重疊度的圖像,進行圖像特征的自動匹配。通過光束平差校正,識別圖像中每個特征點的X、Y、Z坐標,自動求解相機的三維位置和方向?;诙嘁暯橇Ⅲw攝影測量(Multi view Stereopsis,MVS)原理在圖像間進行搜索匹配,最終得到密集點云數(shù)據(jù)(Harwinetal.,2012;Johnsonetal.,2014)。利用動態(tài)后差分(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PPK)技術將相機的實時定位信息與地面GPS基站相聯(lián)系,從而對密集點云進行坐標校正和空間插值,獲得真實地理坐標點云和數(shù)字高程模型(艾明等,2018)。

        航拍數(shù)據(jù)利用固定翼無人飛行器搭載定焦數(shù)碼相機采集,采集時間為2017年9月30日—10月11日,該期間天氣晴朗,便于開展航空攝影測量。航測高度為300~350m,影像的航向和旁向重疊率分別為85%和70%。在航測區(qū)域沿線共設置5個GPS基站點,與無人機的導航系統(tǒng)同步對GPS衛(wèi)星進行觀測,確定二者之間的相對位置(圖2)。在上述參數(shù)設置下,共采集約24 000張航拍照片,覆蓋長約110km、寬約1.2km的研究區(qū)。航測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Agisoft Photoscan專業(yè)軟件配準航拍影像及構建三維地表模型。數(shù)據(jù)處理流程及參數(shù)設置參考了該軟件的說明文檔及其他研究論文(Westobyetal.,2012;Johnsonetal.,2014),最終得到密度≥50個/m2的密集點云數(shù)據(jù)。利用surfer軟件對點云數(shù)據(jù)進行插值,生成具有地理坐標系的DEM,網(wǎng)格尺寸為1m。

        圖2 無人機SfM測量示意圖Fig.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UAV platform based structure from motion.

        2.2 同震位移測量

        在適合的自然條件下,斷錯地貌標志可長時間保留,從而記錄多次地震事件的位移(劉金瑞等,2018)。利用地貌標志揭示沿斷層的破裂歷史是基于一個基本假設:用來測量位移的地貌標志的產(chǎn)生率(明顯地)大于地震(地表破裂)的復發(fā)率(Zielkeetal.,2015)。基于該假設,在震間期形成的一套地貌組合會在隨后的地震中整體發(fā)生移動,沿著破裂帶產(chǎn)生一組位移,其中最小的局部位移代表最近一次地震的同震位移(Zielkeetal.,2010;Jiangetal.,2017)。在阿爾泰山南麓,大量保存完好的沖溝以及該區(qū)緩慢的變形速率和富蘊斷裂較長的地震復發(fā)周期(Calaisetal.,2003;徐錫偉等,2012)使得該地區(qū)符合上述假設條件。因此,我們利用破裂帶兩側相距最短的2條沖溝的水平距離作為最新一次地震事件錯動產(chǎn)生的水平位錯(圖3)。結合前人的研究結果(Klingeretal.,2011;徐錫偉等,2012),我們選取≤8m的水平位移作為1931年富蘊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

        圖3 確定1931年富蘊地震的水平同震位移Fig.3 Determination of the coseismic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1931 Fuyun earthquake.從現(xiàn)今的沖溝幾何形態(tài)開始,在地表破裂兩側分別按數(shù)字和字母順序標記沖溝(a中的白色圈),利用“反向恢復”重新排列由于地震而被斷開的沖溝(圖b),其中相距最短的2條沖溝(黑色圈)的位移量(黑框數(shù)字)為最新事件的位移

        本文使用基于Matlab開發(fā)的位錯測量軟件Dispcalc(Zielkeetal.,2012)量取被錯斷沖溝的水平位移。該軟件首先在DEM陰影圖上確定破裂位置及兩側的沖溝跡線,生成沿沖溝方向的地形剖面,然后利用“反向恢復”原理確定水平位移。通過對沖溝剖面進行多次匹配擬合,當累積概率最大時,水平移動的距離即為該沖溝的水平位錯量。此外,軟件也會提供相應的位錯恢復圖及置信區(qū)間(圖4)。

        圖4 水平位移的測量原理Fig.4 Principle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measurement.a(chǎn)等高線間隔為0.5m的DEM陰影圖;b確定斷層位置、走向及沖溝上、下游趨勢;c位錯恢復圖;d沖溝地形剖面圖;e水平位移值及置信區(qū)間

        3 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特征

        3.1 地表破裂帶的展布形跡

        通過解譯高分辨率地形數(shù)據(jù)獲得的地震地表破裂展布顯示(圖5):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線性地貌特征明顯(圖6),同時區(qū)域內(nèi)存在擠壓隆起、拉分盆地等地表形變特征,能夠反映該區(qū)域地表破裂的空間幾何展布。利用地表破裂帶的幾何和構造地貌特征,將研究區(qū)內(nèi)的地表破裂帶由北向南劃分為S1、S2、S3和S4 4段。

        圖5 研究區(qū)的DEM數(shù)據(jù)及地表破裂解譯分段結果Fig.5 The DEM data of the study area and results of surface rupture interpretation.

        圖6 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線性特征Fig.6 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Fuyun earthquake.

        S1段北起吐爾洪鄉(xiāng)以南(46°59′N,89°46′E),南至卡拉先格爾震中區(qū)(46°44′N,89°54′E),走向350°,長29km。該段的地表破裂帶主要沿山麓和山間位置發(fā)育,由張性破裂及剪切破裂組成,呈單一線性展布。恰爾溝處,地表破裂由于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未能在河道兩側很好地保存,形成1.2km的地表破裂空段,但在西側山脈的山腰處出現(xiàn)地表破裂。同理,水磨溝處以南1.2km的區(qū)域也未見地表破裂跡線。

        S2段自卡拉先格爾延伸至奧爾塔哈臘蘇,長22km,走向333°,地表破裂樣式復雜、組合類型多樣。卡拉先格爾作為1931年富蘊地震的震中區(qū)域,長期以來受到NNE-SSW 向的壓應力作用,存在1個長約7km的構造透鏡體。地震發(fā)生時,山頂處由于右旋走滑使構造透鏡體沿穹窿頂部發(fā)生張裂,促使東側滑動下陷,形成滑塌構造,同時也伴隨一些NEE拉張性質的次級地表破裂。

        在阿克薩依—撒熱巴斯陶地區(qū),地表破裂位于山前沖洪積平原上,剪切破裂的線性形跡保存得較為完好。自撒熱巴斯陶向SSE,地表破裂形態(tài)變化復雜,由單一線性分為2支,一支經(jīng)過西側山麓位置,另一支位于東側山谷的凹陷地帶。西側的地表破裂主要表現(xiàn)為壓剪切破裂,與東側的剪切破裂在山前構成長600m的隆起,延伸至玉勒肯哈拉蘇。在玉勒肯哈拉蘇處地表破裂又分為3支,其間的塊體組成疊瓦狀構造,反映了側向擠壓的應力狀態(tài)。向SE地表破裂主要位于山麓位置,為SE、SEE走向的弧形或波浪形壓剪切破裂,具有明顯的逆沖特征。同時在壓剪切破裂的東側還發(fā)育次級剪切破裂,在山脊間和山坡處零星分布。

        奧爾塔哈臘蘇—白石包為S3段,該段長25km。在奧爾塔哈臘蘇處,壓剪切破裂沿山前展布,次級剪切破裂呈左階分布于山腰,反映出擠壓的應力狀態(tài)。此后剪切破裂向SSE線性延伸至托庫特拜后,由NNW 向轉為NW 向進入東側山脈并逐漸消逝,西側山麓的地表破裂繼續(xù)向SSW 延伸,走向轉為347°。托斯巴斯陶地區(qū)由于透鏡體的存在,在山前發(fā)育弧形壓剪切破裂。此后至白石包,剪切破裂呈斷續(xù)排列或羽列狀分布,出現(xiàn)分支破裂或次級破裂。

        白石包向S延伸至庫爾尕克薩依南部為S4段,該段長37km,自新山口以南,地表破裂走向由360°轉為333°。白石包南部主要由剪切破裂和張剪切破裂組成,西側為一系列雁列式張破裂,似弧形展布,與西側的剪切破裂構成長1 500m的拉分盆地。向S經(jīng)新山口后以剪切破裂為主,呈單一線性展布,偶爾有次級小破裂斷續(xù)或呈馬尾狀分布在主破裂一側,一直延伸至庫爾尕克薩依地區(qū)。此后地表破裂發(fā)生分叉,形成若干斷續(xù)的分支破裂,沿山麓和山前沖洪積扇展布,構成2個連續(xù)的狹長菱形拉分盆地。再向S,地表破裂分為2支,一支轉向NW 沿山腰間延伸,一支沿山前的沖洪積平原逐漸尖滅。

        3.2 地表形變特征

        富蘊地震在地表造成的形變現(xiàn)象非常豐富,不僅有眾多不同規(guī)模、性質的地表破裂類型,同時伴隨斷裂運動形成的構造地貌現(xiàn)象。這些地表的形變現(xiàn)象以不同方式組合,表現(xiàn)出不同的力學性質。

        剪切破裂是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分布在整條地表破裂帶上。單條剪切破裂一般長10~30m,寬2~4m,主要走向約為1°。破裂兩側以右旋走滑為主,無垂直差異或不明顯。大部分剪切破裂連續(xù)而平直,呈筆直的線性形跡,長度可達數(shù)百米(圖7a,b)。還有一些剪切破裂呈右行左階羽列狀,單條剪切破裂走向3°,長數(shù)十米,呈左階羽列形成走向341°、長近300m的剪切破裂帶。

        壓剪切破裂也是富蘊地表破裂帶的基本破裂類型之一,形態(tài)較為平直連續(xù),同時具有右旋走滑分量和逆沖抬升分量,兩側呈現(xiàn)明顯的高程差異,走向與整體地表破裂帶一致。壓剪切破裂帶主要位于山腰或山前斜坡和沖積扇的交界處(圖7c,d),形成逆沖隆起。壓剪切破裂主要分布在S2、S3段的撒熱巴斯陶—托庫特拜以及托斯巴斯陶—白石包一帶。由于壓剪切破裂所在地區(qū)的擠壓應力,也形成一系列的構造透鏡體,如奧爾塔哈臘蘇構造透鏡體、托斯巴斯陶構造透鏡體等。

        圖7 富蘊地表破裂帶的典型地表破裂Fig.7 Typical surface ruptures in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Fuyun earthquake.紅色箭頭指示地表破裂帶位置,紅色實線表示地表破裂帶解譯結果;底圖為DEM陰影圖

        張性破裂也是富蘊地表破裂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示伸展環(huán)境,主要分布在S1段吐爾洪—恰爾溝一帶。單條張性破裂一般長幾十米至百米不等,寬0.5~3m,走向與整體地表破裂帶一致,常呈張開狀。除此之外,張性破裂還位于2條右行地表破裂間的拉張區(qū)域內(nèi),走向為NE或NEE向,與破裂帶整體走向呈大角度相交,夾角約為45°~80°(圖7e,f)。隨著走滑斷裂斷距的不斷增加,2條右階右旋走滑斷裂之間的區(qū)域逐漸形成似菱形的盆地,其中的張性破裂兩端逐漸被牽引拉伸,呈“S”狀或“Z”狀。新山口北部發(fā)育1個典型的拉分盆地,長約1 500m,寬350m,西側為NNE走向的張性破裂,東側為經(jīng)過山腳與之平行的壓剪切破裂,其中的區(qū)域被拉伸下陷。在拉分盆地內(nèi)還發(fā)育“Z”字形的張性破裂,表明該盆地還處于正在拉伸的階段(圖8)。

        圖8 富蘊地表破裂帶的典型拉分盆地Fig.8 Typical pull apart basin in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f Fuyun earthquake.紅色箭頭指示地表破裂帶位置,紅色實線表示地表破裂帶解譯結果;底圖為DEM陰影圖

        相鄰的剪切破裂之間還發(fā)育有鼓包,多個鼓包連結在一起則形成長條狀的壟脊。鼓包和壟脊是在走滑地震地表破裂帶上一種常見的構造現(xiàn)象,它是因擠壓而引起的地面變形。鼓包表現(xiàn)為橢圓形的隆起,長8~10m,高1m,主要呈串珠狀位于一些羽列、雁列狀剪切破裂之間(圖9a,b)。形態(tài)大一些或多個鼓包組合呈長條形的則為壟脊,一般長150m,高0.6m(圖9c,d)。壟脊多出現(xiàn)在2條地表破裂的交替部位,在2條近平行且相隔不遠的左階走滑斷裂間形成。

        圖9 富蘊地表破裂帶的典型鼓包和壟脊Fig.9 Typicalmole tracks and ridges in Fuyu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紅色箭頭指示地表破裂帶位置,紅色實線表示地表破裂帶解譯結果,黃色實線表示鼓包解譯結果;底圖為DEM陰影圖

        3.3 同震位移量

        我們共在研究區(qū)量取194組沖溝的水平位錯。通過對結果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分布峰值擬合,得到1931年富蘊地震的平均右旋同震位移值為(5.06±0.13)m。由圖10可以發(fā)現(xiàn),水平同震位移量沿地表破裂的展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波狀起伏,以震中區(qū)卡拉先格爾為中心,位移數(shù)量向N逐漸衰減,水平位移點稀疏;向S則呈波浪式向前推進,衰減速度較慢。在最北端—卡拉先格爾的部分,其整體水平位移為3~8m。在卡拉先格爾處形成長5km的水平位移空白區(qū),可能由于較強的構造活動性,水平位移沒有被很好地保存。撒熱巴斯陶—奧爾塔哈臘蘇地區(qū)的沖溝多位于山前的沖洪積扇上,可以被良好保存,因此該地區(qū)水平位移的數(shù)量也相對較多。玉勒肯哈拉蘇以北水平位移多為2~8m,以南多為3~6m。在奧爾塔哈臘蘇—白石包地區(qū)獲得水平位移的數(shù)量減少,多為4~8m。自新山口向S,水平位移分布密集且均勻。位移量整體介于1.5~7.5m之間,向S逐漸減小。

        圖10 1931年富蘊地震右旋水平位移分布Fig.10 Distribution of dextral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1931 Fuyun earthquake.

        4 討論

        4.1 數(shù)據(jù)結果對比

        傳統(tǒng)衛(wèi)星遙感數(shù)據(jù)的采集易受到積雪、云層等天氣因素的影響,且生成的僅為二維平面影像。SfM方法得到的密集點云可以生成三維地形數(shù)據(jù),其顏色屬性使得點云數(shù)據(jù)更具有立體感和真實感,以此獲得的紋理特征可以更好地應用于目視解譯工作中(魏占玉等,2015),適合局部范圍內(nèi)的精細地貌研究。為了評估來自SfM 生成地形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我們比較了本次生成的DEM和Quickbird衛(wèi)星影像(Klingeretal.,2011)在同一地點解譯沖溝形態(tài)的能力。圖11中,黃線為解譯的沖溝形態(tài),我們將所得結果與Klinger等(2011)的解譯結果用相同的標號進行標注。結果表明,SfM生成的地形數(shù)據(jù)具有更低的不確定性,使我們能充分捕捉?jīng)_溝的形態(tài)特征,同時能夠識別出以前未被發(fā)現(xiàn)的沖溝(圖11d),從而提高測量水平位移的準確性。

        圖11 SfM方法生成的DEM與Quickbird衛(wèi)星影像數(shù)據(jù)的精度對比Fig.11 Data accuracy comparison of the SfM derived DEM with quickbird satellite image.a(chǎn)、b分辨率為0.6m的Quickbird衛(wèi)星影像數(shù)據(jù)(Klinger et al.,2011),c、d本次研究所獲得分辨率為1m的DEM數(shù)據(jù)。其中,紅色實線表示地表破裂帶的解譯結果,黃色實線表示沖溝的解譯結果;字母和數(shù)字分別為兩側的沖溝編號,小寫字母和 羅馬數(shù)字標號的沖溝為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新解譯的沖溝

        為了評估同震位移量的合理性,我們搜集了部分歷史上震級相似的地震產(chǎn)生的平均同震位移量(表1),其平均值多為3~9m。本次基于斷錯沖溝獲取的同震位移平均值為5.06m,與類似震級所產(chǎn)生的同震位移量近似,因此數(shù)據(jù)有一定的可信度。此外,我們還將本次測量的位移結果與Klinger等(2011)在相同位置測量的位移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圖12),在沿線共采集了54個水平位移測量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在大部分地區(qū)Klinger等(2011)得到的位移值偏大,有的位移值相差1~2m,有的甚至可以達到本次測量值的3倍之多。位移測量的不確定性主要取決于數(shù)據(jù)的分辨率或對破裂位置、走向以及沖溝形態(tài)的判斷(Renetal.,2015)。在這里,除了對沖溝形態(tài)判斷主觀因素外,前人的位移數(shù)據(jù)可能記錄了多次地震事件水平位移的累計值。

        表1 部分地震及其平均同震位移量統(tǒng)計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some earthquakes and their averag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圖12 本次測量水平位移值與Klinger等(2011)位移測量值的比較Fig.12 Comparison of the displacementmeasurements in this study with those acquired by Klinger et al.(2011).水平誤差線為本次測量的誤差,垂直誤差線為K linger等(2011)測量的誤差

        4.2 地表破裂分段的指示意義

        對地表破裂分段和分布形式的研究,可從定性的角度分析破裂各段的幾何結構特征和復雜程度的差異,并與地表破裂所處的構造背景、破裂的滑動行為和地震活動相結合,為評定地表破裂各段的地震活動性提供可靠、有效的證據(jù)。我們從破裂幾何形狀的顯著變化以及破裂階區(qū)的位置確定地表破裂的分段位置(Choietal.,2012)。根據(jù)這2個因素,以規(guī)模較大的卡拉先格爾塌陷區(qū)、奧爾塔哈臘蘇擠壓階區(qū)及白石包拉分盆地作為地表破裂的分段位置。同時,階區(qū)的規(guī)模還可反映富蘊斷裂的活動性強弱:震中卡拉先格爾向N地表破裂樣式單一,發(fā)育階區(qū)規(guī)模較??;以南地表破裂樣式復雜,階區(qū)發(fā)育且規(guī)模較大。這一現(xiàn)象也從側面反映自卡拉先格爾以南斷裂的活動性大于以北地區(qū),破裂自震中區(qū)域更多是向S擴展。同震位移也對破裂分段起到了很好的響應。同震位移的缺失或突變發(fā)生在分段的邊界處,它們分別對應著幾何階區(qū)的位置。在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上,卡拉先格爾地區(qū)的構造活動強烈,使得該處的水平位移未被很好地保存。奧爾塔哈臘蘇和白石包處的水平位移值突然減小,與周圍的水平位移形成鮮明對比。

        5 結論

        基于SfM技術的攝影測量方法可以大范圍、快速獲取高分辨率的地形數(shù)據(jù),對地表破裂的幾何形態(tài)特征及兩側斷錯沖溝進行三維重現(xiàn),在活動構造的研究中仍有廣泛的發(fā)展空間。本文利用無人機獲取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的高分辨率DEM,在此基礎上對地表破裂的展布進行詳細解譯,填補了對富蘊地震地表破裂精細形態(tài)研究的空白。以地表破裂的幾何及構造地貌特征為依據(jù),將富蘊地震地表破裂帶由北向南分為4段:S1段走向350°,長29km;S2段走向333°,長22km;S3段走向自333°轉為347°,長25km;S4段走向自360°轉為333°,長37km。各段長度不等,其間通過擠壓隆起或拉分盆地相連接。地表破裂類型包括:NNE向剪切破裂,在整條破裂帶都有分布;NNE向壓剪切破裂,主要位于S2段和S3段;NE—NEE向張性破裂,主要位于S1段、S4段以及S2段北部;同時發(fā)育有鼓包、壟脊和拉分盆地等構造地貌現(xiàn)象。此外,通過沿地表破裂帶測量194組沖溝的水平位移,得到1931年富蘊地震的右旋同震水平位移的平均值為(5.06±0.13)m,與類似震級產(chǎn)生的同震位移量相當,同時同震位移的分布與幾何階區(qū)的位置也有很好的響應關系。以上結果也進一步說明,高分辨率的地形數(shù)據(jù)能夠提高地表破裂解譯、同震位移測量數(shù)據(jù)的精度,在活動構造研究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良好的應用價值。

        致謝審稿人對本文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猜你喜歡
        測量水平
        張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火花(2019年12期)2019-12-26 01:00:28
        把握四個“三” 測量變簡單
        加強上下聯(lián)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和計算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與計算
        測量的樂趣
        測量
        老虎獻臀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中國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91青草久久久久久清纯|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女同二区五区九区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αv|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天堂av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久久亚洲AV成人一二三区|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大片|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免费影院|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美女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97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小辣椒福利视频导航| 草莓视频成人| 亚洲av永久久无久之码精| 午夜福利影院成人影院| 99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亚洲AV成人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四区|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a在线观看免费网站大全| 人妻av午夜综合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无套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无码伊人色| 日韩亚洲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一级av一区二区| 青青草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夜夜嗨| 与最丰满美女老师爱爱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久久久久久久98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