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林東小學 胡展興
小學開展乒乓球教學運動是乒乓球運動一個最重要的啟蒙環(huán)境,初學者通過循序漸進的乒乓球教學學習逐步完成乒乓球的握拍、揮拍、步法練習等初級學習。隨著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運動儀器通過實驗室開發(fā)并形成新的訓練器材,逐步應用到小學乒乓球教學里面,這樣更能有助于體育老師開展各類教學手段。
傳統(tǒng)的小學乒乓球教學一般是以體育老師為主,老師多以講演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乒乓球的無球教學,重點是放在動作技術要領的教學。學生使用觀察法觀看老師的技術動作,然后對老師的動作進行模仿練習。
在有球教學中,老師用動作分解法把發(fā)球、揮拍等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然后進行講演教學,同樣學生還是以觀察法和模仿動作進行練習。在對抗練習時多以1 對1 進行練習,要求在對抗練習中利用掌握的揮拍動作進行“發(fā)球”“推”“擋”練習,即在球臺上來回多次推擋練習即可。在考試中也只是對考試指標達標進行判分。對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其優(yōu)勢,主要是在于可以快速讓學生了解以及掌握乒乓球的握拍以及揮拍的動作,并且在球場上可以進行簡單的推擋練習。這也是大部分體育老師樂于見到的景象,這樣可以完成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但傳統(tǒng)教學的問題是由于初學者初次學習,只憑觀察法和練習法會不可避免的在對動作要求上出現(xiàn)動作不規(guī)范,而動作的不規(guī)范直接導致在有球推擋練習中常常打不中球或者壓不住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球打到有效的區(qū)間,而糾正這種動作問題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以及練習才能形成標準的規(guī)范動作。這里就需要多種的練習模式,而在小學階段體育老師比較缺乏這類練習模式。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技術動作僵硬,初學者只學會空架子,而實際上學習效果不明顯。長此以往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以及熱愛將會被抹殺。
在小學階段乒乓球教學傳統(tǒng)模式的基礎上,應根據(jù)初學者的年齡以及接受能力,著重培養(yǎng)初學者的興趣以及對乒乓球的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強烈的,并且初學者天性是玩樂。教師不能只光去教乒乓球的動作要領,進行無球或者有球的練習這種模式。而應該從學生思考角度出發(fā)提出多個為什么。例如為什么要用這種揮拍動作進行推擋,而不能換其他的動作等各類小問題。初學者為了在運動競爭中獲得勝利,必然進行各種思考,此時將是體育老師開展動作教學的最好時機。這時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各種練習模式來進行。各種模式對應的練習結(jié)果不一樣,所以在使用練習模式時必須學會控制各種練習的時間。
第一種練習模式是多球練習模式,當初學者學習完某一個動作后,需要多球練習來進行動作的穩(wěn)定和固化。舉例說明,例如初學者A 和初學者B 剛剛掌握了正手揮拍的動作,這時可以在球臺旁邊放上一個球盆,里面裝上50 個乒乓球,初學者B 把50 個乒乓球逐個發(fā)球打過去,初學者A 用正手揮拍把球打回去,進行多次的練習。練習完后雙方交換位置,由初學者B 進行正手揮拍的多次練習。多球練習模式的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多球主要是為了動作的規(guī)范,如果一堂課下來都是多球練習模式,初學者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種是單球練習模式,有兩種手段。一種主要是初學者雙方只使用一個球進行多次的發(fā)球、推、擋、揮拍練習。第二種單球練習模式是對抗練習,由于初學者天性愛玩,也爭強好勝,乒乓球本身除了身體活動外,運動的腦力活動也是非常重要,在對抗練習中,初學者可以使用各種揮拍動作進行對抗,在對抗中,教師看到學員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馬上進行糾正,這樣初學者更容易明白乒乓球這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