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阜沙鵬誠學校 楊 柳
生物實驗課是初中生物課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通過實驗教學,可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現(xiàn)象,探索生命的奧秘。實驗過程中,思維導圖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初中生物實驗類型多種多樣,如調查實驗、探究實驗、技能操作實驗、模擬實驗等。不同的實驗內容,應采取不同的實驗方法步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能讓人游刃有余。為了能有效完成實驗,學生實驗前的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的預習,很多學生只是簡單地把書本看一遍,對于復雜的操作流程和知識間的關聯(lián)沒有進一步了解,缺乏清晰的思路和主動的思考。生物實驗課前,實驗預習的內容一般有4 四個方面,如: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學生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展現(xiàn)預習內容,以實驗標題為中心,向四周畫4四個分支,作為二級標題(1.2.3.4),分別標上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驟,然后再在每個分支上再做分支,填寫相關內容,進行拓展補充(見圖一)。實驗前的預習利用思維導圖來呈現(xiàn),可有效準確地幫助學生理清生物實驗思路,認清知識間的聯(lián)系,把握實驗的整體框架。
(圖一)
對于探究實驗,思維導圖應用在實驗前的實驗方案設計上也有良好效果。初中階段設計的實驗方案,多數(sh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生通過討論,集思廣益,最終確定實驗方案。討論過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圍繞主題的同時,又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呢?思維導圖就是很好的工具。思維導圖以實驗目的作為中心,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訂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與交流)作為六個二級標題,學生通過討論對分別對二級標題依次展開,最終理清思路,確定實驗方案(見圖二)。
(圖二)
對于實驗課來說,教師講解和學生實驗在時間分配上是個難題。教師講得細致透徹,留給學生實驗的時間必然少。教師講解過于籠統(tǒng),使學生對細節(jié)把握又不到位,實驗效果不佳。思維導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它以圖文的形式可視化地展示思維過程,比純語言文字說明形象生動,學生易于接受也易于記憶。如在技能類實驗“練習使用顯微鏡”中,教師在課前制作一張思維導圖,以顯微鏡的操作為主題,將操作的四大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調焦與觀察、4.收鏡與整理)作為二級標題,每一步的操作要點以三級標題的形式展開 (見圖三)。利用思維導圖來講解顯微鏡的操作,實驗的整體框架和要點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教師講解少,學生掌握知識快。
(圖三)
由于實驗課時間有限,對實驗效果的評價,教師常常只能關注到實驗結果,對實驗過程中學生是否操作規(guī)范,掌握程度如何,評價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除了評價學生的實驗結果,還應將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作為參考,以及分析判斷學生實驗的掌握情況及知識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對其實驗過程進行評價。根據(jù)評價反饋的信息,教師調整教學行為,學生糾正錯誤的實驗操作。此外,學生在自我評價方面,也可以根據(jù)繪制的思維導圖,對實驗操作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估,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和反思,進而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在初中生物實驗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來輔助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和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宏觀把握龐雜知識的能力,對于提高生物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思維導圖這一種學習工具在實驗課與學生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為初中生物實驗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打開了新的視野。但思維導圖僅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是一把萬能鑰匙,不是實驗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用到思維導圖,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