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遠瑩,秦文婧,齊紅松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河南 開封 47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臨床上表現(xiàn)為肺氣腫、支氣管炎,并伴隨喘息、呼吸困難、咳痰、慢性咳嗽等癥狀,患者接觸有害氣體或顆粒后易進展為呼吸衰竭,若不及時治療,甚至會發(fā)展為肺性腦病,危害患者身體健康[1]。臨床上治療COPO的方法有氧療、藥物治療、機械通氣等,其中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好,起效快,可控性高,被廣泛用于臨床治療[2]。俯臥位通氣是將仰臥位轉換為俯臥位后進行機械通氣的治療措施,可以促進患者背側肺通氣,減少通氣分流,優(yōu)化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患者氧合狀態(tài)[3]。本研究采用俯臥位通氣治療COPO患者,觀察其對患者氧合指數(shù)、動脈血氧分壓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06~2021-05我院COPO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療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療法基礎上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5~71歲,平均(59.26±9.32)歲,病程5~11年,平均(9.54±1.47)年,住院次數(shù)2~8次,平均(5.06±1.13)次;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6~70歲,平均(59.18±9.24)歲,病程4~11年,平均(9.38±1.35)年,住院次數(shù)3~8次,平均(5.12±1.21)次。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次數(shù)均衡可比(P>0.05)。
(1)納入標準:符合COPO診斷標準者[4];具有有創(chuàng)性機械通氣應用指征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神經病者;存在支氣管哮喘者;存在肺結核者;存在支氣管擴張者;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
1.3.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仰臥位通氣治療,囑患者取仰臥位,協(xié)助患者戴好呼吸面罩,常規(guī)經口/鼻氣管插管連接ST-30A呼吸機(湖南明康中錦醫(yī)療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進行輔助通氣。設置呼吸機參數(shù)為:S/T模式,備用呼吸頻率設置為12~16次/分鐘;初始吸氣壓設置為8~10cmH2O,輔助通氣30min后將其升,14~24cmH2O;初始呼氣壓設置為3~4cmH2O,輔助通氣30min后將其升為4~6cmH2O;全程將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將吸氧管接入呼吸面罩,維持氧流量為5~10L/min。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給予患者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化痰、抗感染、平喘、解痙等藥物治療,連續(xù)治療7d。
1.3.2 觀察組:在常規(guī)療法基礎上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呼吸機參數(shù)及通氣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白天協(xié)助患者進行6h俯臥位通氣,其余時間則協(xié)助患者進行仰臥位通氣,連續(xù)治療7d。
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發(fā)紺、喘息等癥狀基本消失,PaCO2、PaO2水平恢復正常,視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發(fā)紺、喘息等癥狀明顯改善,PaCO2、PaO2水平有好轉,視為有效;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發(fā)紺、喘息等癥狀無改善,PaCO2、PaO2水平無變化,視為無效??傆行?(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采用BS-350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湖北拓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定患者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水平,計算氧合指數(shù)(PaO2/FiO2)。(2)呼吸困難程度:采用呼吸困難量表(mMRC)[5]評估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分值0~4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越輕。
治療前兩組患者PaO2/FiO2、PaCO2、PaO2水平及mMR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aO2/FiO2、PaO2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及mMRC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PaCO2水平及mMRC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aO2/FiO2、PaCO2、PaO2水平及mMRC評分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74.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50,n(%)]
COPO是一種以氣流受限、持續(xù)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咳痰咳嗽、胸悶不適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認為與長期吸煙、年齡、空氣污染、感染、炎癥、職業(yè)性粉塵、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COPO易反復發(fā)作,急性發(fā)作時病情加重會出現(xiàn)臨床癥狀急速惡化,加劇呼吸困難,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應及時給予患者有效治療[7]。
目前,臨床上治療COPO有機械通氣、高流量加溫濕化吸氧等方式,可以支持患者呼吸,緩解臨床癥狀,其中機械通氣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可以改善患者通氣,緩解缺氧狀態(tài),維持組織供氧,避免發(fā)生并發(fā)癥。機械通氣的傳統(tǒng)體位為仰臥位,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但該體位受到重力作用會導致心臟、縱隔等壓迫背側肺組織,造成背側肺泡的充氣程度及通氣功能比胸前壁弱;而俯臥位通氣將患者體位轉換后,可以減少縱隔對肺組織的壓力,改變跨肺壓,使背側肺泡復張,改善肺通氣功能,重新分布氣流,使氣流均勻分布于肺內,進而改善患者氧合,緩解呼吸困難[8]。
黃永鵬等[9]認為俯臥位通氣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氧合指數(shù),提高臨床療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及mMRC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俯臥位通氣治療COPO患者可以改善患者氧合指數(shù),優(yōu)化患者動脈血氣指標,緩解患者呼吸困難。段冬仙[10]發(fā)現(xiàn)俯臥位通氣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背部肺通氣,改善氧合,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俯臥位通氣治療COPO患者可以提高治療有效率。
綜上所述,俯臥位通氣治療COPO患者可以改善患者氧合指數(shù),優(yōu)化患者動脈血氣指標,緩解患者呼吸困難,提高治療有效率,對于患者恢復健康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