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亞萍 趙建中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課要想開好、上好,需要緊緊圍繞學生的身心特點,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全過程。要想落實好思政課具有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要求,就需要我們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和方式,結合本校實際,腳踏實地講有特色的中職思政課,使學生對思政教學成果能夠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一、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版)》,明確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職業(yè)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和公共參與。
立德樹人是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根本任務,而核心素養(yǎng)是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出發(fā)點或有效載體。核心素養(yǎng)是中職生職業(yè)生涯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是所有中職學校辦學方向的關鍵所在。在課堂上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在做中學做中教,課內外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形象,根據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和提高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我們要緊緊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內在要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生涯和職業(yè)精神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寓教于樂,使學生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內容和要求,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
二、培育中職學生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
(一)夯實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在思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夯實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用好思政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使政治認同在學生心中堅定不移,尤其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足做深。
1.熱愛忠誠
我們在思政課堂上要理直氣壯地向學生傳授、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把這樣的聲音叫響叫亮。通過課堂教學課程學習,通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黨史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活動、《榜樣》等人物、活動、影視資料,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把熱愛忠誠的種子深埋學生心田。
2.政治傾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通過專題學習或者讀本學習深入進行,要深刻領會我國的政治制度、政黨制度,充分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遇到的思想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堅定的政治傾向。
3.心理歸屬
大力宣揚文化自信,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學生頭腦,使學生有足夠的底氣、資格和理由不負中華民族,不負這個時代。突出本土文化的熏陶,比如焦裕祿精神、大別山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讓學生以中國人為傲、為中原人喝彩。
(二)強化學生的職業(yè)精神
在專業(yè)學習、實訓實習中強化中職生的職業(yè)精神,在“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不斷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勞動情感,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勞動習慣,并且把這種勞動教育的成果持續(xù)下去,使學生深刻領悟“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內涵。
1.勞動習慣
勞動教育必須落實在“恒”字上,要在學生當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讓勞動不再成為學生眼中的“小事兒”“麻煩事兒”,而要成為“大事兒”“正經事兒”。只有當勞動變成一種習慣后,才能使之轉化為一種自覺行為,當任何排斥勞動的念頭出現(xiàn)時,不能以“下不為例”“只此一次”“情況特殊”為理由放松要求,原諒自己。要把握自己的“每一次”,不放過“任何一次”,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校內校外一個樣,當面背后一個樣,久而久之,就會讓勞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勞模精神
在專業(yè)學習中,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以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核心的勞模精神教育,使學生懂得勞動價值有大小,勞動分工無貴賤。比如點鈔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不要計較數了多少次、壞了多少張、磨了多少繭,要真正穿越眼前的迷霧,堅定內心的向往和追求,苦練點鈔技能,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技能訓練做得盡心盡力、不留遺憾,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做到樂業(yè)、勤業(yè)、精業(yè)。
3.工匠精神
在實訓實習中,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以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作風嚴謹、敬業(yè)守信、繼承傳統(tǒng)、勇于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工匠精神教育,使學生懂得在追夢、圓夢的過程中,千錘百煉、努力拼搏,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比如室內家裝設計實訓,使學生在實踐中做到用心去做每件事,鍛煉自己的堅韌和執(zhí)著,強化不斷滿足個性化、定制化需要的觀念,在每個設計方案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在一次次的修改和完善中,不斷地得到客戶的認可和好評,不斷追求更高更好的標準和要求。
(三)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
中職學生的法治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具有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能夠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與到學校和社會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當中。
1.學法守法用法
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學習中,能夠結合法律案例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內涵,通過法制講座、模擬法庭、參觀法制教育基地等活動,使學生逐步擁有依法維權的意識,具備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同時學會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變化、結合自身實際需要,把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落實到學習生活中去,做一個崇尚道德、學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
2.抵制“校園欺凌”
中職學校要和社區(qū)、辦事處、派出所等單位結合,共同建立中職學生綜合保護體系,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普法學法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保護意識和法治意識,充分利用各種法治資源,預防和減少中職生的違法犯罪案件,讓校園穩(wěn)定和學生安全成為常態(tài)。在學生遇到校園欺凌時,要教育學生牢記:不做殘忍的施暴者、不做冷漠的旁觀者、不做沉默的被害者,要勇敢地站出來對校園欺凌說“不”,真正實現(xiàn)對“校園欺凌”的零容忍!
3.善用案例討論、話題討論
由于中職生對于社會接觸不深,很多法律案件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育學生學法用法的時候,要多搜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相關案件,通過案例討論、話題討論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沉浸在法律知識的討論中,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和學習效果,使普法教育能夠落到實處。
(四)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在學校的管理和服務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主人翁意識,在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中找到獲得感和成就感。
1.訂立規(guī)矩
在校規(guī)校紀、宿舍管理規(guī)定、班級公約的制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充分討論的空間,使學生能夠提建議、談想法、做修改,通過廣泛有效的途徑,比如校長信箱、智慧校園、官網論壇等形式參與進來,匯聚學生合理有效的意見,發(fā)揮民主集中制的優(yōu)勢,使學生公共參與的渠道暢通無阻,使學生的智慧能夠被發(fā)現(xiàn)、想法能夠被重視、行動能夠被肯定。
2.參與決策
在助學金、獎學金的評定上,在校園項目基礎建設上,在教師評教評學上,在技能大賽訓練的梯隊建設上,在校園活動的舉辦上,學生要有渠道、有方式、有機會參與決策,可以通過班級、社團、系部等參與進來,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履行自己的政治義務,明顯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意愿,切實推動學??茖W、民主、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3.共同治理
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校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學生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全面參與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工作中來。比如充分發(fā)揮學生會在衛(wèi)生環(huán)境、儀容儀表、遵規(guī)守紀、校園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在興趣培養(yǎng)、素養(yǎng)提升、開闊視野、個性發(fā)展等方面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面,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形成共管共治的合力。
(五)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
在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全,一般從性格、人格品質、責任感、情緒穩(wěn)定、思維開放等五個方面進行認定,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和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保持心理的長期穩(wěn)定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讓學生的精神生活更加愉悅,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心理的長期穩(wěn)定方面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好的審美觀能促進學生對周圍事物好的印象,更能發(fā)現(xiàn)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存在,他們的感知力、鑒賞力都要比普通學生感受更深刻。例如,藝術系學生給人的印象就是美好的,總能發(fā)現(xiàn)世界上美好的存在,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可愛的地方。學畫畫的學生能把一塊丑陋的石頭畫出不一樣的美感;學美聲的學生能把普通的故事唱出不一樣的味道。同時,這種美好也有一種深深的感染力,美的因子一旦存在就能迅速感染周圍所有人。
2.幫助學生從不健康心理中脫離出來
調查表明,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比正常學生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卑、悲觀、躁動、易怒和過分憂慮的特點。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穿插演講、辯論、做手工、歌唱比賽等教育活動,使學生內在的生命力和潛能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各具特點的場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慢慢學會生活,其內在動力得以激發(fā),從而改變不良行為。學生換了心情,減輕了壓力,心理就不容易出現(xiàn)問題,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3.加強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我們要在青春形象的塑造、理性能力的培養(yǎng)、價值取向的引導、想象力的激發(fā)和健康人格的生成等五個方面加強教育。由于青少年時期身體迅猛發(fā)育,但其心理發(fā)展尚未做好相應準備,于是青少年面對變化就會產生一系列不好、不健康的情緒,同時情緒起伏很大,容易產生相互極端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針對不同的群體加強青春期生命教育、情感教育、責任教育、底線教育、尊重教育等,以達到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培養(yǎng)健全人格、保持健康心理的效果。
三、培育中職學生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建立中職思政課融洽的師生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特別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痹谥新殞W校,要想有效開展思政課教學活動,就必須要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果任課老師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喜歡,學生就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傳遞的信息就會被積極主動地吸收,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是事半功倍的。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首先是上好第一節(jié)思政課。在第一節(jié)課前,思政課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外在衣著打扮、內在言談舉止都需要注意。在隨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在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活動、每一次作業(yè)中,充分地了解學生,肯定每位同學的表現(xiàn),給出合理評價,只要用心、專注地做好每一步,融洽的師生關系自然會水到渠成。
(二)注重思政課程與時政熱點的結合
思政課程和時政熱點相結合,能夠凸顯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讓學生慢慢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也能夠不斷地利用時政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我們就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不怕困難、不畏艱難”的頑強意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偉力,綜合用好社會“大課堂”和學?!靶≌n堂”,形成育人合力。在思政課教學中我們還要能夠根據所教學生的身心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時政興趣的培養(yǎng)和分析問題方法的指導,力求讓思政課堂更具特色,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時政話題中。同時根據時政熱點補充相關的社會常識、時政評論和政治故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以后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三)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
為了有效培育中職學生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我們可以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在“名人故事”“老師的歷程”“我的師兄師姐”三個方面,收集整理出典型的、催人上進的、易受啟發(fā)的案例,供學生學習和參考。
1.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既可以是文化領域的,也可以是專業(yè)領域的。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坎坷,都有過人生的不得意,都付出過慘痛的代價,同時許多名人也付出了辛勤和汗水,也持之以恒不言放棄,也不斷學習尋求變革。從他們身上,讓學生領會政治認同、職業(yè)精神和健全人格,學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去鍛煉、去磨礪。
2.老師的歷程
如果說父母是學生的第一榜樣,那么老師就是學生的第二榜樣,甚至在上學期間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而非父母。教師的成長歷程,也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榜樣力量,尤其是對于中職生來說。如果能把教師在上學、工作、生活、思想上的經歷,進行整理總結并分享給學生,那么他們會更加信服我們所講授的“大道理”,在思政課學習時會更加自覺地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3.我的師兄師姐
學校以前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也是培育中職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參考“標本”,因為他們與學生的實際和政治素養(yǎng)更接近,借鑒意義更大。我們可以按專業(yè),把近五年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在校表現(xiàn)、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經歷、思想變化、困難與機會等編纂成小讀本,或者把他們邀請回學校進行現(xiàn)場講述,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并且能夠產生蝴蝶效應。
【本文系2021年鄭州市教育科學重點課題《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1-ZJKZD-S86-0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