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穎
我希望孩子們能夠感受愛、懂得愛、傳遞愛,并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明白“愛和感恩”是從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做起來的。
內高班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陣地,在“相親相愛一家人”校園文化理念的指引下,我擔任新疆班班主任已有10年,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智慧的啟迪方式立德樹人,培養(yǎng)出一批批合格的內高學子。
做好“愛”的引路人。除了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管理,我會密切關注學生在生活和心理上的需求與變化。用細心、耐心、愛心守護著他們的成長。班里一名叫阿迪力江的學生,曾患重疾,病程長達近四個月。我一次次和他談心,帶他走出情緒的低谷,給予他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畢業(yè)后,阿迪力江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李老師,感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F(xiàn)在回想起您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都歷歷在目。母校在我的記憶中就是如此,雖然扉頁上有過煩惱與不順,但結語里卻寫滿了欣喜與感恩。感恩是一種人生的新知,它使人明白善惡美丑;感恩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它昭示著樂觀的人生;感恩是對給予者最好的報答。我現(xiàn)在每天努力學習,珍惜外出實習的每一個機會,不浪費青春,爭取早日走上工作崗位?!?/p>
我希望學生能夠感受愛、懂得愛、傳遞愛,所以一直努力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明白“愛和感恩”是如何從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做起來的。我?guī)ьI學生到海淀區(qū)殘聯(lián)為聾啞兒童表演節(jié)目、捐贈物品,為新疆貧困兒童捐資助學等。每次,我都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給予積極引導和及時評價,并組織他們分享心得體會。
做好“生涯”的引路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在《非常老師》中曾有這樣一段表達:“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奇跡,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在學校,學習的目的應該是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能;行動的目的應該是發(fā)揮他們的潛能;教育的目的應該是鼓勵他們善于運用自己的潛能。”的確,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才華。開展生涯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個人自主發(fā)展提供平臺。
高中階段是生涯規(guī)劃的重要時期,我把生涯規(guī)劃作為高中三年的一個整體教育任務,借助科技節(jié)(建筑模型大賽、單片機比賽)、體育節(jié)(運動會、趣味運動會、各類球賽)、藝術節(jié)(歌手大賽、服裝大賽)等活動,鼓勵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發(fā)展個性特長。還組織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我的未來不是夢”“預見方能遇見”“模擬職業(yè)體驗——辯論會”,以及“畢業(yè)生回訪母校交流會”等活動,促進學生進行生涯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之路。
畢業(yè)生吾麥爾這樣回憶到:“高中三年,對我、對我們班同學影響最大的便是持續(xù)了近三年的‘生涯規(guī)劃活動。高一時,我們召開了相關的主題班會,通過情景劇表演,走近并了解生涯人物,這讓我們明白其實未來并不遙遠;高二時,老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我們了解志愿專業(yè)和志愿學校;高三是一名學子人生道路的轉折點,李老師盡自己最大努力幫我們完成這次大的擺渡。那時,她已不僅僅是我們的老師、媽媽,更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后來,我們班很多學生如愿考入心儀的學校和專業(yè),離夢想更近了一步?!?/p>
看到學生們熱情、充實地擁抱學習和生活,是老師最大的欣慰。班主任工作就是要當好引路人,指引學生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材。我想,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所在。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yè)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