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 ?要】?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逐漸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鑒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教師應當在關注學生差異的基礎上應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在耐心指導之余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活動,在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的同時打造家校聯(lián)動機制,讓心理健康教育更高效。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因材施教
在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較為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許多教師也常常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至于學生從小就形成不正確的心理傾向,這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具有難以消磨的影響。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當在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結構,探索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便促進學生的心理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繼而為學生的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基。
一、關注差異,因材施教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應當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差異上選用不同的方法,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作為小學教師,我們也應當延續(xù)“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工作作風,走進學生的家庭,根據(jù)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特點等,進行心理健康的差異性指導,以達到因材施教的境界。
例如,在組織學生參與班級活動時,教師發(fā)現(xiàn)有一些“慢性子”的學生雖然遵守課堂紀律,有著較強的自制力,但是卻不善于表達自己,也不會主動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甚至有時會表現(xiàn)出萎靡不振的狀態(tài),這些情況都是孩子“不自信”的心理表現(xiàn)。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在進行家訪后,教師可以分析出造成孩子“慢性子”的原因,一是由于這部分孩子是隔輩撫養(yǎng);二是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而感情上的缺失,使大多數(shù)孩子表現(xiàn)出不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對此,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給予學生關懷,逐漸彌補學生心理上的欠缺,讓學生可以建立自信心,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形成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之后再對癥下藥,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結構。
二、耐心指導,創(chuàng)建活動
在開展小學教育指導工作時,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沒有愛心,遇到困難想要逃避、不合群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讓學生“誤入歧途”。因此,面對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也應當從自身的職業(yè)操守出發(fā),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展開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正確的眼光看待社會上的人、事、物,形成正確的三觀。
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名為“愛心傳遞,真心永駐”的活動,以落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首先,教師先為學生講述活動實施的意義,讓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獻愛心、幫助他人的價值。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創(chuàng)辦“愛心跳蚤市場”,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文具、玩具以及日常用品用以自由交易,通過活動來籌集善款,對于沒有賣出去的文具和玩具,學生再進行收集,形成物資。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到本地的福利院,讓學生將之前籌集的善款交給相關負責人,并將收集到的玩具和文具分享給福利院的兒童,使學生在幫助他人中收獲快樂。
教師的耐心指導以及參與活動的形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讓他們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出發(fā),對他人表示善意,形成正確的三觀,增進與同伴之間的友誼。
三、家校聯(lián)合,共促成長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需要依靠教師的力量,同時要借助家校聯(lián)動機制,切實彰顯家庭教育的獨特功能和優(yōu)勢。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發(fā)展健康心理的重要場所。所以,教師應當主動建立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積極引導家長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以便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獨特功能。
例如,為了實現(xiàn)與學生家長的有效交流,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實現(xiàn)與家長的面對面溝通,以便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傳達給家長,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也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性格結構等,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以便引導家長配合學校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在精準施教中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此外,教師也要創(chuàng)建微信群,完成與家長的實時溝通,從而在孩子的心理發(fā)生突變時,建立及時的交流,針對孩子的近況設定最為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以便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關注下形成健康的心理。
顯然,通過家校聯(lián)合,既能充分彰顯出家庭教育的獨特功能,也能夠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雙重關懷下健全人格,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程,因此,我們應當將其貫穿在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采用多重科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的滲透,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曉冬.新常態(tài)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挑戰(zhàn)[J].上海教育,2020(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