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要: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活動,為對后世教育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他的言行被載入《論語》,他的名字響徹古今內(nèi)外,冠以其名的學校已經(jīng)遍布全球各地,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教學原則和方法指導著我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本文僅以《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篇課文為例,對孔子精神的偉大之處進行探討。
關鍵詞:孔子精神;偉大;擔當
儒家精神發(fā)軔于孔子,并在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的支持之下逐漸登上了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神壇,在此后的數(shù)千年時間里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和基本性格,塑造著古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研讀《論語》,了解孔子生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位將畢生大部分心血付與教育的先賢有擔當也有孤獨。在進行相關文本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孔子精神,幫助學生與之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下面,我以《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篇課文為例,對孔子精神的解讀方式進行探討。
一、科學設置教學目標,提升教學實效
經(jīng)過教研之后,我們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兩點。
第一,引導學生理解孔子的孤獨以及孤獨背后的偉大。
第二,促使學生體會并學習這位文化巨人的高貴精神。
二、準確把握教學重點,深化學生思維與情感
結(jié)合對學生思維水平、情感認知方式的了解,以及對往屆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學生分析文本細節(jié)能力的提升。
第二,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國家意識、擔當意識的增強。
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集形象、聲音于一體,實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和信息傳播方式的極大豐富,可以輔助教師將抽象的文字或者語言描述轉(zhuǎn)化為直觀化的圖像或者聲音。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信息化情境,從而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充分調(diào)動起來,促使學生的情感和思維聚焦于課堂。
例如:教學《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篇課文時,我借助多媒體圖片呈現(xiàn)技術將北師大?;杖诤吓c課堂內(nèi)容,學生構建了信息化的語文情境。
首先,我將北師大?;請D片投射到投影墻上,并提問學生道“同學們認識這個圖案嗎?這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校徽。中心處的圖形是什么?”有的學生,立刻回答說,“是木鐸”,有的學生則一臉迷茫。于是,我邀請回答問題的學生為大家講解何為木鐸,逐漸引導學生思維進入課文內(nèi)容探究。其次,我通過導學語言設計,對學生的討論主題進行深化。導學語言設計為:“‘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可見孔子思想的光芒穿越千古,照耀當今。但是人們可能會更多地關注到一個人光輝的一面,卻往往會忽略他光輝背后的艱難。歷史學家金安平說:‘孔子是一位喧囂時代的孤獨哲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代圣賢的偉大孤獨。”這一議題的提出對學生而言別開生面,激發(fā)了他們的強烈探究興趣。
四、初步問題探討,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種探索性學習方式,問題的提出是思維的開始,也是對思維的驅(qū)動,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問題探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對學生的探索行為進行引領。鑒于“一代圣賢的偉大孤獨”這一議題提出之后引起了學生的強烈探究興趣,我并沒有對此進行過多的解釋,而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探討。李白詩云,“古來圣賢皆寂寞”,羅曼·羅蘭說,“真正的偉大只能誕生在孤獨之中,存在于人與靈性世界的斗爭之中”,這無不是建立在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基礎之上。學生初讀感覺有理,細細思量卻不得其法,小組討論式學習有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為了啟發(fā)學生思維,我一邊吟詠,一邊將李白、羅曼·羅蘭對孤獨的描述投影到大屏幕上。
接下來,學生閱讀全文,并討論導學問題“你能從課文中感受到孔子的孤獨嗎?”各個小組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展開了熱烈討論,初步理解了“孔子的孤獨來自于他人對自己用盡一生宣揚大道的不理解”。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相比于教師的講授,可以有效深化學生的思想,加深其對課文內(nèi)容的印象。
五、借助圖像,深入理解孔子孤獨來源
(一)借助圖像梳理內(nèi)容
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梳理,從而促使學生理清課文觀點以及觀點與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通過補充思維導圖總結(jié)出文中幾個人對孔子的態(tài)度。具體引導方式如下。
1.為學生播放電影《孔子》片段,構建信息化情境,促使學生與孔子產(chǎn)生情感共鳴。
2.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孔子周游列國所遇到的困難,深度感知孔子不被理解的孤獨。
我想,不僅是這幾個人不理解孔子,當時天下又有幾個人能理解他呢?除了不理解,還有排擠、驅(qū)逐甚至迫害??鬃右簧鷿M懷濟世之心,卻終生不得志。他為著他的理想往返奔波十四年,走過七十余國,卻四處碰壁。他本要兼濟天下,一心只欲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他不被人理解,更得不到支持。由此看來,孔子的一生是孤獨甚至充滿悲劇性的。通過觀看視頻、閱讀課文,學生穿越時空去了解孔子的理想,及其在行教化過程中所遭遇的排擠、驅(qū)逐甚至迫害,對孔子偉大的孤獨形成了感性認知與理性思考。
(二)對比分析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孤獨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仍然才用的小組討論法,并將討論設計為,“孔子與長沮、桀溺、楚狂人、荷蓧丈人面對無道的天下有何異同?”
六、橫向類比,感知孔子精神
面對無道的天下,孔子做出了與他人不同的人生抉擇。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知孔子的什么高貴精神,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故而我將顧炎武的《精衛(wèi)》和一些名人名言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通過橫向類比感知孔子精神。
首先,我將《精衛(wèi)》原文和譯文呈現(xiàn)給學生。
精衛(wèi)(原文)
明末清初·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
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
鵲來燕去自成窠[kē]。
譯文
世間萬事沒有絕對的公平,
你何必自尋無來由的煩惱?
若只憑你這寸長的身軀,
銜著木頭填海要填到何時。
我也愿意填平這東海,
即便身體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沒有被填平,
我填海之心將永不泯滅。
嗚呼!
你看不到西山之上的飛禽雖銜木者眾多,
但都在自己忙著筑自己的巢歇息!
其次,我引用了晨門對孔子的一句評價“知其不可而為之”對孔子擔當精神進行詮釋。 再次,我將張岱的一段論述引入課堂,引領學生對“孤獨的偉大”進行細膩感知。具體引用內(nèi)容如下。
張岱《四書遇》: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人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圣人也。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孔子“孤獨的偉大”進行了深切體會,對其以天下為己任,勇于擔當?shù)母哔F精神形成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七、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領情感升華
首先,我開門見山地問道,“對于孔子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你還想到了哪些人、哪些話?”
其次,我將以下幾個案例引入課堂,對學生情感進行啟發(fā)。
1.冒死彈劾奸相嚴嵩的楊繼盛: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楊繼盛)于是談笑赴堂受打。楊繼盛“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腫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兩人,用力努掙,足不覆地而行入獄。”在獄中,楊繼盛創(chuàng)傷發(fā)作,于半夜蘇醒過來,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盡,筋掛膜,他又用手截去。為他持燈的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卻意氣自如。……嚴嵩授意刑部尚書,將楊繼盛處決,棄尸于市。其妻張氏不久殉夫自縊。
2.北宋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東林書院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3.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應心懷天下、敢于擔當?shù)臍v史使命感,成為一個“擔當現(xiàn)在和創(chuàng)造未來的人。”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的擔當精神。
再次,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志存高遠。“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孔子的志向在當時的時代無法達成,但他思想的光芒卻通過一部部經(jīng)典照耀著千億個后人。我們讀書人都是儒家弟子,身上都有著孔子的精神烙印。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深刻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應當繼承夫子的擔當精神。
八、結(jié)語
綜上所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篇課文是對孔子故事的記述,也是對其精神的傳承,在教學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與難點,對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內(nèi)容和引導方式進行巧妙設計,逐步引導學生感知孔子“孤獨的偉大”,促使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孔子、學習孔子。信息化技術的合理應用,使高中語文課堂增色不少,案例的引用、導學問題的設計、討論主題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進行優(yōu)化。教師在課文講解中,要立足本文內(nèi)容本身,也要立足于新型教學技術的應用,從而使高中語文換發(fā)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楊淑芳.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07-108.
[2]閻澤.基于微課的高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2):46-47.
[3]陳曉雪.信息化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3):126.
[4]陳星樺.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利用現(xiàn)代教學科技的方法研究[J].考試與評價,2020(03):58.
[5]宋永鋒.網(wǎng)絡信息化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20(08):193+195.
[6]宋占花.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