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萍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浦醫(yī)院,江蘇蘇州 215126)
隨著剖宮產手術發(fā)生率的提高,現階段剖宮產術后早孕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多數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會選擇流產的方式終止妊娠,而多次的流產會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現象的出現,不利于女性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臨床中針對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針對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一般給予無痛人工流產治療及藥物流產治療[2]。為了分析剖宮產術后早孕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治療的有效性,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浦醫(yī)院針對收治的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116 例展開觀察和對比。
選取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浦醫(yī)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116 例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患者自身意愿選擇流產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8 例。對照組年齡22 ~38 歲,平均年齡(29.36±3.45)歲;停經時間34 ~49 d,平均時間(41.12±3.26)d,距離上一次剖宮產時間4 個月~2.5 年,平均時間(1.23±0.56)年;觀察組年齡21 ~39 歲,平均年齡(29.35±3.62)歲,停經時間33 ~50 d,平均時間(41.10±3.33)d,距離上一次剖宮產時間5 個月~2.9 年,平均時間(1.20±0.6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觀察開展之前,116 例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觀察的目的、形式、內容和結果等進行詳細的了解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本研究經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浦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116 例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經超聲診斷及生化檢查均確診為早孕[3],上一次生產方式均為剖宮產,年齡集中在40 歲以內。排除標準:合并較為嚴重的前列腺素藥物使用禁忌癥、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異位妊娠及帶器妊娠等類型患者。
針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藥物流產治療,第1 天早9 點采用口服的方式給予患者50 mg 米非司酮片(廣州朗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80,規(guī)格:25 mg)進行治療,在服藥12 h 后給予25 mg 米非司酮片治療;第2 天早9 點給予50 mg 米非司酮片進行治療,12 h 之后再給予25 mg,第3 天早9 點給予600μg 米索前列醇(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68,規(guī)格:0.2 mg)進行治療后,要求患者絕對臥床并接受觀察8 h,針對出血量較多或無組織物排出的患者給予吸宮術的干預,并將吸出物送至病理檢驗。
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口服米索前列醇的人工流產治療,采用口服的方式給予患者400μg 米索前列醇進行治療,人工流產手術治療前對患者的陰道和周圍部位進行碘伏消毒處理,宮頸鉗將宮頸前唇夾住后對宮頸管進行消毒,在宮頸軟化之后,實施人工流產術即可??崭? h 狀態(tài)下給予丙泊酚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38,規(guī)格:20 mL ∶0.2 g)+酒石酸布托啡諾(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454,規(guī)格:1 mL ∶1 mg)進行靜脈推注處理,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治療后的的出血時間、出血量、孕囊排出時間、流產失敗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指標進行臨床對比分析。①流產失敗標準:流產治療后胚胎組織未完全排出或吸凈,存在陰道大量流血癥狀[4]。②不良反應:包括子宮出血、人工流產綜合征等等。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觀察指標進行處理,出血時間、出血量、孕囊排出時間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 檢驗;流產失敗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計數資料,采用[例 (%)]表示,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出血時間、出血量、孕囊排出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出血時間、出血量、孕囊排出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流產失敗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流產失敗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例(%)]
剖宮產屬于婦產科手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主要是通過手術的形式切開產婦的腹部和子宮,用來分娩嬰兒的一種分娩方式[5]。一般剖宮產是為了避免由于陰道生產可能對母體和嬰兒生命安全造成損害,近年來,臨床中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以剖宮產的方式進行生產,逐漸替代原本的自然分娩。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應將自然分娩作為首選分娩方式[6],主要是由于雖然剖宮產能有效地解決自然分娩困難或一系列的妊娠合并癥現象,但長期來說會給患者帶來不可逆的改變,使得患者人工流產的難度有所增加。一般在剖宮產后尤其是哺乳期間的妊娠患者由于子宮壁切口瘢痕組織較為脆弱,在避孕失敗意外妊娠之后一般通過流產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剖宮產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產的困難和危險系數[7]。
以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一般針對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實施藥物流產的治療,選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等藥物進行終止妊娠的操作,能有效且安全地終止妊娠,避免和減少由于人工流產手術導致子宮穿孔等并發(fā)癥現象的出現。米非司酮屬于臨床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孕酮受體拮抗劑,一般是通過競爭內膜孕酮受體而產生阻斷孕酮的效果,使得絨毛滋養(yǎng)細胞變性壞死,可對胚胎的發(fā)育起到阻滯作用,促使壞死蛻膜釋放內源性前列腺素引發(fā)的宮縮現象出現[8]。而米索前列醇是一種合成的前列腺素E1 類似物,具有誘發(fā)宮縮和擴張宮頸的效果,經口服給藥治療后能在短時間內被機體吸收,30 min 內達到高峰,發(fā)揮前列腺素E1 的效果,對宮頸纖維組織起到擴張和軟化的作用,引發(fā)子宮平滑肌收縮,減少出血量,促進胚胎組織的排出。臨床中給予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具有較為良好的擴張宮口、軟化宮頸的作用,但藥物流產治療極易導致不完全流產或流產失敗的發(fā)生,需要再次給予吸宮術進行治療,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療費用。而相對藥物流產治療,口服米索前列醇的人工流產治療則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人工流產手術前給予米索前列醇干預能刺激宮頸纖維釋放多種彈性蛋白酶,降解膠原纖維,達到軟化宮頸的效果,提高宮頸彈性及順應性,有利于器械的擴張[9]。人工流產手術治療中實施的靜脈麻醉處理能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和緊張情緒,對迷走神經的反射起到阻斷作用,減少人工流產綜合征的出現,具有操作時間短、流產成功率較高、感染發(fā)生率低等特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婦產科臨床中應針對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和家屬實施避孕宣教,告知其流產對于女性身體和心靈的傷害,向婦女及其丈夫宣教如何正確避孕,減少由于意外懷孕導致流產次數的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人工流產治療的觀察組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治療后的出血時間、出血量、孕囊排出時間、流產失敗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實施藥物流產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 <0.05),說明針對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實施人工流產的有效性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剖宮產術后早孕患者實施米索前列醇聯(lián)合人工流產治療的有效性較為顯著,建議在婦產科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