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露
摘要:中國漢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在世界文字體系中,屬于非常形象的表意文字。雖然隨著漢字的不斷進化,有些漢字的寫法已經(jīng)逐漸復雜,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抓住中國漢字的“象形”這一特點,結(jié)合傳統(tǒng)的漢字文化,對小學生進行直觀、趣味、形象的識字教學,挖掘中國漢字的特點,引起小學生對中國漢字的興趣與愛好,把識字教學活動變成學生們主動要求學、樂于學的一門課程。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文化;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中國漢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在世界文字體系中,屬于非常形象的表意文字。雖然隨著漢字的不斷進化,有些漢字的寫法已經(jīng)逐漸復雜,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抓住中國漢字的“象形”這一特點,結(jié)合傳統(tǒng)的漢字文化,對小學生進行直觀、趣味、形象的識字教學,挖掘中國漢字的特點,引起小學生對中國漢字的興趣與愛好,把識字教學活動變成學生們主動要求學、樂于學的一門課程。
一、傳統(tǒng)漢字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的價值意義
1、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中國漢字具有非常大的特點,不論是造字方法、字形字體、還是漢字起源,都有非常多的歷史典故、奇聞趣事和文化起源,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特點做為切入點來進行講解,給每一個漢字賦予符合其字形和字意的生動形象與意義,這樣不但可以將識字教學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漢字的了解和記憶,同時能夠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讓識字教學提高效率。中國漢字的特點還在于它的寫法一般都比較復雜,尤其針對初學識字的小學生來說,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識字階段的“三難”狀況,即:難認、難記、難寫。事實證明,小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三難”問題,其主要原因還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找對,與學生的接受能力關(guān)系不大。漢字的學習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果能夠傳從統(tǒng)文化的切入點出來,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那么識字對于學生來說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例如:在學習“誓”這個字時,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小學生會認為這個字的筆畫多,字形結(jié)構(gòu)復雜,非常難記。還有很多學生在學習“誓”字時,會把其中的“折”寫成“拆”。針對這種狀態(tài),教師在向?qū)W生講解“誓”字的形體特點的同時,一定要向?qū)W生講解“誓”字的文化內(nèi)涵,即“誓”是一種言辭與言論,但這種言辭與言論的特點是:它對行為起著告誡和約束作用。一個人一旦接受這種言辭或言論,那就要求這個人要按照這種言辭與言論在思想上認同、在行動上履行,決不允許再反悔,不然,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責罰。比如,對國家的軍人來說,違反”誓言“就要按照所立的軍令狀接受處置。所以,“誓”有發(fā)誓、立誓的意思。教師對“誓“的文化意義進行詳細的解釋后,學生就會記住“誓”的正確寫法,同時還能理解”誓“的含義與意義,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要遵守“誓言”的教育。
3、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為中國的漢字本身具有的文化含義與文化起源,傳統(tǒng)漢字文化與識字教學不可分割,所以,在小學生的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是非??茖W和必要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就培養(yǎng)了語文能力的基礎(chǔ),同時,還讓學生通過對漢字的認識和了解認識了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
二、傳統(tǒng)漢字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將傳統(tǒng)漢字文化進行滲透,讓學生在掌握漢字發(fā)音與寫法并理解漢字意思的同時,還能在識字的過程中加深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有所認知,有得了解。那么,要切實地實施和運用,還必須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古詩詞的背誦與書寫入手。古詩詞是中國古人的主要文學形式,也是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一部分,其中蘊含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與文人墨客的人文情懷和偉大理想,同時,還有對大自然等美好事物的描寫與歌頌、人生沉浮時的感慨、坦然與曠達。作為教師,不要認為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因此理解力就會差。其實小學生有自己的認知與思想,小學生的感受能力非常強,從古詩詞中所領(lǐng)悟和感受到的美好情操,可以使小學生受到陶冶與感染。小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可以增強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的耐心與決心。漢字與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同時,漢字還是其它文化的根本與基礎(chǔ),因此上說,學習古詩詞除了學習詩詞本身所具有的意境和情懷,還要學習漢字的含義與意義。在識字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認讀、朗讀和背誦,使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來加強漢字記憶和書寫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漢字,還對古詩詞的相關(guān)知識進行了學習和掌握。
2、從成語故事和趣味故事的講解入手。成語故事和趣味故事能成功的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在教授小學生進行識字的過程中,巧妙地將成語故事和趣味故事帶進課堂,可以讓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的同時,加強小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和記憶能力。所以說,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識字,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和故事所表達的教育意義結(jié)合起來,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可謂一箭雙雕。
3、從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入手。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新課程的改革也正在實施和推行。針對這一現(xiàn)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上課形式已經(jīng)被逐漸取代,教學活動已經(jīng)變得廣泛而多元化,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以課件演示、圖表、圖畫、音頻以及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不但方便快捷,還能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形象地表達課程內(nèi)容,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時,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與立體化,還能讓小學生感受到識字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言而之,傳統(tǒng)漢字文化與識字教學本身是一個整體的部分,不可分割,把傳統(tǒng)文化運用到識字教學過程當中,是在識字的過程中正確傳承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活力,還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也為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語言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王進成,識字教學與漢字文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6,(07)。
[2]潘茂軍,論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8),86。
[3]張欣,續(xù)珍,淺淡漢字文化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聯(lián)系[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