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教師應該制定多元化的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在精彩紛呈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逐漸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演唱技巧,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學習演唱技巧的精髓之處。本文對高校聲樂教師的授課方式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聲樂課程教授技巧,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上學期間真正領悟到多種演唱風格核心內(nèi)涵,讓學生能夠在聲樂領域擁有更加長遠的發(fā)展道路。
關鍵詞:演唱風格;聲樂教學;高校風格
在高校領域的聲樂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將最為基本的樂理知識進行闡釋,還需要將各種形式的演唱風格介紹給學生,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演唱技巧傳授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演唱技能的顯著提升,不僅如此,學生也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風格音樂給予人的實際感受,并且能夠在聆聽和演唱不同風格曲目的時候逐步了解到演唱技巧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差異。教師也需要充分結合教學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方式。
一、利用經(jīng)典學唱教授技能
教師在帶領學生演唱各個風格迥異的歌曲時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量,同時也要積極應用最為經(jīng)典的演唱教學手段。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各種風格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闡釋,帶領學生體會歌詞的深刻含義,并讓學生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體會其中韻律特點。教師將這些最為基礎的知識傳授結束后需要親自進行示范,走到學生中間,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發(fā)生特點,逐句演唱后需要分析其中蘊含的演唱技巧。只有將這些準備工作完后,學生才能夠?qū)ψ鰧W曲目具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體會不同演唱歌曲中的深刻含義。教師在帶領學生練習演唱歌曲的時候應該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發(fā)生特點,并及時糾正其存在的演唱錯誤,防止學生在今后的演唱課程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好的發(fā)聲習慣。比如,教師在為學生闡釋通俗唱歌技法的時候應該讓學生的下頜部位盡可能地維持在較為放松的狀態(tài)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出現(xiàn)喉嚨發(fā)聲方式錯誤的情況,但是很多初次接觸演唱技法的學生并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快速進入到最佳的演唱狀態(tài),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耐心,細心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發(fā)聲技巧。另外,演唱能力的提升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切忌急于求成,不能讓學生的內(nèi)心承載太多的心理壓力。只有讓學生的口腔部位時刻保持放松狀態(tài),學生才能夠更加真切地尋找到適合的口腔發(fā)力點,學生的演唱技能自然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二、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方式
教師在執(zhí)行任何教學計劃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到,學生才是整個課堂的主人,教師制定任何教學策略都是為了能夠給予學生質(zhì)量更佳的演唱課程學習體驗。為了能夠讓學生能夠在演唱課程的伊始階段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qū)Ω鞣N不同曲風具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教師一定要將學生放置在課堂的主要位置。教師應該根據(jù)每個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參與到最為適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在實際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研究不同風格音樂的欲望。為此,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立場上進行多角度的思考,為學生布置多種開放式的音樂問題,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探索其中的奧秘。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時刻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所布置的教學問題難度應該保持在中等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多種曲目讓學生自行練習演唱。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不同風格曲目的時候能夠更加順利地理解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技術掌握相關技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演繹不同歌曲的時候需要具有不同的感情,并且需要利用自己的外在情緒彰顯歌曲的內(nèi)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做到以聲傳情。對于一些音樂感知能力較為低下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將所有的演唱技巧全部都堆砌在學生面前,而是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利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音樂中的核心內(nèi)容,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尋找到學習音樂知識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在后續(xù)的演唱知識學習中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情緒上的表達。
三、采取分組研究研習手段
分組探究的教學方法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環(huán)境中也被廣為應用,學生能夠通過彼此間的交流了解到演唱歌曲的核心技巧,學生也能夠?qū)W會團結協(xié)作學習演唱知識。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體會高位置唱歌技巧內(nèi)容和深呼吸演唱方式的時候,很多學生僅會利用咽喉部位的肌肉來實現(xiàn)發(fā)聲,并沒有實際利用氣息演繹歌曲,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長時間的歌曲練習時會出現(xiàn)咽喉部位腫痛的情況,學生也會出現(xiàn)氣息使用不當?shù)那闆r。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部運用哼鳴練習,互相指出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弊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聲位置,學生能夠更加真切地掌握歌曲演唱的核心技巧,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道路是極為重要的,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掌握各種形式的發(fā)聲方式,學生的演唱水平也可以借此機會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聲樂演唱課程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學生在學習相關課程的時候不僅要將其中的樂理知識核心內(nèi)涵掌握透徹,還需要根據(jù)自身嗓音條件使用更為適合自己的演唱技巧,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多種演唱風格。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也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天賦制定與之契合的演唱技巧教學計劃,只有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才能夠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優(yōu)勢,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到學習演唱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武瀟.高校聲樂專業(yè)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探討[J].北方音樂,2020(10):125-126.
[2]郭曉艷.高校聲樂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分析[J].黃河之聲,2019(09):71.
[3]劉秋娥,王立寧.高校聲樂專業(yè)多種風格演唱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探析[J].河北農(nóng)機,2019(05):68.
作者簡介:張美(1997.03.20)女,漢,江蘇省高郵市,當前職務:學生,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廣東?珠海?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