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南,葉艷艷,萬 麗,金 南,汪 欣 (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口腔科,重慶 400038)
臨床上將在髓室頂和根分叉之間的延伸區(qū)域所對應的牙髓腔內過度生長的牙齒稱為牛牙癥牙[1],這是一種罕見的髓腔結構變異,1913年Keith[2]首次將其命名為“taurodontism”,又稱“牛牙癥”。異常的牙髓腔結構并不影響牙齒外觀,通常也無臨床癥狀,故獨立發(fā)生的牛牙癥并不是一類需要處理的口腔牙齒病癥。但對于伴隨牛牙癥發(fā)生的其他口腔疾病,尤其是牙體牙髓病,由于髓腔不規(guī)則、根管解剖結構復雜、根分叉低,其治療過程中根管的探查、清理、充填及牙齒的修復等十分困難[1,3-6]。C形根管是下頜第二磨牙根管的一種復雜解剖形態(tài),由于頰側或舌側存在1條冠根向的縱溝,導致其牙根截面呈C形,而C形根管的近中根管和遠中根管在頰側相通,具有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峽區(qū),峽區(qū)內存在管間吻合根管側支,所以當牙體牙髓病發(fā)生時,此類形態(tài)的牙齒清理、消毒、根管充填相對困難[7-9]。通常,治療同時存在這兩種復雜牙體結構的牙體牙髓病時,需要特殊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除常規(guī)X射線檢查外,應補充錐形束計算機體層攝影術(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檢查,充分考慮根管形態(tài)后制定完善的治療方案[10]。但由于牛牙癥伴C形根管的發(fā)生率極低,而現(xiàn)存的案例分析較少,有價值的治療方案相對缺乏[11]。本研究采用CBCT和顯微根管技術治療1例下頜第二磨牙牛牙癥伴C形根管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a:47 X射線檢查;b:47 X射線片測量分析
放置橡皮障(圖2a),去盡暫封材料,開髓揭頂,顯微鏡下觀察髓腔情況,確定根管口為C形;反復探查C形根管口的末端及中段,探及近頰根管(medial buccal,MB)、近中中根管(medial middle,MM)、近舌根管(medial lingual,ML)、遠中根管(distal,D),見圖2b;用D-Finder 8號根管銼探查疏通根管,超聲器械去除根管口牙本質肩領,根尖定位儀測量根管工作長度:MB 18 mm、MM 18 mm、ML 17.5 mm、D 17.5 mm;用K型擴孔銼預備至15號,薩尼S3機用鎳鈦根管銼分別逐級預備MB、MM、ML、D;化學預備使用17%乙二胺四乙酸和2.5%次氯酸鈉溶液交替沖洗,超聲工作尖蕩洗根管,紙尖干燥根管水分,試尖(圖2c);采用schilder垂直加壓法,以AH Plus根管糊劑、牙膠和熱牙膠機進行根管充填(圖2d~f)。
a;放置橡皮障;b:術中顯微鏡下見MB、MM、ML、D;c:根管機械預備后,使用牙膠尖試尖;d:以AH Plus根管糊劑、牙膠和熱牙膠機進行根管充填;e:根管充填后顯微鏡視野圖;f:根管治療術后CBCT橫斷面
根管治療術后采用樹脂分層堆塑技術完成患牙牙冠封閉,恢復患牙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圖3a);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未訴疼痛不適。術后6個月隨訪,患者未訴不適,患牙充填物補料完整,牙齦黏膜未見明顯異常(圖3b)。
a:根管治療術后樹脂充填;b:術后6個月隨訪
牛牙癥伴C形根管是一種結構復雜的牙齒形態(tài),從根管探查、清理到充填,其復雜程度遠遠大于普通患牙。X射線檢查是臨床上確保正確分析根管形態(tài)的主要手段,本例患者進行根管治療時,通過X射線檢查發(fā)現(xiàn)其右下第二磨牙牙冠大小正常,但牙髓腔延伸、根分叉降低,依據(jù)牛牙癥指數(shù)(TI=31.11%)確定為中度牛牙癥。牛牙癥會導致根管形狀和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5],因此需要仔細探查,尋找全部的根管并確定根管形態(tài)。除此之外,因牛牙癥髓腔解剖結構復雜,需用大量的2.5%次氯酸鈉溶液反復沖洗并利用超聲工作尖蕩洗根管,利用化學預備、機械預備來確保病變清除,以便后續(xù)治療[1]。本研究通過顯微根管技術的運用,最終確定本例患者根管口形態(tài)為C形,同時探及ML、MM、MB和D。
C形根管是根管的一種復雜形態(tài),其擁有180°及以上弧度的單個條帶狀根管口,根管口下部延續(xù)C形或者演變?yōu)?個及以上根管的系統(tǒng),多見于磨牙或第一前磨牙,與發(fā)育異常相關[12-14]。有研究認為X射線能夠鑒別此種根管形態(tài),但是下頜第二磨牙的C形根管在放射學上表現(xiàn)為獨立的單根管和融合的多根管,當融合的多根管之間無明顯界限時,X射線片并不能正確顯示根管形態(tài),所以通常需采用顯微根管技術反復觀察,以確認根管形態(tài)[15]。C形根管解剖結構極不規(guī)則,導致清理和充填困難,在治療過程中尤其需注意避免較薄根管壁處穿孔。
在本例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反復分析患牙的X射線片和CBCT表現(xiàn),運用牙科手術顯微鏡和小號根管銼預彎后反復探查根管形態(tài)和走向,確定根管數(shù)目;隨后采用化學預備、機用鎳鈦預備和超聲蕩洗相結合的方法充分清理根管系統(tǒng),解決了牛牙癥伴C形根管牙髓難清理的問題;最后應用連續(xù)波熱牙膠充填技術充填C形根管,獲得了良好的封閉效果。
下頜第二磨牙解剖形態(tài)為牛牙癥伴C形根管的發(fā)生率極低,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要仔細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在疑為牛牙癥后,需借助X射線、CBCT和顯微根管技術對根管的形態(tài)進行分析,了解根管解剖特點,明確診斷,為后期順利完成根管治療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