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瑋 郭碩 史東旭
華北理工大學
引言: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和消費風氣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消費的目的不再是為了改善生活,而成為一種炫耀性消費、模仿性消費。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大學生消費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欲望和消費需求,擁有一定的自主決定權,但同時他們經濟上的依賴性,又制約著他們的購買力。中國父母的理念是再窮不能窮孩子,于是大學生的消費也由滿足生活的需要,升級為滿足心理需求。
消費升級背景下,社會消費風氣趨向于攀比消費,大學生自主消費的經驗相對要少,消費觀念偏感性,沒有理性地衡量成本與消費價值。大學生沒有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容易受身邊消費風氣的影響,或者受廣告宣傳的誘導,產生沖動消費。目前我國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費的目的不再是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很大一部分學生并不是缺什么買什么,而是攀比心理嚴重,別人有的也想有,都有的還要獨領風騷。而且通常采用網絡購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網上購物容易激發(fā)人的購買欲,空閑時間隨意瀏覽商品,經濟條件好點的喜歡就買下,經濟條件不好的,可以商家促銷時再買,或者采用網絡借款的形式購買。這種超前消費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風氣,隨著校園貸、花唄、信用卡、白條等的興起而越發(fā)普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改變以往教室、宿舍、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使他們擁有更多的娛樂方式,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豐富。消費需求不只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還包括運動、娛樂、電子產品等,呈現(xiàn)出多元化消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大學生消費最主要的來源還是來自于家庭,父母承擔了大部分的生活費,也有部分學生有其他的經濟來源。比如利用兼職賺取生活費,通過獎學金獲取生活費,部分學生在校創(chuàng)業(yè)或者做一些小買賣,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還有的實習期間賺取工資,此外還有部分學生通過貸款等。多元化的經濟來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大學生的消費,有的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有些則能力配不上欲望,陷入網貸的旋渦。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物流體系的完善,使得消費的形式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傳統(tǒng)的實體店消費不再是主流的消費,網購成為大學生喜歡的購物方式。衣食住行都可以從網上直接購買,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也比實體店相對便宜,而且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直接送貨上門,非常便利。外賣行業(yè)的興起,也促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提升。對于支付的形式,基本都是手機支付,現(xiàn)金在大學生中已經很少有人使用,通常是采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的形式,網銀相對要少一些。不僅他們不使用現(xiàn)金,還影響著他們身邊的家長、親朋都使用手機支付[1]。
社會的變革,多元化思想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三觀,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現(xiàn)實利己主義等等思想觀念,都會大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因此高校要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
一方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傳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培養(yǎng)大學生勤勞儉樸、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提高他們節(jié)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引導他們樹立理想與信仰,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注重自我價值的提升,避免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時間,更多的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通過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使他們脫離低級欲望,樹立崇高的理想。還要加強對大學生職業(yè)道德的教育,避免他們?yōu)榱双@取經濟利益,不擇手段。另一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尤其是涉及到校園貸方面的教育,避免他們進入校園貸的陷阱,通過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引用一些社會上的實例分析,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引導他們合理控制欲望,防范電信詐騙、校園貸的發(fā)生,同時也防范他們因為金錢欲望,從事違法勾當,諸如偷盜、詐騙、色情等。加強他們的誠信教育,不要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合理使用信用卡、花唄等軟件,讓他們意識到透支信用的嚴重后果,合理管理自己的消費[2]。
此外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自我認識教育,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受過高等教育,理應具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引導大學生正確審視自己,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guī)劃,審視自己的家庭背景,審視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能力,審視自己未來的經濟能力,引導他們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同時也要讓他們對自己的職業(yè)進行規(guī)劃,提高他們的理財意識,讓他們認識到理財?shù)闹匾裕岣咚麄兠鞅媸欠堑哪芰Α?/p>
社會的變革致使高校越來越社會化,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打造良好的校園風氣??梢酝ㄟ^組織一些關于大學生合理消費觀念的專題活動,通過大學生的參與,與他們積極互動,在專題活動中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念。也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活動,讓大學生了解一些貧困山區(qū)孩子的生活,通過幫扶貧困山區(qū)孩子,讓他們對自己的過度消費行為進行約束,體會人間的疾苦,資源的不均衡。也可以在高校設置一些關于理性消費、理財相關的選修課,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消費的觀念,制定消費計劃,養(yǎng)成理財觀念。
結束語:加強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教育,通過一些專題活動或者選修課,培養(yǎng)他們的消費理念和理財理念,加強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他們對傳統(tǒng)美德的認同感,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不要因為過度消費而觸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