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昕,趙學科,侯志超,王 偉, 3,李欣然,楊苗苗,徐瑞華,魏夢霞,韓文莉,雷玲玲,孟超龍,胡守佳,程 錕, 3,王盼盼,鐘 侃,胡景峰,李留玉, 3,吉佳佳,楊媛嘖,陳 瑤,王立東
(1.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省食管癌重點開放實驗室、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52;2.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52;3. 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河南 鄭州 450052)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6大惡性腫瘤之一,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1]。河南省安陽地區(qū)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食管癌發(fā)病率最高的地區(qū),目前食管癌仍是該地區(qū)主要腫瘤相關死亡原因[2]。有文獻[3]報道,早期食管癌診斷率為2%~4%,而早期食管癌患者5 a生存率超過95%,然而這些研究中大多數是基于小樣本量數據開展的,缺乏代表性,并且,隨著時代變遷,針對早期食管癌的檢出率及5 a生存率是否也有所提高,目前尚未見大樣本量研究報道。本研究依托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1973年至2019年所積累的50萬例跨度47年食管癌、賁門癌患者的大樣本庫[4-5],探討早期食管浸潤鱗癌患者5 a生存率的變化特征以及影響早期食管浸潤鱗癌患者術后5 a生存率的關鍵因素,為提高食管浸潤鱗癌檢出率、改善食管浸潤鱗癌患者預后提供理論依據。
1.1 病例來源本研究基于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1973年至2019年所積累的50萬例跨度47年食管癌、賁門癌患者大樣本庫[4-5],選取其中一家三甲醫(yī)院1973年至2019年間收治的食管鱗癌患者,并按首次確診時間劃分為4個不同的時間段,分別為1973年至1986年、1987年至1997年、1998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9年。4個時間段的患者例數分別為5 962例、20 624例、27 982例、23 886例。
1.2 入組標準及納入病例情況根據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第8版食管鱗癌分期標準[6],整理出該醫(yī)院1973年至2019年收治的經病理學確診的3 784例食管早期浸潤鱗癌(T1N0M0)患者,排除因心腦血管疾病、車禍等其他原因死亡的55例、未行手術治療的112例、圍手術期內死亡的27例、行手術聯(lián)合放療和(或)化療的540例,最終納入分析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3 050例,其中男1 624例、女1 426例,年齡28~88(61.0±8.0)歲。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1.0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4個時間段確診的早期食管浸潤鱗癌患者的性別、年齡、家族史、高低發(fā)區(qū)、城鎮(zhèn)農村、吸煙史、飲酒史及腫瘤部位等基線資料的比較用χ2檢驗;用壽命表法、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檢驗分析早期食管浸潤鱗癌患者5 a生存差異,并繪制生存曲線圖;用Cox回歸模型分析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關鍵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1973年至2019年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不同臨床特征分布根據入組條件共納入1973年至2019年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3 050例,1973年至1986年、1987年至1997年、1998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9年等4個時間段患者及其占各時間段所有收治食管癌患者比例分別為31例(0.52%)、165例(0.80%)、949例(3.39%)和1 905例(7.98%),隨著時間的推移,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檢出率逐漸增加(χ2=1 793.785,P<0.001)。見表1。
表1 1973年至2019年間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不同臨床特征分布 n
2.2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線比較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的5 a生存率為83.21%,性別、年齡及吸煙史與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的預后有關(P均<0.05),女性、年齡<50歲、無吸煙史的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的5 a生存率具有優(yōu)勢。見圖1、表2。
圖1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線比較
表2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5 a生存率
2.3 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Cox回歸模型分析結果將性別、年齡及吸煙史作為自變量構建Cox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僅年齡是影響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Cox回歸模型分析結果
1973年至2019年間早期食管浸潤鱗癌的檢出率由0.52%升高至7.98%,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早期食管鱗癌的治療方式一直以來都是以手術治療為主[7-8],而隨著科技進步、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9-10],以及國家“十一五”重大科研支撐項目“食管癌早診早治普查工程”的實施和國家衛(wèi)健委早診早治方案的推廣應用[11-12],使早期食管鱗癌的檢出率明顯升高。
有研究[3]報道早期食管癌患者術后5 a生存率可達95%,而本研究發(fā)現食管早期浸潤鱗癌患者術后5 a生存率為83.21%,導致本研究與其他團隊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納入分析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人數不一致,本研究人數明顯多于以前其他團隊的相關研究。此外,本研究發(fā)現有部分早期食管鱗癌患者在術后1 a內死亡,短時期內復發(fā)轉移可能是導致早期食管鱗癌患者1 a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腫瘤細胞通過血道在短時期內爆發(fā)性廣泛轉移到遠處血供豐富的臟器,最終引發(fā)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患者的生存期明顯縮短[13],提示早期食管鱗癌患者在治療前應充分考慮手術適應證,采用規(guī)范合理的治療方式,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還提示,年齡是早期食管浸潤鱗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患者發(fā)病年齡越大預后越差,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下降以及手術創(chuàng)傷后機體恢復能力減弱有關。對于年齡較大的早期食管浸潤鱗癌患者需要充分評估其身體狀況,慎重考慮治療方式。性別和吸煙史雖然不是早期食管浸潤鱗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但與預后相關,男性、有吸煙史患者預后可能不太理想,正確對待這些因素并予以防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1973年至2019年早期食管浸潤鱗癌檢出率明顯升高,性別和吸煙史與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預后相關,年齡是早期食管浸潤鱗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