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浙東學派:為有源頭活水來

        2021-01-25 16:04:51吳光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21年1期

        [摘 ?要] 本文首述“浙學”與“浙東學派”名稱的由來,指出“浙學”名稱始于朱熹的批評,其后由劉鱗長、全祖望等肯定;“浙東學派”名稱始于明史館臣的批評,其后由黃宗羲、梁啟超等肯定。次述浙東學派的演變脈絡,將北宋到南宋、元、明、清以至近代浙東學派的發(fā)展脈絡梳理一遍,進而論證解析了浙東學派的思想內涵、基本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關鍵詞] 浙東學派;浙學;浙學內涵;浙學精神;浙學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 B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4479(2021)01-0033-07

        一、“浙學”與“浙東學派”名稱的緣起

        浙東學派,或稱浙學、浙東學術,名雖不同,義亦有異,但數名同出一源,本質涵義一致,指的是起源于古浙大地而分支別流于宋明以迄現(xiàn)代浙江的學術脈絡與學術流派。就諸名稱所特指的地域而言,最早提出“浙學”概念的朱熹是指南宋時期以永嘉陳傅良、葉適、永康陳亮、金華呂祖謙為代表的小浙東○1 儒學,明代劉麟長編著的《浙學宗傳》所謂浙學是指南宋陳亮、葉適至明代陽明學派所代表的大浙東儒學;清代黃宗羲、章學誠所謂“浙東學派”或“浙東學術”則主要指上起王陽明、劉宗周,下至黃宗羲以及萬斯同、萬斯大為代表的寧波、紹興地區(qū)的小浙東經史之學,清儒全祖望所謂“浙學”則涵蓋了包括浙東浙西在內的幾乎整個浙江地區(qū)的經史學派。

        就名稱的起源而言,“浙學”之名出現(xiàn)最早,“浙東學派”次之,“浙東學術”又次之?!?

        “浙學”的概念在距今七百多年的南宋時代已經出現(xiàn),比“浙東學派”的概念要早出現(xiàn)四百多年。據學者考證,“浙學”概念最早是由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講學(55歲)時提出的。但朱熹是站在批評角度評論“浙學”的。他說“若永嘉、永康之說,大不成學問”,“江西(指陸九淵)之學只是禪,浙學卻專是功利。禪學,后來學者摸索一上無可摸索,自會轉去。若功利,則學者習之便可見效。此意甚可憂?!薄? 這就將“浙學”與“功利”混為一談了。到明末浙江提學副使劉鱗長編撰《浙學宗傳》,乃以陽明學派為主兼及朱子、象山門人及陳亮等,雖然所錄不全是浙人,但他從正面肯定了“浙學”及其傳人。清代大儒全祖望在《宋元學案敘錄》中更是多次使用“浙學”一詞概括宋元時期浙江儒學的源流、特色和風格。如稱“浙學之盛”“浙學之中興”“拳拳浙學之意”等,○4 都是從正面肯定“浙學”的。

        “浙東學派”的名稱,最早是明史館臣對明代王陽明以后的浙江學術傳承的一種泛指。首見于《明史》監(jiān)修總裁官徐乾學、徐元文兄弟在康熙十八年(1679)撰寫的《修史條議》,曰:“陽明生于浙東,而浙東學派最多流弊,王龍溪輩皆信心自得,不加防檢?!笨梢?,徐乾學、徐元文筆下的“浙東學派”,是對王陽明以后的浙江學術傳承的一種泛指(側重“浙中王學”)。黃宗羲看到這個《修史條議》后,在《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一文中,批評了所謂“浙東學派最多流弊”之說。他說:“頃有傳《修史條約》‘理學四款?!淙浴銝|學派最多流弊。有明學術,白沙開其端,至姚江(王陽明)而始大明?!跋葞熮剑▌⒆谥埽?,學術流弊救正殆盡。向無姚江,則學脈中絕;向無蕺山,則流弊充塞。凡海內之知學者,要皆東浙之所衣被也。今忘其衣被之功,徒訾其流弊之失,無乃刻乎!”○5 顯然,黃宗羲在這里正面肯定了“浙東學派”的學術功績及其傳承。但黃宗羲所說的“浙東學派”,是指明初以來紹興、寧波地區(qū)的浙東學脈(實際上是指學術統(tǒng)緒),而非現(xiàn)代意義的學派。他是將姚江之學(陽明學)和蕺山之學一起歸入于浙東學派的。

        但黃宗羲之后,堪稱“梨洲私淑”的全祖望則不講“浙東學派”而屢屢稱譽“浙學”,使用“拳拳浙學之心”“浙學之強盛”“浙學之中興”等概念,而崇奉黃宗羲并著有《浙東學術》名篇的章學誠則梳理了清代浙東學派的傳承系統(tǒng),從而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浙東學者對上述諸名稱的不同理解和思想闡釋。到了清末梁啟超開始重拾“浙東學派”概念,并明確強調該學派是由黃宗羲開創(chuàng)、其弟子萬斯大、萬斯同為骨干的“浙東史學派”○6,繼而何炳松著書《浙東學派溯源》○7,將北宋以來永嘉、永康、金華等浙東地區(qū)之學視為“浙東史學”以至近現(xiàn)代學者如陳訓慈、杜維運等學者論浙江學術思想史時,大多采用“浙東史學”或“浙東學術”的概念而鮮用“浙學”概念。

        二、浙東學派的演變脈絡

        (一)北宋浙學

        嚴格地說,北宋時期還沒有形成完整意義的、有公認領袖、有統(tǒng)一宗旨、有學術傳人的“浙東學派”。但已經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學術群體,因此可以說是“有浙學而無浙東學派”。例如作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安定先生胡瑗雖是江蘇人,但長期在湖州講學,《宋史·儒林傳》記曰:胡瑗因范仲淹薦,“白衣對崇政殿”,又“以保寧節(jié)度推官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條纖悉備具,……嚴師弟子之禮……從之游者常數百人。慶歷中,興太學,下湖州取其法著為令?!Y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全祖望所撰《宋元學案·士劉諸儒學案敘錄》稱“慶歷之際,學統(tǒng)四起,……浙東則有明州楊、杜五子、永嘉之儒志、經行二子,浙西則有杭之吳存仁,皆與安定(胡瑗)湖學相應”,在《周許諸儒學案敘錄》中稱“浙學之盛,實始于此(指永嘉九先生)”,可見胡瑗在湖州講學影響頗大,儼然已形成了湖州學派。其他明州楊、杜五子又稱“慶歷五先生”、永嘉之儒志、經行二子,也出于北宋,故浙學在北宋雖未蔚為大觀,然已大體成型了。他們對南宋浙東學派的形成起了先導性作用。

        (二)南宋浙東學派

        南宋浙東學派,是浙學的成熟并走向繁榮昌盛時期。應該指出的是:浙東學派并非單一的學派,而是一個時期內分布于浙江地域的多個學派的總稱。筆者曾發(fā)表多篇文章,論述浙學的狹義、中義、廣義之說及其內涵○8。所謂“狹義浙東學派”或僅指南宋浙東學派(含永嘉、永康之學、金華婺學和四明陸學),或僅指清代黃宗羲開創(chuàng)的浙東經史學派(梨洲學派)。所謂“廣義浙東學派”,則將北宋永嘉學和明州五子、南宋浙學、明代陽明學(姚江學)、蕺山學、清代梨洲學等都納入浙東學派之列。筆者傾向于“廣義浙東學派”說。

        “南宋浙東學派”是南宋時期分布于浙東地區(qū)的各派儒學。如果說,浙學在漢唐時期尚處在個體成長而無群體學派的話,那么到兩宋時代特別是南宋時期就出現(xiàn)學術蜂起、學派林立的繁榮局面了。南宋王朝雖然偏處江南,但在政治上相對比較開明,這為浙學的多元創(chuàng)新發(fā)展鋪平了道路,從而出現(xiàn)了南宋浙東學派興盛發(fā)展的局面。

        南宋浙東學派主要有四派:一是由北宋永嘉九先生傳承下來的以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學,該學派的特色是建立了獨樹一幟的“經制之學”,批評了空談道義不講功利的弊端,堅持了“崇義以養(yǎng)利”(葉適語)的義利統(tǒng)一方向。二是由陳亮代表的永康事功之學。一般都以陳亮為“永康學派”,但陳亮之學屬于浙學,因他既無師承,也無著名弟子,構不成學派,應稱“永康之學”為宜。其學崇尚事功、主張“義利雙行,王霸并用”,朱熹惜其才而斥其學,曰“永嘉、永康之說,大不成學問”。三是以呂祖謙、祖儉兄弟為代表的金華婺學。婺學的最大特色是折衷朱陸、包容多元。但呂祖謙也很講求“實學”,寫下“愿將實學酬天造”的詩句,提出了“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東萊集·大學策問》)的政策建言。四是浙東明州(今寧波)以“四明四先生”楊簡、袁燮、舒璘、沈煥為代表的心學派,其學傳承陸九淵的心本體論,奉孔子“心之精神是謂圣”一言為宗旨,傳承象山心學,形成了浙東學派經世致用、力行踐履的獨特品格。

        (三)明清浙東學派的傳承與特色

        明代浙東學派的最大特色,是形成了以王陽明為首的姚江學派(即陽明心學派)和蕺山學派。至清代,則形成了以黃宗羲為首而綿延至清末的浙東經史學派。

        明代儒學的時代價值在于從程朱理學向陽明心學的轉化以及陽明學在中國廣泛傳播。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生于余姚,卒于江西南安,歸葬于浙江山陰洪溪鄉(xiāng)(今紹興市柯城區(qū)蘭亭鄉(xiāng)仙霞山)。生前獲封新建伯,死后三十八年(1567),被追贈為新建侯,謚“文成”。曾自號陽明山人,學者稱陽明先生。

        王陽明一生歷經磨難,經歷了龍場悟道、南贛剿匪、南昌平叛、天泉證道、廣西定亂等人生階段,成就了“立德立言立功”的“真三不朽”業(yè)績,創(chuàng)立了以“良知即天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親民”為主要命題的良知心學,并通過在各地講學,形成了遍布南北的王門八派○9。八派之中,有王陽明在浙江講學形成的“浙中王門”學派。其著名弟子有徐愛、蔡宗兗、朱節(jié)、錢德洪、王畿、季本、黃綰、董沄、陸澄、顧應祥、黃宗明、張元沖、程文德、徐用檢、萬表、王宗沐、張元忭、胡翰以及周汝登、陶望齡、劉塙、唐樞、蔡汝楠、許孚遠等。尤以徐愛、錢德洪、王畿、黃綰最為著名。徐愛是王陽明《傳習錄》上卷的記錄者,錢德洪是《王文成全書》的主要整理者,王畿是陽明心學的“利根”傳人,黃綰是力促為王陽明平反昭雪的朝廷重臣。

        劉宗周的“慎獨”之學,是浙江陽明后學一大亮點。劉宗周(1578—1645),字念臺,學者稱蕺山先生,浙江山陰(今屬紹興市)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明亡,絕食殉國。他為官清正敢言,屢被罷斥。所教弟子上千人,著名者有黃宗羲、陳確、董旸、張履祥、毛奇齡、邵廷采、祝淵等,形成了以劉宗周為旗幟的蕺山學派。劉宗周一方面對王陽明的“致良知”說給予高度評價,稱“(陽明)先生承絕學于詞章訓詁之后,一反求諸心,而得其所性之覺曰‘良知,因示人以求端用力之要,曰‘致良知?!跃葘W者支離眩騖、務華而絕根之病,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10但另一方面他對王陽明的良知“四句教”提出了批評與修正,進而提出了他獨具特色的以慎獨、誠意為宗旨的蕺山之學。廣義而言,蕺山學派也屬陽明后學之一派。

        黃宗羲在《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中論述明清浙東學派的源流時說:“有明學術,白沙開其端,至姚江(王陽明)而始大明?!跋葞熮剑▌⒆谥埽?,學術流弊救正殆盡。向無姚江,則學脈中絕;向無蕺山,則流弊充塞。凡海內之知學者,要皆東浙之所衣被也?!边@簡明地揭示了以王陽明、劉宗周為核心的明代浙東學派的學術傳承。

        而蕺山弟子黃宗羲,則是明清浙東學派承上啟下的人物,誠如章學誠《浙東學術》所言,梨洲氏“上承王(陽明)、劉(蕺山),下開二萬(斯大、斯同)”,創(chuàng)建了寧波、紹興地區(qū)起于清初、迄于清末的“清代浙東學派”。這個學派有領袖、有骨干、有淵源、有傳承、有宗旨、有特色。其學術領袖是黃宗羲○11,學術骨干是黃宗炎、黃百家、萬斯大、萬斯同、萬言、李鄴嗣、鄭梁、陳夔獻、董允瑫、陳訏、邵廷采等,其淵源遠紹南宋“浙學”,近承王陽明、劉蕺山,其傳承弟子眾多,載于《南雷詩文集》者約有三十多人,而下及梨洲后裔、后學如黃璋、黃炳垕、鄭性、全祖望、邵晉涵、章學誠、王梓材等學人約計數百人○12。其學術宗旨即黃宗羲所提倡的“經世應務”和“必以力行為工夫”,簡稱為“力行實學”。

        黃宗羲的學友與弟子后學都一致尊奉梨洲先生為學術領袖。正如其好友萬泰所言:“今日學術文章,當以姚江黃氏為正宗?!薄?3 黃宗羲本人也在多篇南雷文中記述了由他主導的“甬上講經會”讀經、論經的盛況。說甬上講經會“搜故家經學之書,與同志討論得失。……嗚呼盛矣!”○14 這個甬上講經會的成員,即以黃宗羲為領袖的清代浙東學派的主力。其宗旨、學風,則如全祖望所述,強調“以六經為根柢”、“受業(yè)者必先窮經;經術所以經世,方不為迂儒之學,故兼令讀史?!藻?、洛之統(tǒng)綜會諸家,橫渠之禮教,康節(jié)之數學,東萊之文獻,艮齋、止齋之經制,水心之文章,莫不旁推交通,連珠合璧,自來儒林所未有也”(《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強調“學必原本于經術而后不為蹈虛,必證明于史籍而后足以應務”(全祖望《甬上證人書院記》)。簡言之,就是明經通史,經世致用。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浙東學派”概念,是由近現(xiàn)代學術大師梁啟超首先提出的。梁氏在1902年所撰《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說:“浙東學派……其源出于梨洲、季野而尊史,其巨子曰邵二云、全謝山、章實齋?!嵊谥T派中,寧尊浙東?!薄?5 又在1923年所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明清嬗代之際,王門下惟蕺山一派獨盛……而梨洲影響于后來者尤大。梨洲為清代浙東學派之開創(chuàng)者?!?○16 可見梁啟超是十分推崇以黃宗羲為首的清代浙東學派的。

        但梁氏之論卻存在一個偏頗,即把這個學派僅僅看作史學流派。他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論清代學術說:“大抵清代經學之祖推(顧)炎武,其史學之祖當推宗羲。”又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梨洲學問影響后來最大者,在他的史學?!薄?7 此后,學者論及清代浙東學派者,大多受梁氏影響,而稱“清代浙東史學”或“浙東史學派”云云?!?8 其實,黃宗羲的學術特色是經史并重的。其著作不僅有《明儒學案》《行朝錄》一類史學著作,而且有《易學象數論》《孟子師說》《授書隨筆》一類經學著作。他曾在多篇文章中主張“根柢經史”“會眾合一”的“窮經”方法。而其弟子、后學雖然各有側重,但都是兼治經史的。如萬斯同,除了《明史稿》《補歷代史表》等史學著作外,還有《廟制圖考》《群書疑辨》《講經口授》等經學著作,而其兄萬斯大則是著有《經學五書》的著名經學家。全祖望也兼治經史,其名著《經史問答》10卷,即有7卷講經、3卷論史。這說明黃宗羲及其學派并非偏重史學而是經史并重的。正如近代學者劉師培所論:“浙東學派承南雷黃氏之傳,雜治經史百家,不復執(zhí)一廢百。”○19 因此,我們將以黃宗羲為首的清代浙東學派,定位為涵括經學、史學、文學、科學等多個學術領域而以經史之學為主體的學術流派,稱之為“清代浙東經史學派”,而非僅稱為“清代浙東史學派”。

        繼黃宗羲、全祖望之后,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浙東學術》中論述了“浙東之學”與“浙西之學”的異同,并分析了各自的學術淵源○20。他稱“浙東之學,雖出婺源(朱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陸氏,而通經服古,絕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陽明王子,揭孟子之良知,復與朱子抵牾。蕺山劉氏,本良知而發(fā)明慎獨,與朱子不合,亦不相詆也。梨洲黃氏,出蕺山劉氏之門,而開萬氏弟兄經史之學,以至全氏祖望輩尚存其意,宗陸而不悖于朱者也?!庇址Q黃宗羲“上宗王(陽明)、劉(蕺山),下開二萬(萬斯大、萬斯同),較之顧氏(亭林),源遠而流長矣”。我們從章氏所述浙東之學的源流與特色看,浙東學派的主流是從南宋浙學、中經明代陽明學派到明清之際的蕺山-梨洲學派,其學術特色是“宗陸(王)而不悖于朱”。

        三、浙東學派的思想內涵與基本精神

        (一)浙東學派的思想內涵

        關于“浙東學派”的思想內涵,我們在前文論緣起與演變脈絡時已有涉及。在此再作理論上的解析。簡單地說,所謂浙東學派,就是產生、發(fā)展、演變于浙東地區(qū)并滋養(yǎng)了浙江人文精神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或曰有浙江特色的人文學術傳統(tǒng)。它代表著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傳統(tǒng)與理性精神,是歷代浙江人民精神傳統(tǒng)的源頭活水。

        如前所述,所謂“浙東學派”,即發(fā)軔于北宋、興盛于南宋、明、清而以經史之學為主體的浙東儒學。它是多個學術派別兼容并存的學術群體,在其內部,既有宗奉程朱的理學派,也有宗奉陸王的心學派,還有獨立于理學、心學之外的事功學派。然而,這個學術群體內部的各家各派,在相互關系上并不是絕對排他、唯我獨尊的,而是具有兼容并蓄、和齊同光的風格,體現(xiàn)了某種共同的文化精神──浙江人文精神。

        關于“浙東學派”的思想內涵,應該作狹義與廣義的區(qū)分。狹義的“浙東學派”概念,或僅指發(fā)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金華地區(qū)的以陳傅良、葉適、陳亮、呂祖謙為代表的浙東事功之學;或單指紹興、寧波地區(qū)以王陽明、劉宗周、黃宗羲為核心的浙東經史之學;廣義的“浙東學派”概念即“大浙學”概念,指的是淵源于古越、孕育于漢唐、繁榮興盛于宋元明清而綿延于現(xiàn)當代的浙江學術傳統(tǒng)與人文精神傳統(tǒng)。這個“大浙學”或曰“大浙東學派”的概念,是狹義“浙東學派”概念的外延,它涵蓋了東漢會稽王充的“實事疾妄”之學、魏晉余姚虞氏家族的易學、兩宋金華之學、永嘉之學、永康之學、四明之學、明代陽明心學、蕺山慎獨之學和清代以黃宗羲為代表的浙東經史之學。既包括浙東之學,也包括浙西之學;既包括浙江的經學與史學傳統(tǒng),也包括浙江的文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傳統(tǒng),甚至涵蓋了有浙江特色的自然科學(如農學、醫(yī)學、地理學、天文歷算學等)傳統(tǒng)。當然,“大浙學”的主流,仍然是南宋以來的浙東經史之學。

        涵蓋兩浙儒學的“大浙東學派”,在經歷千百年的學術磨合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浙學”各派共同具有的、以“明道計功、正義謀利、經世致用、知行合一、多元包容”為特色的浙江人文精神傳統(tǒng)。這種人文精神傳統(tǒng)是從王充到陳亮、葉適、王陽明、黃宗羲、章學誠以至近現(xiàn)代的龔自珍、王國維、章太炎、蔡元培、馬一浮等著名浙江思想家都一致認同并且努力闡揚的浙江文化精神。

        (二)浙東學派的基本精神與時代價值

        那么,浙東學派的共同文化精神是什么?其時代價值體現(xiàn)在哪里?我們可以從最能代表浙東學派基本精神的王充、葉適、王陽明、黃宗羲、蔡元培五大思想家的思想宗旨來理解和概括:

        一是王充的“實事疾妄”精神。我們知道,“實事求是”一詞,最早出自于班固的《漢書· 河間獻王傳》。但師事班固之父班彪的王充,已經在《論衡》的眾多篇章中表達了這一思想。他在《論衡· 對作篇》中強調自己的寫作宗旨是“《論衡》實事疾妄,無誹謗之辭”。所謂“實事疾妄”,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批判虛妄迷信,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求實、批判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后來的浙江思想家如陳亮、葉適、黃宗羲、龔自珍、章太炎、魯迅身上,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王充的“實事疾妄”方法論,也為我們當代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改革開放的既定國策,不斷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了一種科學務實的思維方法和精神動力。這種既講道義又敢言功利的思想成了浙江人文精神的一大資源,并成為當代浙江經濟發(fā)展的持久動力。

        二是葉適的“崇義養(yǎng)利”精神。義利關系是歷代思想家都討論的課題。漢儒董仲舒有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名言,未免有輕視功利之弊。葉適批評此言“疏闊”,指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葉適義利觀的根本思想是主張“利者義之和”“義者利之本”,即“崇義以養(yǎng)利”的價值觀○21。這種既講道義又敢言功利的思想成了浙江人文精神的一大資源,并成為當代浙江經濟發(fā)展的持久動力。

        三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精神。王陽明的“良知心學”,以“知行合一”為立言宗旨,認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學只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并強調“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實際上作出了“知行合一重在行”的論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對于當前正在開展的全民道德教育、干部廉政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具有借鑒意義,也有助于當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在多次講話中強調與闡發(fā)了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22 強調“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边@體現(xiàn)了習近平同志對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陽明良知心學在當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中的時代價值。

        四是黃宗羲的“經世應務”精神。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參與意識,這在浙學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黃宗羲非常重視浙學中“經世致用”的思想傳統(tǒng),提出了“經世應務”的思想主張,認為“經術所以經世”“學必原本于經術而后不為蹈虛,必證明于史籍而后足以應務”,這是其“經世致用”思想的典型表述,也正體現(xiàn)了浙學“經世致用”“力行實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五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在浙東學派傳統(tǒng)中歷來有一種多元包容、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如王陽明的“折衷朱陸,會通佛老”思想,黃宗羲的“會眾合一”主張,章學誠“道并行而不?!钡恼撌?,都是這種精神的體現(xiàn)。到現(xiàn)代的蔡元培當了北京大學校長,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針,形成了北京大學的優(yōu)良校風,同時也成為浙江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精神動力。

        以上五位浙東思想家所提煉的人文精神,足以代表“浙東學派”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經成為浙江人民自強自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精神支柱。集兩宋理學之大成的偉大思想家朱熹,雖然對“浙學”有些誤解,但正是他,在浙江淳安瀛山書院山麓的方塘觀書論道,創(chuàng)作了千古不朽的《觀書有感:詠方塘》名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流淌在我們浙江人血液里的浙學精神,正是廣大浙江人民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精神支柱,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浙江的源頭活水!

        [注 ?釋]

        ○1 關于浙東浙西的劃分,始于唐宋,到明清才定型,是以錢塘江為東西分界線的文化地理學概念。錢江以東是“上八府”,指寧波、紹興、金華、嚴州、溫州、臺州、衢州、處州(今麗水地區(qū))八府,稱“浙東”。錢江以西是“下三府”,指杭州、嘉興、湖州三府,稱“浙西”。

        ○2 關于浙學等概念的緣起與流變,寧波大學錢茂偉教授著有長篇《論浙學、浙東學術、浙東史學、浙東學派的概念嬗變》(載《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11期),頗為詳實,可供參考。拙文《試論“浙學”的基本精神──兼談“浙學”與“浙東學派”的研究現(xiàn)狀》(載《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三卷第四期, 1993年12月出版),亦系早期辨析諸概念之異同者,可參考。

        ○3 見《朱子語類》卷122、卷123。

        ○4 全祖望:《宋元學案敘錄》《宋元學案按語》,載《黃宗羲全集》第3~6冊。

        ○5 見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增訂版《黃宗羲全集》第10冊,第221頁。

        ○6 梁啟超于1902年撰《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說:“浙東學派……其源出于梨洲、季野而尊史,其巨子曰邵二云、全謝山、章實齋。……吾于諸派中,寧尊浙東。”梁氏又在1923年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稱:“(黃)梨洲為清代浙東學派之開創(chuàng)者,其派復衍為二,一為史學,二即王學?!笨梢娏簡⒊瑢σ渣S宗羲為首的清代浙東學派推崇備至。

        ○7 見何炳松著:《浙東學派溯源》,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初版,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新版。該書追溯浙東學派起源,上溯北宋程頤理學,作為南宋浙東學派的學術源頭。

        ○8 吳光“浙學研究”論文選:《試論“浙學”的基本精神——兼論“浙學”與“浙東學派”的研究現(xiàn)狀》,(臺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4年第1期;《簡論“浙學”的內涵及其基本精神》,《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論浙江的人文精神傳統(tǒng)及其在現(xiàn)代化中的作用》,《杭州師院學報》2001年第2期;《再論“浙學”的內涵——兼論當代浙江精神》,載《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浙學”的內涵及其當代定位》,《光明日報·史學版》2005-5-10;《為“清代浙東經史學派”正名》,《光明日報·理論版》,2008-10-19;《關于“浙學”研究若干問題的再思考》,《浙江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浙學的時代價值》,《浙江日報》2017年2月13日;《浙江文化通覽·緒論》,載吳光主編《浙江文化通覽》,中華書局2013年版;《思想·學派·人物——浙學古今談》,載吳光等著《浙江文化簡覽》,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版。

        ○9 黃宗羲著《明儒學案》按地域記載了王門七派,即浙中、江右、泰州、南中、北方、粵閩、楚中王門七大派,上世紀八十年代,貴州學者張新民、王曉昕等搜輯大量資料論證了黔中王門的存在,故學界一般稱為王門八派。

        ○10《黃宗羲全集》第七冊,《明儒學案·師說》,第14頁。

        ○11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浙江余姚人。一生經歷了錐刺閹黨、浙東抗清、講學、著書、整理宋、元、明學術史料的幾個階段,遂成為明清之際與顧炎武、王夫之齊名的偉大啟蒙思想家。其一生著作百余種,撰著《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南雷文定》《易學象數論》《行朝錄》《授時歷故》等經、史、文、科著作約500余萬字,編輯《明文?!贰睹魇钒浮返任募?、叢刊千余萬字,可謂一代學術大師。

        ○12 近代學者黃嗣艾著《南雷學案》(民國二十五年正中書局出版),列舉梨洲“同調”學侶劉汋以下132人,其中大多為浙東地區(qū)學者;列舉梨洲“及門”54人,“私淑”8人。所列未必盡確,但大多不誤,足見梨洲弟子之盛。

        ○13 引自李鄴嗣:《送萬季野授經會稽序》,載《杲堂詩文集·杲堂文鈔卷三》,第450頁。

        ○14 《南雷文定后集·陳夔獻墓志銘》,載《黃宗羲全集》第十冊,第453頁

        ○15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載《飲冰室合集》第三冊,上海中華書局1936版,第95頁。

        ○16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五《陽明學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黃梨洲》,載《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138頁。

        ○17 見《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第14、147頁。

        ○18 參見:何炳松著:《浙東學派溯源》,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初版;陳訓慈:《清代浙東之史學》,載《史學雜志》2卷6期(1931年4月出刊);杜維運:《黃宗羲與清代浙東史學派之興起》,載《清代史學與史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版。

        ○19 劉師培:《全祖望傳》。轉引自董平撰《浙東學派之名義及其內涵》文。

        ○20 關于浙東浙西的劃分,始于唐、宋,到明清才定型,是以錢塘江為東西分界線的文化地理學概念。錢江以東是“上八府”,指寧波、紹興、金華、嚴州(今建德、淳安、桐廬三縣)、溫州、臺州、衢州、處州(今麗水地區(qū))八府。錢江以西是“下三府”,指杭州、嘉興、湖州三府。

        ○21 葉適:《士學上》,載明楊士奇等編《歷代名臣奏議》卷五十五。見《四庫全書》電子版史部,詔令奏議類,奏議之屬。

        ○22 詳見習近平:2014年1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在考察北京大學時對大學生的談話》。

        責任編輯 ?陳建娜

        资源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久久人妻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人妻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人与嘼av免费|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成人激情视频在线手机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欧美丰满大爆乳波霸奶水多| 蜜桃av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伊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色视频在线播放| av在线免费观看大全|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成人精品一级毛片| 成人在线视频亚洲国产|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9| 蜜桃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 阴唇两边有点白是怎么回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中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 亚洲aⅴ无码成人网站国产app| 欧美亚洲另类 丝袜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v无码专区|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