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娥
【摘要】勞動是人類一切的基礎,勞動對于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勞動以及勞動教育古今中外許多優(yōu)秀的教育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見解,并且至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勞動教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勞動與技術教育課堂的設置讓小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勞動的快樂,體會勞動帶給人的喜悅,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勞動品質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素質教育;勞動教育
引言: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文明幸福的基礎。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態(tài)度與認可,直接影響未來社會人才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素質教育強調小學生應具備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也是德、智、體、美、勞綜合發(fā)展的關鍵一環(huán)。勞動與技術教育課堂的設置讓小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勞動的快樂,體會勞動帶給人的喜悅,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勞動品質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提高學生勞動能力,讓勞動真正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一部分。
一、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相對匱乏
幾乎每一所學校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擦黑板、掃地、拖地、倒垃圾等任務,學生關于勞動教育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這些任務的層面上,并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勞動教育。這樣機械單一的勞動教育難以調動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對于學生勞動教育的培養(yǎng)是不可取的。因此就沒有辦法達到學校的勞動教育目標。
(二)小學生勞動價值觀薄弱
學校加大勞動教育力度就是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待勞動的正確態(tài)度,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熱愛勞動,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但是,當前的小學勞動教育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沒有重視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和內外自我思考,導致學生勞動價值觀薄弱,很難對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
二、素質教育下提高小學勞動教育有效性的對策
(一)增加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
要想調動學生勞動教育的積極性,真正促進學生勞動教育的發(fā)展,就要點燃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勞動教育。在此基礎上開展各種各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增加勞動教育內容,豐富勞動教育形式。學校應該根據(jù)勞動教育的要求,適當?shù)卦黾右恍┆毦咛厣哪茏寣W生感興趣的勞動內容和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寒暑假進社區(qū)引導他們學習垃圾分類,或者利用周末組織學生幫助環(huán)衛(wèi)工人撿垃圾建設我們美麗的城市,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打心眼兒里認為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偉大的。而且能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讓他們學會獨立行事,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
(二)以生活現(xiàn)實為導入,豐富學生學習認知
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質量和學習水平,而且能夠保障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緊密關聯(lián)。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活認知有著重要的幫助和引導作用。在生活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開展勞動教育的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得到雙重保障。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
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從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著手來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勞動能夠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并通過自己的勞動產生成就感與價值感,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勞動,體諒父母,為父母分憂,有效達到勞動教育與德育相融合的教育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展班會課的時間里,鼓勵全班同學一起進行班級大掃除,在大掃除的過程中,教師按小組為單位將班級學生進行劃分,每個小組的組員之間分工合作,在共同負責一塊區(qū)域的同時,每個人負責其中一小部分,將班級區(qū)域劃分成講臺區(qū)、窗戶區(qū)、走廊區(qū)以及每個小組的座位區(qū),小組之間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干凈,通過這種小組比賽的方式,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又能增加勞動的趣味性。最后,同學們看到被自己打掃的一塵不染的教室,能夠產生深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師也要及時肯定學生們的勞動付出,并請學生思考家長平時在家打掃衛(wèi)生累不累,通過這種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并自覺承擔家庭勞動,同時學會愛護環(huán)境,保持公共區(qū)域的整潔。
(四)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
教育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事情,勞動教育也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只有學校參與的勞動教育是不科學、不完整的。勞動教育應是家、校、社多方參與的,如此才能更好地形成協(xié)同育人的合力。首先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勞動技能的初始陣地。因此,家長要具有良好的勞動素養(yǎng),要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理解勞動的意義、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其次是學校,學校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體,學校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高低。特別是面對新時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學校更要將勞動評價滲透到學生培養(yǎng)的各個方面,讓勞動驅動學生成長成才。學校要針對新時代學生的實際特點,構建符合新時代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勞動課程和評價體系,讓學生在學校接受系統(tǒng)的理論和實踐教育,為學生以后參與社會勞動奠定基礎。最后是社會,社會是勞動實踐的重要載體,也是為勞動教育提供保障的重要平臺。
結語:總之,在開展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時候,由于學生對于勞動的概念了解程度不足,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缺乏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需要以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引導,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愿意積極參與到勞動過程中。改變學生對勞動的態(tài)度,促進學生形成主動勞動、積極勞動、樂于勞動的觀念和素養(yǎng)。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勞動思維、勞動能力以及勞動素養(yǎng)讓學生得到全面提升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慶娜.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問題及對策[J].鄂州大學學報,2020,27(05):84-86.
[2]李雅潔.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3]陳林,盧德生.小學勞動教育的路徑及保障[J].教學與管理,2019(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