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英國博物館收藏的軍持

        2021-01-21 06:29:26孔利寧
        殷都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博物館

        孔利寧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 西安 710600)

        一、軍持簡介

        軍持源于印度,梵語為Kundika, 音譯作軍遲、軍持、君持、捃稚迦等,本為印度佛教徒行旅所用的一種水器,為比丘十八物之一。[1]印度軍持實物已不可見,文獻中軍持一詞最早見于晉《法顯傳》(1)“法顯亦以君墀及澡罐并余物棄擲海中……”,見章巽:《法顯傳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67-168頁; 參見歐陽希君:《陶瓷軍持研究》,《收藏快報》,2005年。。曾巡游印度的唐代高僧義凈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對軍持的形制與功用作了詳細的描述[2]:“凡水分凈觸,瓶有二枚。凈者咸用瓦瓷,觸者任兼銅鐵?!避姵址譃樘沾膳c金屬兩種,陶瓷軍持又稱凈瓶,金屬質軍持稱為觸瓶。又“其作瓶法,蓋須連口,頂出高臺,可高兩指,上通小穴,粗如銅箸,飲水可在此中。傍邊則別開圓孔,擁口令上,豎高兩指,孔如錢許。添水宜于此處,可受二三升,小成無用。斯之二穴,恐蟲塵入,或可著蓋,或以竹木,或將布葉而裹塞之?!笨芍姵值幕驹煨蜑椋弘p口、長頸,上部小口為飲水用,直徑約為銅箸粗細,肩部開口略粗為銅錢大小,為取水用,口部有蓋或以竹、木、布葉等裹塞以防污。使用時以手托住頸部凸棱,將瓶身浸入水中,漫過肩部之口,待水滿提出即可。考古資料所見最早的軍持實物為江西新建隋代墓所出的青釉軍持,[3]此后自隋唐迄清代各個歷史時期的軍持均有發(fā)現(xiàn)。目前考古出土以及傳世軍持大多都為陶瓷質,金屬質軍持極少,本文的討論也以瓷質軍持為重點。

        隋青釉軍持,江西新建出土

        二、英國博物館主要館藏軍持標本介紹

        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劍橋大學費茲威廉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已公開的館藏文物資料中,可見到許多軍持標本。(2)標本資料均引自英國相關博物館官方網站的館藏數(shù)據庫。其產地以中國居多,另亦有產自日本、韓國、東南亞和中東地區(qū)的軍持。英語語境中的軍持分為兩種,一謂kundika,為梵語軍持音譯,指我國唐宋時期佛教所用軍持,此外也有將藏傳佛教的賁巴瓶歸入此類。另一種稱kendi,為馬來語音譯,特指宋元后流行于東南亞地區(qū)的軍持,多來自我國外銷,為東南亞地區(qū)伊斯蘭教徒習用。以下依產地不同,以時代為序分類述之。

        (一)中國軍持

        1.唐代軍持

        1-1 1-2 1-3

        英國博物館館藏唐宋軍持數(shù)量較少,元明清軍持較多。唐代軍持有瓷與青銅兩種不同質地。(1)標本唐代綠釉軍持(圖1-1),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小口,圓唇,細長頸,頸上有一相輪狀凸棱,橄欖形腹,圈足,上腹部一側有一缽形口,器表施綠釉,流釉嚴重,施釉不到底,腹底及足部露胎。(2)另見青銅軍持2件。標本唐代青銅軍持(圖1-2),大英博物館藏,小直口,細長頸,頸上部有一相輪狀凸棱,腹部圓鼓,下腹內收至底,肩腹間有一缽形口,口上有用合頁相連可以開啟的蓋。高29.8cm。與唐瓷質軍持相比,此件青銅軍持整體趨瘦長,頸部更細長,更接近北宋早期軍持造型。(3)標本鎏金青銅軍持(圖1-3),唐末至五代時期,高17.8cm,形制近賁巴瓶,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藏。

        2.宋代軍持

        北宋軍持見2件。(1)標本北宋軍持(圖2-1),河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與河北靜志寺出土的綠釉劃花軍持造型略同。直口,細長頸,頸上部有一相輪狀凸棱,與唐代軍持相比,肩部略平,腹壁趨直,下腹微收,圈足稍外撇,肩一側有一罐形口。器表施褐色釉,局部灰藍彩,底部不施釉。(2)標本北宋白釉軍持,大英博物館藏,高15cm,徑4.7cm。未見圖片。

        2-1

        3.元代軍持

        元代軍持4件,頂部皆敞口,頸部不見相輪,腹扁圓,或折腹,肩部為細長管狀流。(1)標本元代軍持(圖3-1),大英博物館藏,產地福建。形體瘦高,喇叭形口,唇外折,頸長且粗,頸部的相輪消失,肩腹間有一細長管狀流,折腹,器身施醬黃釉,下腹部及底無釉。高17.5cm, 徑5cm。(2)標本宋元軍持(圖3-2),1200-1350年福建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喇叭口外侈,頸短粗,錐狀流,腹扁圓,腹部模印龍紋,底未施釉。(3)標本宋元醬釉軍持(圖3-3),14世紀產,高16.5cm,大英博物館藏。(4)標本元德化白釉軍持(圖3-4),高13.9cm,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藏。

        4.明代軍持

        明代軍持數(shù)量較多。(1)標本明代白釉軍持(圖4-1),大英博物館藏,高11.6cm,口徑7.7cm,底徑6.8cm,喇叭口外侈,頸短粗,長管狀流,折腹,圈足,腹飾纏枝花卉。(2)標本明洪武釉里紅折枝牡丹紋軍持(圖4-2),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小口,短頸,頸部有相輪狀凸棱,圓腹,下腹微收,淺圈足,肩部一錐狀流。通體釉里紅裝飾,腹部折枝牡丹紋,頸部及相輪上蓮瓣紋,流部纏枝花卉。(3)明洪武釉里紅蓮紋軍持(圖4-3),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此件為英國著名收藏家玻西瓦爾·大維德捐贈。小口,短頸,頸部有相輪狀凸棱,圓腹,下腹微收,淺圈足,肩部一錐狀流。通體釉里紅裝飾,腹部蓮紋,頸部及相輪上蓮瓣紋,流部纏枝花卉。

        (4)明嘉靖五彩軍持(圖4-4),景德鎮(zhèn)產,大英博物館藏。高15cm,長14cm。直口,短頸,頸部有相輪狀凸棱,圓直腹,乳狀流,器身以紅、黃、綠、藍綠色繪纏枝蓮紋、龍、鳳鳥紋。底部未施釉,呈磚紅色。

        4-4

        (5)標本明綠釉軍持,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16世紀制,廣口平沿,短粗頸,腹圓鼓矮胖,乳狀流,通體施綠釉,口沿飾蓮花紋,肩部飾云龍紋,腹部和流部飾瓜棱紋(圖4-5)。

        4-5

        (6)標本明萬歷青花花卉紋軍持,大英博物館藏,高16cm,景德鎮(zhèn)產。小口,頸部短粗,腹扁圓,乳狀流,器身滿飾花卉(圖4-6)。(7)明萬歷青花軍持,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素廷捐贈。直口,束頸,腹扁圓,乳狀流,器身開光內飾花草、鳥、馬、鸛,蟲,頸飾蕉葉,肩飾如意云頭,為克拉克瓷風格(圖4-7)。(8)標本明青花軍持,1580-1630年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搜集自伊朗。小口,束長頸,圓腹,肩部乳狀流,圈足。(圖4-8)。(9)明青花嬰戲紋軍持,1550-1600年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形體矮胖,小口,頸部短粗,腹扁圓,乳狀流,腹部飾嬰戲紋。采自伊朗(圖4-9)。(10)標本明青花花卉紋軍持,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形體矮胖,小口,束長頸,圓腹,肩部乳狀流,平底淺圈足。頸部飾蕉葉紋,肩、腹部飾花卉紋(圖4-10),搜集自伊朗。

        (11)萬歷年間軍持有多件呈動物造型。標本明萬歷青花蟾蜍形軍持,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購自伊朗。整體作蟾蜍形,盤口,束長頸,平底,頸部繪松、竹、梅,肩部繪如意云頭(圖4-11)。(12)明萬歷青花蟾蜍形軍持,景德鎮(zhèn)產,大英博物館租借大維德基金會藏品。高19cm,寬14.8cm,深13.2cm。器身作蟾蜍形,流為蟾蜍首。六棱狀口及頸,頸繪山石、塔、舟、鳥、樹風景圖案。蟾蜍身繪滿花朵(圖4-12)。(13)明萬歷青花蟾蜍形軍持,景德鎮(zhèn)產,大英博物館藏,采自印度。高16.5cm,長15cm。器身蟾蜍形,流為蟾蜍首。直口,金屬扣邊修復。頸部花卉紋,肩飾如意。平底,無釉(圖4-13)。(14)明萬歷青花象形軍持,景德鎮(zhèn)產,出土于1600年沉沒于馬尼拉灣的沉船圣地亞哥號。為大維德基金會藏品,大英博物館永久租借展出。高19.9cm,寬15.5cm,深10.4cm。直口,束頸,頸上有凸棱,器身為象身,象首為流。象身上披松竹梅披肩和瓔珞。(圖4-14)。(15)明萬歷五彩龍形軍持,福建漳州產,大維德基金會藏,現(xiàn)展出于大英博物館。高21.5cm,寬15.5cm,深13.9cm。流作龍首狀,小口,斜出沿,圓腹,器身飾蓮葉波浪。(圖4-15)。

        (16)明青花龍蝦軍持,景德鎮(zhèn)產,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22cm,寬15.5cm,深14.5cm。器身肩部作龍蝦狀。小直口,向下斜出沿,束頸。腹部飾海洋生物(圖4-16)。

        (17)明天啟青花瑞獸花卉紋軍持,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形體矮胖,小口,頸部短粗,腹扁圓,乳狀流,腹部飾瑞獸、山水、花鳥,頸、流部飾纏枝花卉紋(圖4-17)。(18)明青花纏枝花卉紋軍持,17世紀前半期制,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形體矮胖,小口,頸部短粗,腹扁圓,乳狀流,通體飾纏枝花卉。采自伊朗(圖4-18)。(19)明青花花卉紋軍持,17世紀前半期產,費茲威廉博物館藏。形體矮胖,小口,頸部短粗,腹扁圓,乳狀流,頸部蕉葉紋,腹部飾花卉紋(圖4-19)。(20)明清青花釉里紅花鳥紋軍持,器身較瘦長,乳狀流,圈足。高9.8英寸(圖4-20)。

        (21)明崇禎五彩山水圖案軍持,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小口平沿,短粗頸,頸部有一凸棱,腹圓鼓矮胖,乳狀流,圈足(圖4-21)。(22)標本明崇禎青花軍持一對,景德鎮(zhèn)產,大英博物館藏,高19.8cm。直口,長頸,頸上相輪狀凸棱,但肩部的流較奇特,流底部作輪狀,上凸起一小錐狀流。器身飾花草、蝴蝶紋(圖4-22)。該標本出自南海沉船Hatcher。

        5.清代軍持

        (1)清云鶴紋軍持,此器為素廷舊藏,現(xiàn)藏于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小口,口下斜折,腹圓鼓,乳狀流,通體施紅褐釉,上繪白色云鶴紋。17世紀前半期(圖5-1)。(2)清康熙五彩軍持,景德鎮(zhèn)產,大英博物館藏,高21.5cm,長18cm,重1.35kg。敞口,乳狀流,器身飾樓閣樹石風景,流飾靈芝,頸部飾郁金香(圖5-2)。(3)清康熙青花人物紋軍持,大英博物館藏,高6英寸??睿骸耙嬗烟弥啤?圖5-3)。(4)清康熙黑地五彩開光花鳥紋軍持,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直口,長頸,腹圓鼓,錐狀流上部為管狀金屬口,蓋軟木塞。通體黑地飾梅枝,腹部四個開光內飾喜上梅梢圖案,此器為素廷舊藏(圖5-4)。(5)清雍正五彩軍持,景德鎮(zhèn)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圖5-5)。

        (二)高麗與日本軍持

        1.高麗軍持

        軍持在高麗時期(918-1392年)非常流行,有瓷質和青銅兩種,形制基本相同,近于我國宋遼瓷質軍持。(1)標本青釉軍持,年代為13世紀,大英博物館藏,高26.45cm,寬19.84cm,為喬治·尤摩弗帕勒斯捐贈(圖6-1)。(2)標本高麗青釉軍持,高26.45cm,長19.84cm。大英博物館藏(圖6-2),此件造型不甚規(guī)整,頸短粗,流斜出。(3)高麗青釉軍持,12世紀晚期,高44.5cm,寬15.88cm,大英博物館藏,釉下團菊紋(圖6-3)。(4)青釉水禽紋軍持,1200-1250年制,韓國燕岐郡窯址出土,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釉下水鴨及柳樹紋(圖6-4)。(5)高麗青釉軍持,12世紀前半期,韓國全羅南道康津郡產,高34.3cm。釉下柳樹及水禽圖案(圖6-5)。

        青銅軍持2件,(1)標本高麗青銅軍持,11-12世紀,高29.5cm, 大英博物館藏。素面,細長頸,頸上輪狀凸棱,缽狀流,流部以合頁連接蓋(圖6-6)。(2)高麗青銅軍持,約1101-1200年,高41.2cm,口徑1.2cm,底徑9.8cm。費茲威廉博物館藏(圖6-7)。

        2.日本軍持

        日本軍持均為江戶時代有田產的瓷質軍持,形制與我國明清時期的軍持略同。 (1)標本青白釉軍持,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直口,有金屬扣邊修復,長頸,鼓腹,乳狀流,乳突佚。器身施滿釉(圖7-1)。(2)青釉軍持, 17世紀晚期,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21cm,寬18cm,深15.8cm。鼓腹,短頸,喇叭口外撇,乳狀流(圖7-2)。(3)標本五彩花卉紋軍持,有田窯(九谷窯系),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圖7-3)。(4)標本五彩軍持,肥前瓷,葫蘆狀流,大英博物館藏。高21cm,寬17cm,深15cm,重0.65kg。(圖7-4)。(5)青花軍持,大英博物館藏,高21cm,葫蘆狀流(圖7-5)。 (6)五彩軍持,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21.2cm,寬17.8cm,深15.2cm,葫蘆狀流(圖7-6)。(7)五彩布袋和尚軍持,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19.7cm,寬17cm,深14.8cm。短錐狀流(圖7-7)。(8)五彩麒麟紋軍持,17世紀晚期,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19.4cm,寬17.5cm,深9.1cm,葫蘆狀流(圖7-8)。(9)五彩花卉紋軍持,有田制,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20.5cm,寬17cm,深14.9cm。葫蘆狀流(圖7-9)。

        (三)東南亞軍持

        (1)標本青花纏枝牡丹紋軍持, 15世紀越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圖8-1)。 (2)五彩軍持,16世紀安南產,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13.5cm,寬18.5cm,深14.5cm(圖8-2)。(3)青花神獸軍持,1440-1460年越南海陽窯產,大英博物館藏,高28cm,寬30.4cm,深25.1cm,重3.3kg。此器為現(xiàn)存最大的越南軍持(圖8-3)。(4)青花四爪龍紋軍持, 1440-1460年越南海陽窯產,徑19.5cm,(圖8-4)。(5)藍釉軍持,1450-1480年越南紅河三角洲產,廣南峴港會安沉船出土,大英博物館藏,高14.1cm(圖8-5)。(6)白釉軍持,緬甸產,大英博物館藏,高8.5cm,長11cm(圖8-6)。(7)陶軍持, 16世紀中期泰國素攀產,出自Singtai沉船,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長頸,直口,向下斜出沿,球腹,圈足。素胎無釉(圖8-7)。(8)軍持, 15-16世紀泰國北部西撒查那萊窯產,通體施醬色釉(圖8-8),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綠釉褐彩軍持, 14-16世紀泰國宋加洛窯產,阿什莫林博物館藏,高14.1cm,寬16cm,深13.5cm,圈足施褐釉(圖8-9)。(10)素胎瓷軍持,高8cm,緬甸產,大英博物館藏(.圖8-10)。

        另有青釉異形軍持1件, 15-16世紀泰國西撒查那萊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軍持作佛教靈鳥桓娑造型(圖8-11)。

        (四)中東地區(qū)的軍持

        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阿什莫林博物館和費茲威廉博物館藏有伊朗軍持多件,都為薩法維王朝時期(1501-1736年)所制,以青花軍持最多。

        (1)標本褐彩花草紋軍持,1650-170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粗管狀流,頂部碗狀口(圖9-1)。(2)褐彩花草紋軍持,1650-170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喇叭口,長管狀流(圖9-2)。

        青花軍持數(shù)量最多。(3)標本青花軍持,1600-170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器身飾魚、蓮花及牡丹(圖9-3)。(4)青花軍持,1630-166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圖案風格受克拉克瓷器影響(9-4)。(5)青花軍持,1630-166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5)。(6)青花龍紋軍持,1587-1642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6)。(7)青花花鳥紋軍持,17世紀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7)。(8)青花花鳥鹿紋軍持,1641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8)。(9)青花獅紋軍持,1630-165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9)。(10) 青花風景圖案軍持,1625-1650年伊朗產,仿中國克拉克瓷風格,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10)。(11)青花花草鳥獸紋軍持,164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11)。(12)青花花草紋軍持,1600-1650年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12)。

        (13)標本青花人物軍持,盤口,乳狀流,16-17世紀伊朗產,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9-13)。

        另見2件動物形軍持。(14)青花象形軍持,17世紀薩法維王朝時期伊朗產,高22cm,寬17.5cm,深11.5cm,阿什莫林博物館藏(9-14)。(15)青花象形軍持,17世紀早期薩法維王朝時期伊朗產,高15.8cm,寬13cm,底徑10.4cm,重480g,費茲威廉博物館藏(9-15)。

        (五)歐洲軍持

        標本白釉仿軍持造型器(圖10-1),德國邁森瓷廠1715年制,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三、相關問題討論

        1. 軍持的產地分布

        從上述資料來看,軍持的產地分布廣泛,除中國外,東亞的韓國和日本、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和柬埔寨,中東的伊朗以及歐洲的德國,都有軍持生產,反映出軍持在海外的傳播與演變。軍持隨佛教的傳播而傳入我國,在唐代、北宋及遼代最為流行。又自我國傳入朝鮮半島,流行于高麗王朝時期。高麗軍持繼承了宋遼軍持的傳統(tǒng)式樣,并在制瓷工藝上有所創(chuàng)新,釉下陰刻等技法的運用呈現(xiàn)出獨特的高麗風格。宋元以后,我國軍持大量外銷至東南亞、中東乃至歐洲,在中國產品的影響下,這些地區(qū)的工匠也開始仿制生產軍持。在東南亞地區(qū),到1300年前后,泰國和越南已成功地燒制了青瓷。1400年以后,泰國宋加洛北部的西撒查那萊窯生產的綠釉和褐釉瓷器在東南亞外銷軍持市場占據了顯要地位。(3)據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館藏軍持資料:http://collections.vam/ac.uk/item/O251073/kendi-unknown/明末清初時,在中國時局動蕩導致外銷軍持產量急劇萎縮的情況下,日本有田開始大量仿燒中國軍持外銷東南亞,以滿足市場需求。(4)據大英博物館館藏軍持資料。在中東地區(qū),17世紀時薩法維王朝統(tǒng)治時期的伊朗工匠制作了大量仿中國青花風格的軍持。(5)據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館藏軍持資料: http://collections.vam.ac.uk/item/O122701/bottle-unknown/18世紀歐洲燒制瓷器成功后,也出現(xiàn)了仿軍持造型的瓷器。這些海外地區(qū)所產的軍持在仿造中國軍持的基礎上,在器形、裝飾方面增添了本地的藝術元素,與本地文化相融合,呈現(xiàn)出當?shù)靥厣?,豐富了軍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軍持的產地分布反映出軍持在域外流傳的脈絡,為中外交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物證與線索。

        2. 中國軍持造型及釉色品種的演變

        將英國館藏中國軍持標本與國內軍持資料相結合,可以看出我國歷代軍持造型及釉色品種演變的基本狀況。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所藏的唐代綠釉軍持與河南洛陽鞏縣窯出土的藍釉軍持、河南鶴壁唐墓所出唐黑釉軍持、故宮博物館所藏唐白釉凈瓶等國內唐代軍持標本的形制基本相同,(6)參見洛陽文物工作隊《洛陽出土文物集萃》,北京:朝華出版社,1990年,第103頁,圖93;王文強:《鶴壁市發(fā)現(xiàn)一座唐代墓葬》,《中原文物》,1988第2期;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陶瓷全集5 隋唐》,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圖一三五。其基本造型為長頸,頸部有一輪狀凸起,肩側置一缽形流,腹渾圓,與義凈的描述基本一致。除綠釉軍持外,國內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唐代軍持的釉色品種還有青釉、藍釉、白釉及三彩器。北宋軍持從造型來看,與唐代軍持相比,整體趨于瘦長,腹壁趨直,反映出不同的審美取向。從國內軍持資料來看,北宋的制瓷工藝成就在軍持制作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河北靜志寺和凈眾院出土的多件定窯軍持胎質平薄細膩,釉色柔和潔凈,造型端莊優(yōu)美,屬定窯精品,尤其是凈眾院出土的白釉龍首凈瓶高達60.7cm,端莊優(yōu)美,是罕見的定窯大器,反映出北宋初年定瓷產品的生產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4](P110)而且,與唐代軍持多素面相比,北宋軍持出現(xiàn)了蓮瓣紋、水波紋、纏枝花卉紋、圓圈紋等裝飾紋樣,也反映出制瓷工藝的進步。

        元明清時期軍持造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元代軍持造型頸部粗短,頂部小口變?yōu)榇蟪冢i部相輪不存,腹部由北宋時的修長變?yōu)楸鈭A,流也由缽狀流變?yōu)殚L管狀流,這種造型的軍持多產自福建泉州窯,在福建晉江磁灶村一帶的土尾庵、蜘蛛山等窯址中出有大量類似軍持標本。此外,在德化窯也有生產。這些軍持大多數(shù)是供應東南亞市場,在制作工藝上不甚精美,多為低溫綠釉和醬釉。(7)徐本章等:《略談德化窯古外銷瓷》,《考古》1979第2期;陳鵬等:《福建晉江磁灶古窯址》,《考古》1982年第5期。明清時期的軍持則大量由景德鎮(zhèn)生產,多種制瓷工藝都在軍持制作上得以體現(xiàn)。軍持的造型、釉色及裝飾手法較之于元代更為多樣化。從造型看,明清軍持腹多扁圓,束頸,頸部或裝飾有凸棱,肩部多為肥大的乳狀流,明前期軍持也有少量的錐狀流。從釉色看,有綠釉、紅釉、青花、釉里紅、五彩等,并且從海外市場的需求出發(fā),在造型及裝飾上有所創(chuàng)新,如自萬歷年間開始生產的克拉克瓷軍持。萬歷年間還出現(xiàn)了多種動物造型的軍持,造型奇特,反映出海外消費者的審美取向。軍持造型及釉色品種的演變,一方面是對于軍持功能的不同需求的結果,同時也是制瓷工藝不斷進步的反映。

        3. 中國軍持所反映的外銷瓷狀況

        海外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中國軍持以及海外各地仿中國式樣制造的軍持,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瓷器海外貿易的狀況。自唐代開始,中國陶瓷就開始向國外輸出。就現(xiàn)有資料來看,軍持至少在宋代已流傳到國外。北宋末年出使高麗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曾對凈瓶作了專門記述,說明在當時軍持已傳入高麗。(8)(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一(器皿二);李智英:《凈瓶》,《收藏家》2011年第8期。宋元時期,隨著航海業(yè)的發(fā)展,對外貿易進一步加強,中國瓷器外銷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此時的軍持多外銷至東南亞國家,生產外銷軍持的窯址也大多集中在航運便利的福建地區(qū),尤以晉江磁灶窯為盛。[5]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進一步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fā)展,中國瓷器的外銷市場進一步擴大,景德鎮(zhèn)生產的瓷器逐漸成為外銷市場的主流,本文所見的明清軍持標本除個別為福建漳州產品外,絕大多數(shù)都產自景德鎮(zhèn),正反映了明清景德鎮(zhèn)外銷瓷產業(yè)的興盛。從伊朗軍持的生產年代來看,至遲在16世紀中晚期以前,中國軍持就已經傳入中東地區(qū)。而且,明末清初由于中國社會動蕩導致外銷軍持產量萎縮,直接促動了江戶時代日本外銷軍持產業(yè)的發(fā)展,可見海外市場對中國軍持產品的需求量之大。海外收藏的中國軍持成為中國歷史上繁盛的瓷器對外貿易的一個明證。

        4. 軍持功能的演變

        軍持原本作為佛教文化的一種載體,其產生與流傳與佛教的傳播有密切的關系。根據佛教教義,僧侶應以乞食為主,軍持最初是作為佛教徒出行攜帶的水器。軍持自傳入我國后,隨著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其器形與功用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隋唐時期由于寺院經濟的急劇發(fā)展,穩(wěn)定的寺院生活改變了僧侶原本只依靠游方乞食的生活方式,軍持作為行旅汲水器的功能逐漸減弱,而主要作為佛事活動所用的法器或供器,[6]我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大量軍持出自佛寺及佛塔地宮遺址為軍持的這種功能演變提供了佐證。軍持傳入朝鮮半島后,同樣作為佛教器物在高麗王朝時非常流行。南宋以后,軍持主要作為貿易瓷,銷往東南亞、中東以及歐洲地區(qū)。在中外交化的交流過程中,根據海外不同地區(qū)人民生活的不同需求,軍持的功能也發(fā)生了改變。在東南亞地區(qū),軍持是作為伊斯蘭教徒的水器。在伊斯蘭教徒的宗教生活中,用水的場合很多。除了每日參拜真主前的“小凈”以及用餐后的清潔用水,教徒赴麥加圣地朝覲途中也攜帶軍持裝水,還要用軍持帶回圣水和阿拉伯薔薇水自用或饋贈親友。[7]而在中東地區(qū),阿拉伯民族則把軍持作為波斯水煙具的基座使用。這些用途與軍持的最初功用已大相徑庭。

        綜上所述,軍持作為佛教器物主要流行在我國隋唐、北宋及遼,以及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時期。宋元之后,軍持脫離了佛教范疇,在器形與功用上變化極大。除本文介紹的英國博物館館藏軍持標本外,在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以及歐美的一些知名博物館中,還收藏有許多軍持,尤其有一些國內所未見的標本類型。加強對海外藏軍持資料的整理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軍持的發(fā)展演變,并進一步為中外交化交流的研究提供線索與依據。

        猜你喜歡
        博物館
        開啟博物館奇妙之旅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58
        去博物館shopping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06
        博物館里的“潮應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之城』如何建?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博物館里的“虎”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2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館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44
        去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外文摘(2017年20期)2017-09-30 06:40:48
        露天博物館
        韩国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奥田咲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二区在线| 少妇被爽到自拍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玩弄丝袜美腿超短裙校花| 国产av久久在线观看| av 日韩 人妻 黑人 综合 无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91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牛牛|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人妻久久久| 日韩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烦|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肥熟女| 蜜桃av在线播放视频| 91精品久久久老熟女91精品| 国99久9在线 | 免费| 性夜影院爽黄a爽在线看香蕉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国产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www.尤物视频.com|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沈先生|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国产精品密播放国产免费看| 抖射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在线视频免费自拍亚洲|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性导航app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偷拍亚洲九色|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国产高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