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
摘要:目前,在高中語文學科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缺乏對文言文課堂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初高中語文文言文教育的銜接上,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文言文;銜接
提升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現(xiàn)代高中語文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也是推進高中語文學科文言文銜接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我國現(xiàn)代高中教育教學體系中,越來越多地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知識能力,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教師提升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效果,是推動現(xiàn)代我國高中語文學科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一、重視學生文言文語言、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
當前,在新時期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引領下,高一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深刻認識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對于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中的語言文字知識的積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將高一文言文教學與初中文言文教學有效銜接起來,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引領學生構建文言文語言思維體系。從初中到高一,語文學科文言文課堂教學更加強調對于學生語言文字的知識積累和學習思維的提升培養(yǎng),所以我們要不斷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鍛煉高一學生的思考能力,達到讓高中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的教學目標。所以,語文老師必須合理使用一種擴展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而這種擴展式課堂教學方式主要表現(xiàn)在二個方面,第一是關于文言文課堂知識內涵的有效性補充,第二是對于全體學生自身核心文化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所以拓展式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就是利用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段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有效填補和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培養(yǎng),因此在我們進行初高中文言文銜接課堂拓展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在廣泛性地聯(lián)系學生所學的知識基礎上,進行一種引導式和遷移式的拓展,找到一種更加符合高中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充分調動高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構建文言文教學情境,銜接教學目標
在當前的高一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為了有效地銜接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目標,老師們應該及時摒棄當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改進當前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整體形式,對當前高一語文學科文言文課堂教學情境進行重新定義,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對文言文課堂教學活動情境的優(yōu)化營造工作給予高度關注,積極探索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育教學氛圍和課堂學習環(huán)境,促進高一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發(fā)展。教師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氛圍。在高一階段進行語文文言文教學銜接,要看到學生發(fā)生的變化.學生升入高中階段,對學習形式的豐富性和學習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教學情境的構建,提升銜接教學代入感。例如,在講解文言文《蘭亭集序》之前,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教學內容等,用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由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比較枯燥,而這種多媒體課件就會給高中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可以通過朗誦比賽等方式營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接受文言文知識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這樣對于《蘭亭集序》這首文言文的背景的了解和整體感知也就完成了。在這種情境教學新形式下,教學枯燥的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學生更加的愿意積極參與投入到情境教學中,這對于有效培養(yǎng)我國高中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綜合感知能力
在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之中,老師對于語文學科文言文知識教學的目標還停留在熟讀和背誦之上,隨著這個時代的不斷進步發(fā)展,社會對于語文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也已經發(fā)生了一個根本性的巨大轉變,這種熟讀背誦的語文教學目標已經完全脫離了這個時代教學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要求,不能符合當前的語文教育發(fā)展趨勢,對于高一學生來說,高中語文知識與初中語文知識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高一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單純讓高中學生熟讀背誦文言文內容,還要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挖掘文言文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觀和內涵,進行更加深入的語文教學理論研究和教育理論實踐分析,進而不斷深化學生對于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學習以及正確人生觀的感悟。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目標,老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基本準確了解了文言文的內容之后,要根據文言文的具體寫作形式特點,讓高中學生學習這些作者的具體寫作表現(xiàn)手法,然后對這些課文內容進行一些深入性和文化性的挖掘,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從而強化學生的文化感知能力。比如,對于古代文言文《荊軻刺秦王》,要充分結合當時的文化歷史背景以及民族英雄主義氣概,進行深入的歷史文化內涵挖掘,才能更深入理解其中的內容,提升學生對那段時期的歷史文化感知能力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在我國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與實踐引導下,在初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意識。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初高中語文文言文銜接課堂教學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怎樣有效增強文言文審美教學的課堂有效性,也成為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高一學生正處于審美價值觀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培養(yǎng)學生在審美上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要遵循高一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例如,對于名篇《離騷》,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紀錄片或者電影,營造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文字感受文言文美學,同時形成直觀化的印象,從而提升學生對這篇文言文的審美感知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在當前高一語文學科文言文銜接教學中仍然普遍存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教師通過充分整合語文學科的教學資源,可以充分滿足高中學生多種的語文學習需求,豐富我國現(xiàn)代初高中語文學科文言文銜接教學課程體系,提升初高中語文學科文言文翻譯能力,促進初高中語文學科文言文銜接教育教學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高一語文文言文銜接教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基盛,初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教學銜接初探[J].考試周刊,2018(21):66.
[2]陳建聯(lián).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高中語文文言文銜接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 2019, 000(0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