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
隨著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德育教育也被逐漸提上了日程。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只一味看重學生成績。這就導致不少學生心理素質(zhì)不夠高,遇到挫折很容易輕言放棄,也不具備相關的能力素養(yǎng),使很多學生成了書呆子,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文以載道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語文課文的價值,并積極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這才能有效推進德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的優(yōu)勢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基礎科目之一,具備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小學語文教材課本中選取的課文大多具有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特質(zhì),蘊含著深刻人生哲理和道德思想,即便是部分國外文學,也能達到豐富學生思想、開闊學生眼界、增長學生見聞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索語文的奧秘,去深入挖掘語文課文的價值,可以有效實現(xiàn)文以載道,落實立德樹人。教師的目光不用局限于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還可以積極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積累閱讀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世界,能夠用理性的思維去全方位地看待不同事物或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就能樹立,人格也能得以健全。
二、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現(xiàn)狀
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較為困難,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生們對于道德這方面的理解較淺,且學生們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所以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在現(xiàn)階段過程中開展起來較為困難,且效率也較低。
在許多學校的教學中,德育始終沒有被重視。德育沒有一個標準來進行考核,所以學生們在完成德育學習之后,教師不能立即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結果進行評價,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以現(xiàn)階段的小學德育教學開展起來比較困難。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載道”“樹人”新模式
(一)從課內(nèi)教材入手,實現(xiàn)立德樹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教育向來是與教書育人分不開的,兩者需要共同落實,共同發(fā)展,才能充分發(fā)揮教育應有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實現(xiàn)文以載道、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就可以從目前小學語文教材課本入手,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徹在語文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課文的內(nèi)涵價值,這樣就能夠有效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述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大自然的聲音》這一篇課文的時候,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樹立生態(tài)意識,知道大自然與人類應該和諧共處,這樣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教師在講述課文的時候,就可以借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看一看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去傾聽一些大自然特有的聲音,比如潺潺的溪流聲,小鳥鳴叫歌唱,蟋蟀和青蛙的叫聲等等。教師可以從大自然入手,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自然的魅力,從而為學生逐漸樹立環(huán)保意識,實現(xiàn)立德樹人。
(二)從課外閱讀入手,實現(xiàn)立德樹人
受教材篇幅所限制,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內(nèi)容并不多,還有部分是名著節(jié)選,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課文有限,也無法全面理解文本內(nèi)蘊含的情感價值和主題思想。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課文閱讀入手,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延伸,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還能豐富學生的思維和眼界。
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當前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理解能力,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如《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這一類的童話故事,也可以選擇合適的繪本,還可以選擇一些課文內(nèi)節(jié)選的名著,如《三國演義》。當然,小學階段的學生直接看《三國演義》會有較大難度,所以教師可以選擇白話版或是在網(wǎng)絡上搜索相關動畫視頻,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人物特征,從而讓學生明白,想要成功就需要像劉備一樣寬容仁德。
(三)在教學活動當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
除了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品質(zhì),教師應該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進步成長。故而,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人生觀。只有讓教師變得足夠優(yōu)秀,在開展語文教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時,學生才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榜樣作用,要關愛學生,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大方端莊積極向上,學生才會在不自覺的模仿中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手段多樣化。
1.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品質(zhì),教師就應該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進步成長。故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人生觀。只有讓教師變得足夠優(yōu)秀,在開展語文教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時,學生才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榜樣作用,要關愛學生,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大方端莊積極向上,學生才會在不自覺的模仿中成長。
比如在日常教學活動積極開展富有特色和趣味性的活動,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學習情境,這樣就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并從中進步成長。比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父親、樹林和鳥》這一篇課文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回憶父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心。之后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做手工活動,自己制作小鳥和樹木模型,這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進一步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品格修養(yǎng)
教師可以在課本知識的傳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一些人文精神,在日常的教學中以及管理中都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zhì),讓學生愿意認真學習,踏實苦干。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也喜歡利用小聰明偷懶。就目前現(xiàn)狀來看,各個學校的學生都存在抄作業(yè)、抄答案等不良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踏踏實實學習,教師要讓學生用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習。即在學習時不能為了偷懶而省略必要的課后練習,或是直接看參考答案、詢問同學,而要認真思考每一個步驟,要理解最后的答案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具備語文精神和人文修養(yǎng),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傳授學生理論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可以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注重語文文學的融入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利用小學語文教學實現(xiàn)“文以載道,立德樹人”。教師要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穿到課內(nèi)外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新語文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