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濤,劉 聰
(1.內(nèi)蒙古包頭市第六醫(yī)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40;2.包頭國際旅行衛(wèi)生保健中心,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出現(xiàn)精神、行為和情感障礙,其社會功能明顯降低[1]。精神分裂癥同時具有較高復發(fā)率,患者需要長期遭受疾病和心理的困擾。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是病程長期遷延,機體抵抗力差的,因此在精神分裂癥影響下其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狀態(tài)更加容易受到干擾。親情支持、心理暗示在精神疾病治療中經(jīng)常使用,因此本次重點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中采取親情支持聯(lián)合心理暗示的作用價值。
本次研究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例數(shù)為60人,收治時間為2017年8月~2019年12月。樣本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相關規(guī)定,年齡≥60歲;同意本次干預措施;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顯著軀體障礙和溝通障礙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據(jù)原則將以上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30例患者中包括18例男性患者以及12例女性患者,年齡為60~75歲,中位年齡(68.2±1.5)歲,病程2~11年,平均(4.2±1.5)年;觀察組16例男性患者以及14例女性患者,年齡為61~74歲,中位年齡(67.0±1.0)歲,病程2~9年,平均(4.1±0.3)年,分析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相應的結果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在臨床采取一般性藥物治療,利培酮口服液(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每次服用1 mg,1次/d,治療2周后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適當增加藥量至2~5 mg/d。而觀察組加入親情支持聯(lián)合心理暗示。(1)親情支持。治療過程中醫(yī)師與家屬溝通,指導家屬多與患者溝通交流,給予其相應的情感呵護,根據(jù)患者喜好提供相應的科學營養(yǎng)支持,增強抵抗力?;颊哌M食過程中,家屬應在旁邊協(xié)助,避免其出現(xiàn)嗆咳等狀況。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陪伴患者觀看電影等節(jié)目,與其他家屬定期進行視頻交流,積極開導,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對于行動不便患者需要加強陪同,協(xié)助其進行肢體活動以及按摩等,讓其充分感受親情關懷。(2)心理暗示。每次查房或者治療時給予患者充分心理暗示,協(xié)助其樹立治療信心,當治療取得一定成效后要及時告知患者,通過鼓勵性語言等方式讓其充分認識到積極治療的理想狀況,幫助患者盡可能恢復對疾病的自知力。叮囑患者可適當閱讀書籍、音樂等方式緩解心理壓力。
1.3.1 焦慮及抑郁判斷[2]
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得分越高說明精神狀態(tài)越差。
1.3.2 生活狀況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進行評價,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3]。社會功能采取精神病人社會功能量表(SSFPI)對患者社會功能進行評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動性、社會性活動技能等,得分范圍4~48分,得分越高說明社會功能越高[4]。
相關數(shù)據(jù)納入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SPSS 20.0中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分析;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不同的治療方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組別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3.3±1.2 25.2±3.1 40.0±1.2 13.2±1.1對照組 43.3±1.3 32.2±3.5 40.1±1.5 25.6±2.3 t值 0.036 3.36 0.001 6.35 P值 0.096 0.24 1.15 0.010
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狀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狀況對比(±s,分)
組別 ADL SSPI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3.6±4.1 62.2±6.1 25.6±8.2 30.3±8.4對照組 32.9±4.3 51.5±6.0 25.0±7.2 27.2±2.5 t值 0.096 5.25 1.02 1.96 P值 0.185 0.024 0.058 0.042
精神分裂癥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均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其可導致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增加社會負擔。以往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只注重藥物控制癥狀,對社會功能及心理影響關注少,藥物不良反應及患者對疾病的自知力差使得患者服藥依從性差嚴重影響疾病預后,降低治療效果。
隨著治療模式改變,藥物治療聯(lián)合心理干預成為治療重點。親情支持是通過建立親情關系網(wǎng),使得患者充分感受家庭成員帶來的溫暖,樹立生活信心;心理暗示是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通過不斷給予患者正能量的暗示,幫助其消除負性心理,樹立積極心態(tài)建立治療信心。崔利娟等在研究親情支持聯(lián)合心理暗示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作用價值中,在一般治療基礎治療之上加入親情支持+心理暗示經(jīng)以上干預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明顯緩解,以此說明采取該種干預可明顯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同樣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采取親情支持聯(lián)合心理暗示干預措施,結果該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好轉,生活質(zhì)量獲得顯著性改善,進一步治療模式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老年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中加入親情支持聯(lián)合心理暗示可明顯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