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芬,蔣麗平,呂傳賢,藍春艷,楊小明
(廣西水電醫(yī)院內(nèi)一科,廣西 南寧 5302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且比較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可達4%~10%,嚴重危害身心健康[1]。但糖尿病足相對于其他并發(fā)癥而言,較容易識別與預防,只要做好患者健康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降低此病發(fā)生率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根據(jù)ABI篩查結果對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分級健康指導后,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行測定踝肱指數(shù)(ABI)篩查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齡45~80(67.35±7.41)歲;病程2~15(7.36±1.28)年。納入標準: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關于糖尿病足診斷標準[2]:①足部無明顯潰瘍;②未合并糖尿病腎??;③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④意識清晰,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⑤患者及其家屬已知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足部有明顯潰瘍者、合并其他糖尿病并發(fā)癥者、嚴重心血管疾病者、意識障礙者。本研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認可下實施。
1.2.1 糖尿病足篩查方法
在檢查時,觀察患者足部皮膚顏色、有無畸形;神經(jīng)功能檢測利用人體表面溫度儀、音叉、細針、10g尼龍絲進行;篩查下肢血管采用HUNTLEIGH-MD2型多普勒超聲儀進行,主要檢測ABI,通過測量踝部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肱動脈收縮壓獲得踝部動脈和肱動脈壓比值。ABI檢測方法:患者取仰臥位,于上臂綁上血壓袖帶并充氣,將超聲探頭探入肱動脈博動處,持續(xù)充氣直至動脈博停止跳動;緩慢放出血壓袖帶氣體,用探頭重測動脈搏動,記錄此時所得血壓指數(shù);踝部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收縮壓測量方法同上,測量人員在檢測時可將手搭在患者踝部,超神探頭置于踝部相應動脈部位上,均勻充氣與放氣,準確記錄各數(shù)據(jù)。ABI指數(shù)范圍:0.90~1.30為正常,0.80~0.89為輕度風險,0.50~0.79為中度風險,<0.50表示高度風險。
1.2.2 分級健康指導
根據(jù)ABI檢測結果,對存在糖尿病足風險的患者實施分級健康指導,方法如下:①輕度風險患者:囑患者每3個月定期檢查1次糖化血紅蛋白;每6個月行足部系統(tǒng)篩查1次;糖尿病專科護士每月電話隨訪指導患者進行1次足部護理,可建立相關微信群、QQ群等,以便推送糖尿病足病理發(fā)展、足部護理等視頻和實例圖片,使患者意識到該病的危害性,做好預見性防護措施;囑患者改進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合理飲食、作息、運動,要求其每月固定隨診。②中高度風險患者:要求患者定期每3個月進行1次足部篩查,日常應穿舒適柔軟鞋襪,以免足部損傷,勿用37℃溫水泡腳,避免足部燙傷;糖尿病??谱o士固定每周電話、微信等隨訪患者,并要求患者每周回院隨診,根據(jù)足部外觀檢查及足部護理效果再展開二次教育與指導,告知患者足部潰瘍應及時就診,指導其日常堅持足部鍛煉。鍛煉方法:甩腿運動:一只腳墊高2 cm,一手扶椅子靠前,另一只腳前后甩動10次左右,另一只腳相同。座椅運動:雙臂交叉于胸前,坐下、起立,重復10次。
隨訪6個月,采用我院自制調(diào)查問卷形式對患者進行調(diào)查,包括對糖尿病足護理、足部檢查方法、足部常見問題、肢體循環(huán)鍛煉措施等內(nèi)容,每項分值為0~100分,及格(60分)即可判定為知曉,統(tǒng)計及格人數(shù)占比。比較指導前與隨訪6個月后患者糖尿病足危險程度改善情況,包括正常、低危足、中危足、高危足。
采用SPSS 20.0軟件計算研究數(shù)據(jù),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若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經(jīng)ABI篩查發(fā)現(xiàn),120例患者中ABI指數(shù)為0.90~1.30的有90例,0.80~0.89的有15例,0.50~0.79有9例,<0.50有6例。
隨訪6個月后發(fā)現(xiàn),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足部檢查方法、足部常見問題、肢體循環(huán)鍛煉措施等知識的知曉率 明顯高于指導前(P<0.05),見表1。
表1 指導前與隨訪6個月后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n(%)]
隨訪6個月后發(fā)現(xiàn),患者糖尿病中危足與高危足占比均明顯低于指導前(P<0.05),見表2。
表2 指導前與隨訪6個月后糖尿病足危險程度比較[n(%)]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治療的關鍵在于盡早篩查、預防,早期預防與診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ABI是臨床篩查糖尿病足常用方式,此法篩查準確性高,臨床醫(yī)生可根據(jù)篩查結果對患者實施健康指導,有效降低疾病發(fā)生風險?;诖?,本文結合了來我院行ABI篩查患者的糖尿病足篩查結果,對其實施了分級健康指導,并隨訪6個月觀察,結果顯示,指導后患者對糖尿病足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指導前(P<0.05);且指導后患者糖尿病中危足、高危足占比均低于指導前(P<0.05);說明分級健康指導能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的相關認知,增強患者自護能力,進而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發(fā)生。這是因為分級健康指導能根據(jù)不同風險級別患者實施不同健康指導,對于低危風險患者,其主要通過加強血紅糖化蛋白檢測、足部護理干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等來進行指導與教育,以避免足部破潰;而針對中重度風險患者,其主要強調(diào)定期足部篩查、加強生活指導與足部鍛煉等來展開教育和指導,根據(jù)患者每周隨診結果進行再教育與再指導,從而降低糖尿病足風險。
綜上所述,根據(jù)ABI篩查結果對患者實施分級健康指導,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相關知識的認知,增強患者自護能力,降低糖尿病足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