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趙雪梅,劉聰敏
(1.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北 石家莊 050100;2.石家莊市第十九中學醫(yī)務室,河北 石家莊 050100;3.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輸血科,河北 石家莊 050100)
放射性肺炎是指正常的肺組織由于接受放療后的急性炎癥反應,通常發(fā)生于胸部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等放療后,其發(fā)生率約在20%左右[1-2],癥狀主要有刺激性干咳、胸悶、氣短、低熱等,影像學多表現(xiàn)為毛玻璃影,斑片影或纖維條索影等。目前的臨床治療主要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抗生素,同時加用止咳、化痰、擴張支氣管等藥物對癥處理,但整體效果仍不理想。中醫(yī)對該病的治療呈現(xiàn)出一定療效,但目前中醫(yī)對該病的認識及治療各家說法不一,在這里我們從血瘀的角度認識并治療該病,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給大家,利于全面認識該疾病。
將2017年8月~2019年7月來我科就診的復合診斷標準的患者4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8例,對照組18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上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腫瘤放射治療學》[3]中有關的內(nèi)容來制訂:(1)具有胸部、肺部放射治療史;(2)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了咳嗽、氣喘、胸悶、呼吸困難等,體征主要包括了肺部干啰音、濕啰音等。
分級標準:參照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xié)作組所制訂出來的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
0級:沒有變化;Ⅰ級:輕度干咳或是用力性呼吸困難;Ⅱ級:需要麻醉類藥物、止咳類藥物的持續(xù)性咳嗽/輕微活動時呼吸困難但是靜息時消退;Ⅲ級:麻醉類藥物、止咳類藥物無效的十分嚴重的咳嗽或是休息時呼吸困難/靜息時氣短/需要間歇性吸氧或是激素治療;Ⅳ級:呼吸功能不全,持續(xù)性吸氧或是輔助性通氣五級為致命性。
(1)通過病理學明確診斷是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胸部惡性腫瘤,并接受過放射治療,且符合以上診斷標準;(2)診斷分級為Ⅰ至Ⅲ級放射性肺炎患者;(3)放射性肺炎病程三個月以內(nèi)者;(4)無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者;(5)無相關藥物過敏史者;(6)KPS評分≥60 分者。
(1)發(fā)生明顯的肺纖維化者;(2)伴有嚴重的肺部感染者;(3)伴有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者;(4)拒絕服用中藥者。
對照組:采用潑尼松口服,每次30 mg,每日3次,鹽酸氨溴索片60 mg,每日三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血府逐瘀合葦莖湯方:當歸10 g,生地10 g,桃仁10 g,紅花10 g,赤芍10 g,川芎6 g,牛膝10 g,柴胡10 g,枳殼6 g,桔梗10 g,薏苡仁10 g,冬瓜子10 g,蘆根10 g。水煎服,每日一劑,兩周為一療程。
(1)參照《疾病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來制訂。痊愈:有關表現(xiàn)與癥狀完全得到消退,肺部聽診沒有出現(xiàn)干性啰音、濕性啰音,X線片或是CT檢測指出了肺部炎性陰影得到消散;顯效:有關癥狀、表現(xiàn)顯著性減輕或是消退,X線片或是CT檢測指出了陰影大部分得到消散;無效:有關癥狀、表現(xiàn)并未得到減輕甚至是有所加重,X線片或是CT檢測指出了沒有得到改善或是有所加重。
(2)放射性肺損傷分級變化:對治療前后兩組的肺損傷分級變化進行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以放射性肺損害分級標準做為計分方法,0級計分為0分,1級計分為1分,2級計分為2分,3級計分為3分
(3)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制訂出中醫(yī)證候量表,癥狀主要包括:咳嗽、氣喘、咳痰、胸痛、口干、煩躁。依據(jù)輕重程度計分分無、輕、中、重四檔,分別為0分、2分、4分、6分。
研究涉及的數(shù)據(jù)一律用軟件SPSS 22.0進行處理,[%,n]表示本次2組的計數(shù)資料,x2檢驗組間的差異性,計量資料一律采?。ā纒)表示,t代表了組間所具有的差異性,P<0.05表明具有意義。
參照放射性肺炎治療療效判定標準,中藥組有效率85.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66.7%(P<0.05)。(見表1)。
表1 2組放射性肺炎治療療效對比[n(%)]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分級積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治療后兩組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而且治療后組間比較顯示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放射性肺損害治療前后分級積分的變化(±s)
表2 放射性肺損害治療前后分級積分的變化(±s)
注:兩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P<0.05,兩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階段 n 積分治療組 治療前 28 2.16±0.34治療組 治療后 28 1.12±0.96*△對照組 治療前 18 2.21±0.38對照組 治療后 18 1.79±0.69*
在中醫(yī)證候積分方面,兩組治療前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對照組在治療前后變化不顯著(P>0.05),治療組在治療前后變化明顯(P<0.05),而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放射性肺損害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變化(±s)
表3 放射性肺損害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變化(±s)
注:兩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P<0.05,**P>0.05,兩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階段 n 積分治療組 治療前 28 22.16±3.44治療組 治療后 28 17.87±4.13*△對照組 治療前 18 21.81±3.12對照組 治療后 18 20.97±3.83**
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是放射線的物理刺激及放射生物相互作用影響人體的結果,其產(chǎn)生機制尚未明確,多存在于各種學說水平。在此基礎上針對放射性肺炎的治療也缺乏十分有效的手段,目前臨床中多采用激素加對癥治療,該病的臨床防治研究方面多集中在基因治療、細胞因子抑制及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等方面。其中對于中醫(yī)治療放射性肺炎的研究方面,中醫(yī)各家對該病的認識及治療思路各部相同,很多醫(yī)家認為肺為嬌臟,喜潤惡燥,損傷后多為氣陰兩虛證候,治療上應采用益氣養(yǎng)陰法。
通過本研究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活血祛瘀化痰的方法對治療放射性肺炎顯示出一定效果,雖然其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但為我們充分認識及治療放射性肺炎提供了部分詳實的數(shù)據(jù),利于下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