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冬婉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潮州 521000)
“骨密度”,全稱“骨骼礦物質密度”,其主要組成成分為鈣,是骨骼強度的一個主要指標,故對小兒骨密度進行檢測能較直接反映體內鈣營養(yǎng)狀態(tài),并能確定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骨原料的吸收與攝取狀況,同時也是評價治療效果及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1][2]本研究對3~9個月齡嬰兒骨密度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并依情況實施早期干預,以便更好開展兒保工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兒保門診進行常規(guī)體檢的5~6月齡嬰兒。
排除標準:因早產、母妊娠期疾病對嬰幼兒骨密度存在影響、甲狀腺功能異常、嚴重肝腎疾病、先天性疾病等。
骨密度檢測方法:采用泰安康宇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HL-3302C超聲波骨密度分析儀,由兒保門診專人按其操作規(guī)范要求,首先暴露小兒非優(yōu)勢側手前臂,然后將手臂放松擱置在桌面上,手掌伸直垂直于桌面,手心對著操作人員,精確定位橈骨前1/3處為SOS測量點,該點位于肘部與中指頂端距離的中點位置上,最后標記測量點,探頭涂超聲耦合劑在掃描區(qū)域輕施壓力進行檢測。骨密度儀自動計算測試數(shù)值(Z值),按亞洲兒童數(shù)據庫作為參考標準1分鐘讀取Z值結果為骨強度的評價。
Z值0為標準均值,Z值-1-+2為骨質正常;Z值-1--2為輕度骨質缺乏;Z值-2--3為中度骨質缺乏;Z值<-3為重度骨質缺乏。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6月齡嬰兒共檢測骨密度426人次,骨質正常者242人,占56.8%;輕度骨質缺乏者180人,占42.3%;中度骨質缺乏者4人,占0.94%,重度骨質缺乏者0。
針對輕-中度骨質缺乏者184人分別進行單獨補充維生素D3、戶外2 h日光浴、沐浴后被動操訓練;多種綜合治療措施等實施干預,治療3個月回訪復查結果見表1。
表1 有效率比較
其中對204例5月齡嬰兒追查其母孕期補充元素鈣和維生素D3復合劑情況見表2。
表2 骨質正常率
這些年中國大地已步入經濟振興的新時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兒童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認知上進一步提升。超聲骨密度分析儀是一種通過超聲波在骨骼里以傳播速度的差異來反應骨密度,從而了解骨骼強度、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新型檢測手段[1]。人體的鈣質約95%以上沉積在骨骼中[2],影響骨密度最直接的生化因子是體內鈣和維生素D的代謝[3]。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超聲骨密度檢測分析,能較直觀的觀察到不同年齡段小兒骨密度情況,早期發(fā)現(xiàn)骨質缺乏情況。由表1可見,及時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多種綜合干預治療組有效率明顯上升(P<0.05),提示維生素D3攝入、戶外日曬、被動操訓練等能促進骨骼鈣化,提高骨密度,與既往研究結論一致[4-5]。由表2可見,孕母補充元素鈣和維生素D3復合劑組骨質正常率明顯上升(P<0.05),提示孕母的攝入可能為胎兒骨鈣儲備的主要途徑,有助于嬰兒出生后骨骼健康發(fā)育奠定良好基礎[3]。作者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綜合治療組經指導干預仍存在少數(shù)骨質缺乏者,個別比治療前有好轉,還須加大骨密度相關影響因素的基礎研究,曾翠萍研究結果顯示為增強嬰兒骨強度,除日照、鈣D3補充的同時,盡量對嬰兒進行游泳保健,對骨強度有顯著影響[6]。
綜上所述,兒保門診開展小兒超聲波骨密度分析儀檢測,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逐步呈現(xiàn)替代X線、血鈣檢測等作用趨勢[2],無疼痛、無創(chuàng)傷、小兒易依從,為早期防治,指導干預提供參考,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