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蘭
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開展情境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實踐操作能力。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大部分高中生已經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對身邊的事物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因此,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共鳴,把生活中熟悉的場景代入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應多引導學生留心生活,關注身邊的細節(jié),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發(fā)掘高中生物學習的意義和實用性。
例如,在教學“植物生長素”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有些住戶為了讓自己的花受到更多的太陽光照,就把花盆放到了窗戶外面的架子上,但是花盆從陽臺上掉落傷人的意外現象頻繁發(fā)生。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許多小區(qū)禁止住戶將花盆放在窗臺外邊。根據教師的描述,學生能夠在腦海當中想象出具體的情景。有的學生猜測,是不是因為住戶在澆水過程中不夠均勻,導致花盆一側長期過重,久而久之,就會因為重量不均勻而掉落;有的學生說,也可能是施肥不均勻,導致花盆土壤靠窗位置堆得較高,受到風力的影響而導致墜落。當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之后,教師引入本課教學內容:植物的向光生長性。讓學生明白綠色植物會向著有光的方向伸展,從而導致受光照的外側枝葉過于茂盛,久而久之會因為外側過重的枝葉而導致花盆墜落。學生能夠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了解生活中的常識,并進行合理解釋,從而達到高中生物學習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問題型教學情境
發(fā)現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問題并展開思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問題型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還能迅速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教學“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思考問題:人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分哪幾個部分?你們認為中樞神經與神經中樞是兩個相同的概念嗎?人腦以及高等動物的神經中樞指的是什么?第一運動區(qū)是指哪個部分?它有哪些功能特征呢?要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學生需要自主預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為了回答以上提問,就必須要在課程開始之前通讀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在認真閱讀教材后正確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能夠了解本堂課的知識,進而更加容易理解教師教學的內容。
教學實踐表明,那些有預習習慣并且預習效果很好的學生,通過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進行自我檢測,在聽課時重點關注回答錯誤或者不清楚答案的問題,做到學習有側重點。教師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高中生物教師要具備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的能力,能夠設計出新穎且有吸引力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知識。多媒體課件能夠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生物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生物學習的有效開展。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開展動畫演示和模擬實驗,能夠有效降低生物學科教學難度,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認知能力。
例如,在教學“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草履蟲的圖片和顯微鏡下草履蟲的結構,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并結合教材內容說一說草履蟲的特征,通過觀察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分析這種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特點。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模式能夠為高中生物教學增添活力,同時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教學模式的時候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個性化設計,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為學生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情境中快樂學習。
(作者單位:江西省全南中學)
責任編輯:閔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