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宇
(中共重慶市涪陵區(qū)委黨校 科研辦, 重慶 408000)
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解決了革命時期黨怎樣領導人民奪取政權的問題,“加上它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無產階級政黨在革命和建設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執(zhí)政黨建設的問題,因而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時代價值”[1]。列寧建黨思想幫助了其他國家共產黨的建立和發(fā)展,其執(zhí)政黨自我革命思想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黨建質量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肩負著維護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重大歷史任務,而革命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革命包括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革命和改造主觀世界的自我革命。唯有進行徹底的自我革命,才能使布爾什維克成為無產階級最先進的部隊。
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內在規(guī)定性。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永葆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和純潔性的政治本色。列寧認為,為了純潔黨的隊伍,必須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1921年2月,俄共(布)的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大力增加黨校,并且為黨校專門配備專任講師。此后,俄共(布)中央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普及中級黨校,調整和鞏固黨政干校網,責成黨的基層領導人要把擔任黨校講師作為一項極端重要的義務。在理論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列寧主張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一是通過出版馬克思主義原著、創(chuàng)辦理論刊物和設立馬克思主義研究班等,加強黨員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二是堅持分層次教育,通過舉辦新黨員短期培訓班,通過黨報黨刊宣傳黨的綱領等措施,向黨員積極灌輸理論,為黨的自我革命筑牢思想根基。
為了維護黨的純潔性,列寧高度重視黨員質量問題,并進行了系統(tǒng)的探索與思考。在列寧看來,執(zhí)政之后黨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不亞于奪取政權,只有最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并且真正為黨和國家無私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主義者,也是黨真正需要的人。為此,列寧提出了著名的“黨員質量重于數(shù)量”的論斷。為了確保黨員質量,保持黨的純潔性,列寧主要從“入口”和“出口”進行了實踐探索。一是把好黨員的“入口”關,延長黨員預備期。列寧在給莫洛托夫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延長黨員預備期的建議,“現(xiàn)在的一些黨員修養(yǎng)水平很差,所以我極力主張必須延長預備期,同時責成組織局擬定一些條例并嚴格執(zhí)行”[2]328。顯然,列寧主張延長預備期的目的是加強對入黨者的黨性考驗,嚴格黨員選拔條件。二是及時將不合格黨員清除出黨。由于黨成為執(zhí)政黨后,一些機會主義者和思想不純的人會加入黨組織,這就會影響到黨的肌體的健康,因此必須善于清洗自己的隊伍,以純潔黨的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是檢驗黨員黨性的試金石,列寧要求不能上前線的黨員都應該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對于拒不參加義務勞動的黨員,最高可以給予開除黨籍處分。通過清黨,黨員數(shù)量雖然減少了,如1921年的清黨,僅開除黨籍的黨員就多達17萬,但從整體上看,黨的戰(zhàn)斗力反而增強了。
只有加強黨的紀律,才能保證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成為推進蘇維埃國家建設的領導力量,鐵的紀律也是維護黨中央權威的重要途徑。列寧認為,應該隨時同違反黨的紀律的人和事作堅決的斗爭。針對加米涅夫等人違反黨章規(guī)定,沒有經過黨中央同意直接與孟什維克黨妥協(xié),接受孟什維克黨所謂建立“新政府”的行為,列寧堅決與這些違反黨的紀律的少數(shù)人決裂,不讓其影響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性。
十月革命勝利之后,俄共(布)對內面臨著黨內派別活動和斗爭,對外面臨著惡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列寧強調:“無產階級實現(xiàn)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zhàn)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盵2]245執(zhí)行黨的紀律的關鍵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這也是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對于維護黨中央權威,貫徹執(zhí)行黨的各項紀律,對于克服無政府主義、分散主義,保證全黨對各項工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保證黨對群眾和革命運動的領導都有著強有力的保障作用。列寧還提出了實行鐵的紀律所應具備的條件,即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對革命忠誠,必須善于同無產階級勞動群眾聯(lián)系、接近,必須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正確等。
深化國家機關政治體制改革,是加強和改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領導力量的需要,也是推進自我革命的動力來源。列寧批判了資產階級虛偽的民主,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經濟地位存在顯著差異,經濟地位的差異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形式上的平等掩蓋了資本主義實質上的不平等。在對資本主義體制批判的基礎上,列寧認為,真實性和保障性是平等的真諦,要解決歷史上的不平等問題,就必須賦予人群群眾廣泛的權利,包括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等。同資本主義社會相對立,蘇維埃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一切平等的權利。社會主義民主政權就是要消除歷史上所有的不平等和不民主現(xiàn)象,讓人民群眾在一切領域實現(xiàn)平等。實際上,也只有依靠蘇維埃來管理國家,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才能徹底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
列寧強調,要從普通工人和農民中選拔人員來擔任國家機關工作,因為普通工人和農民中蘊含著大量的組織和管理人才。蘇維埃的法律規(guī)定,蘇維埃機構是全體勞動者都可以參加的。列寧還明確提出了改革國家機關的任務,把建立在社會主義人民自治基礎上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人民政權”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為此,列寧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參與國家政權管理的改革措施,如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水平,加強黨的機構改革,擴大中央委員的人數(shù),從普通工農群眾中吸收數(shù)十名中央委員,不斷改善黨的領導機構等。
列寧在領導俄共(布)建設和鞏固蘇維埃國家政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我革命內容,成為列寧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思想理論成果。
與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一脈相承,列寧認為黨要始終堅持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堅持黨的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一致性,堅決反對一黨私利。在領導俄共(布)為俄國勞動人民爭取解放和幸福的斗爭過程中,列寧堅持人民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堅決反對執(zhí)政后企圖以執(zhí)政黨的身份和地位獲取特殊權力、謀取不正當利益。他指出:“讓黨員享有優(yōu)先權是一種弊端,因為這樣做,騙子就會混進黨內來。”[3]執(zhí)政黨的黨員大多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如不將黨員置于紀律、法律的嚴格監(jiān)督之下,某些意志薄弱者就會被腐蝕,進行以權謀私和違法亂紀的活動。1922年3月,列寧得知莫斯科市委庇護犯罪的莫斯科市蘇維埃中央住宅管理處負責人和公用事業(yè)局局長等黨員干部時,非常氣憤。他隨即給中央政治局寫信,并嚴厲指出:“執(zhí)政黨竟庇護‘自己’的壞蛋!!真是可恥和荒唐到了極點?!盵2]333可見,在列寧心中,任何領導人都不能有任何特權。對于反對特權主義,列寧是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和其他中央委員一樣,薪金是每月500盧布。在執(zhí)政幾個月后,人民委員會私自將他的薪金提高到每月800盧布,列寧對此提出嚴厲批評,指出這是公然違法行為,并要求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俄共(布)不僅面臨著領導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鞏固新生政權、管理國家、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艱巨任務,而且也面臨著自身建設的一系列問題,官僚主義就是其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列寧指出,官僚主義“不僅在蘇維埃機關里有,而且在黨的機關里也有”[4]。列寧認為,黨員在擔任中央和地方的領導工作以后,如果長期脫離群眾和黨組織的監(jiān)督,就會產生官僚主義,由社會的仆人變?yōu)樯鐣闹魅恕?/p>
列寧認為,官僚主義這種膿瘡,是破壞黨聯(lián)系群眾的嚴重障礙。在俄共(布)即將成為執(zhí)政黨之前,列寧就向全黨和黨的工會負責人發(fā)出了警告:“我們政治組織和工會組織內的公職人員是受到了資本主義環(huán)境的腐蝕(確切些說,有被腐蝕的趨勢),是有變?yōu)楣倭诺内厔?,也就是說,是有變?yōu)槊撾x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享有特權的人物的趨勢?!盵5]俄共(布)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列寧又提醒共產黨員不要變成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官僚主義者。列寧之所以會如此尖銳地提出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俄共(布)在執(zhí)政以后,在黨群關系方面,出現(xiàn)了許多令人擔憂和無法容忍的問題。一些共產黨員迷戀于過去的經驗,不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去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而是驕傲自大、故步自封、剛愎自用、過分醉心于行政手段,常常以強制手段對付群眾。這些人養(yǎng)尊處優(yōu)、以權謀私,不關心群眾疾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了個人特權,用來為自己撈好處。顯然,驕傲自大、官僚主義、特權思想已經開始危害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并且像“膿瘡”一樣侵蝕著黨的肌體,嚴重影響著黨和群眾的關系。
列寧還分析了黨和蘇維埃政權機關內產生官僚主義的原因,即經濟文化上落后、制度不健全及地主資產階級的影響等。列寧認為,貪污受賄是國家機關人員面臨的“三大敵人”之一。他還指出,對貪污受賄的干部,“對共產黨員的懲辦應比對非黨人員加倍嚴厲”[6]633。為了防止蘇維埃成為一個官僚主義機構,列寧特別重視工農檢察院的改革和建設。晚年的列寧非常關心蘇維埃政權是否能夠堅持下去,最擔心的是國家政權機關的變質問題。列寧對工農檢察院進行改造的目的,就是要加強對黨的中央委員會的監(jiān)督,以減少中央委員會里純粹因個人原因或偶然情況對黨造成的不利影響。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才是不可戰(zhàn)勝的。成為執(zhí)政黨以后,黨面臨“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7]。在列寧看來,黨不是狹小的密謀組織,而是同廣大人民群眾及其組織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群眾性的黨?!傲袑幨冀K把建立一個‘為群眾服務’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作為建黨目標。”[8]列寧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提出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原理。1920年5月1日,列寧還帶頭發(fā)起了星期六義務勞動,不僅帶動了廣大黨員踴躍參加,很多非黨群眾也自愿加入其中。列寧深知,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億萬人民的支持是其鞏固執(zhí)政地位的重要保證,共產黨員“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6]682。因此,布爾什維克全體黨員要和群眾融為一體。
列寧開創(chuàng)了黨的領導干部處理群眾來信和接待群眾來訪的先河。為了不使執(zhí)政黨脫離人民群眾,列寧吸納了巴黎公社的監(jiān)督制度,將群眾來信、來訪作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舉措之一,把黨的領導干部親自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上升到黨內政治生活的高度。列寧認為,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是執(zhí)政黨了解群眾、獲得群眾信任的重要方式和載體,是執(zhí)政黨掌握群眾情緒、實現(xiàn)黨群有效溝通的重要手段。基于對群眾來信、來訪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列寧以身作則,以高度認真和負責的態(tài)度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列寧專門在自己的辦公室設立了接待室,先后接待了數(shù)百名來訪者。這些來訪者有工人、農民和一般黨員干部,由于來訪者眾多,列寧的接待室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為了讓反映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及時的處理,列寧對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做了制度性的安排。他先后起草和制定了《對俄共(布)關于對待非黨工人態(tài)度問題的信稿的補充和修改意見》《關于蘇維埃機關管理工作的規(guī)定》,要求對群眾的來信、來訪答復要及時、準確,如果工作人員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敷衍了事,群眾可以向上級申訴。
是否有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并且不斷加強理論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其自我革命的思想源泉。列寧執(zhí)政黨自我革命思想是列寧建黨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我革命思想形成的過程中,不僅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也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基本經驗和教訓,借鑒了普列漢諾夫的黨建思想。當然,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列寧執(zhí)政黨自我革命思想的根本理論淵源,也是列寧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的理論源起。
列寧并沒有死板地、機械地學習和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論述,他從俄國實際出發(fā),敏銳地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帝國主義發(fā)展不平衡的規(guī)律,提出了社會主義有可能在資本主義鏈條薄弱環(huán)節(jié)取得突破的結論,經過大膽探索和創(chuàng)新,最終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歷史證明,這個論斷是符合俄國實際的,是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必然勝利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列寧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工農聯(lián)盟思想,提出了工農聯(lián)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最高原則。馬克思、恩格斯總結的巴黎公社失敗的一個重要教訓是工人沒有與農民結成廣泛深厚的聯(lián)盟。為了實現(xiàn)和鞏固最廣泛的工農聯(lián)盟,列寧強調必須吸收農民參加蘇維埃政權。此外,由于俄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人民群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既缺乏參與國家政權管理的欲望,又缺乏管理國家政權的能力。為此,列寧認為應該大力發(fā)展教育文化事業(yè),俄共(布)要用革命的理論武裝群眾,提高群眾覺悟,號召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蘇維埃建設和政權管理,確保蘇維埃讓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
為了提高執(zhí)政水平,列寧向俄共(布)提出了不斷學習的要求。首先,列寧號召俄國革命者和知識分子向馬克思學習,學習馬克思那決不因革命暫時失利而垂頭喪氣的堅忍不拔的精神。黨員同志們必須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必須把學習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學習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品質,不學習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從全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產生出來的典范”[6]284。其次,為了發(fā)展蘇維埃的經濟,列寧還號召大家認真學習經濟核算。學習建設經濟、學習管理企業(yè)、學習恢復和經營大工業(yè)、學習理順無產階級國家與農民的關系。在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列寧都要求布爾什維克黨根據(jù)實際需要學習。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全黨開始舉辦蘇維埃學校和工人預科班,培養(yǎng)的幾十萬青年進入了國家機關,接管各級政權,改變了過去沙皇的官僚式作風。為了利用資產階級專家、向專家學習管理國家和建設的知識,列寧認為,“可以通過付給我國的或從國外聘請的各方面最優(yōu)秀的專家以高額勞動報酬的辦法得到這種協(xié)助”[9]。支付這種報酬是完全必要的,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已經提上日程,只能通過付給資產階級專家高薪這種辦法來解決蘇維埃面臨的迫切任務。
列寧領導俄共(布)執(zhí)政的時間不到七年,黨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領導還沒有完全展開,他不可能對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提出系統(tǒng)論述。但是,列寧關于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思想?yún)s是非常寶貴的,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原則不僅填補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空白,而且在實踐上也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行動指南。不可否認的是,列寧始終把建立一個勇于自我革命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作為建黨目標,他的執(zhí)政實踐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建立一個服務人民的政黨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為了保證黨內團結,需要黨在組織上高度統(tǒng)一,黨組織的統(tǒng)一“已經超出了家庭式小組范圍的黨里面,如果沒有正式規(guī)定的黨章,沒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沒有部分服從整體,那是不可想象的”[2]131。在列寧看來,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是黨不可動搖的一條原則,更是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條件。
黨章作為黨的基礎性文獻和重要黨內法規(gu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列寧要求所有黨員堅決維護黨章權威,反對任何人曲解黨章,凌駕于黨章之上。盡管黨章也有不完善之處,列寧也堅持對黨綱和黨章不斷修改和完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曲解、歪曲黨章意志。列寧還要求全體黨員堅決維護黨的中央委員會的權威。黨的中央委員會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管理機構,擁有廣泛的權力。維護中央委員會的權威,對于統(tǒng)一全黨力量,取得革命勝利至關重要。1917年7月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六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明確了中央委員會的最高領導地位,為不久十月革命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1920年,俄共(布)的九大通過了設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的決定,并將其載入黨章。設立監(jiān)察委員會的直接目的,就是幫助鞏固黨的中央委員會在各區(qū)域、各部門的威信,同破壞黨內正常同志關系的言行作堅決的斗爭。列寧本人則帶頭維護黨的中央委員會的權威,從來不用自己黨內的政治地位與黨中央抗衡,堅持貫徹實行民主集中制,帶頭以普通委員身份參與中央委員會的表決投票,堅決維護黨中央決議的權威。列寧要求全體黨員和組織對于中央委員會的決議的首要態(tài)度是立即執(zhí)行,在立即執(zhí)行的前提下可以進行申訴。列寧堅決反對黨的下級組織和黨員個人非議黨中央的決議,認為這是對黨中央權威的蔑視和不尊重。因此,黨內不容許有破壞黨的團結和不執(zhí)行中央委員會決議的行為,“每個黨組織必須密切注意,決不容許發(fā)表任何派別言論”[2]296。
列寧要求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戰(zhàn)士敢于進行自我教育、敢于公開承認自己的素養(yǎng)不足、敢于對自己的不足進行自我批評。常態(tài)化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統(tǒng)一黨內意見、消除黨內分歧、修正錯誤的重要渠道。為了能夠廣泛聽取黨內外群眾的意見、建議和批評,在列寧的努力和爭取下,俄共(布)十大通過了創(chuàng)辦爭論??臎Q議,而??闹匾δ鼙闶蔷忘h內的實質性問題進行批評和爭論。
將批評和自我批評廣泛應用于黨內生活,是中國共產黨發(fā)現(xiàn)并解決黨員個人問題和黨組織問題的基本途徑。加強學習、接受黨內集中教育是發(fā)現(xiàn)問題、實現(xiàn)自我完善、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基本方式。要教育廣大黨員養(yǎng)成“不斷學習、善于學習”的好習慣,主動把學習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和重要精神追求,切實解決“不想學、不愿學、不真學、不深入學”和精神空虛化、思想空心化、身份空殼化的問題。廣大黨員要認真研讀原著,深刻領會原著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必須廣泛應用于黨內生活,讓黨員不斷克服缺點和錯誤,不斷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糾正問題,提升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凝聚力。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開展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不管是自我批評還是批評他人,要以事實為準繩,注意把握分寸,既要肯定成績,也要指出問題,不能歪曲事實,打擊報復,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二,堅持出于公心原則。批評他人,要從大局出發(fā),從組織角度考慮,對于愿意改正錯誤的同志,要既往不咎,不能抓住不放。第三,堅持與人為善原則。批評和自我批評既是解決黨內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一門藝術,其目的是團結同志、消除分歧和誤解。批評者既要講事實、擺道理,也要和顏悅色地說服對方,善意地、誠懇地批評他人,被批評者要以聞過則喜的態(tài)度誠懇地接受批評。
保持黨的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表現(xiàn)。1869年,馬克思在給恩格斯寫信時指出,無產階級運動的規(guī)律,到處都有部分工人領袖要蛻化。恩格斯考察了英國工聯(lián)的蛻化過程之后,嚴厲地批評了英國本來的工人政黨——英國工聯(lián),認為他們已經被資產階級收買了,是領取資產階級報酬的工聯(lián)。在無產階級內部,經常會受到黨內不堅定分子的腐蝕和影響,還要受到小資產階級的滲透和影響。后來,隨著各國黨內機會主義的增長,恩格斯意識到黨面臨蛻化變質的危險。為了消除這一危險,就必須及時將無藥可救的蛻化變質、腐化墮落的分子堅決清除出黨。馬克思、恩格斯在國際工人協(xié)會成立初期,就對共產黨人提出了純潔性要求,要求協(xié)會的每一個支部要對所接受會員的純潔品質負責。
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俄共(布)的社會地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成為唯一的執(zhí)政黨,這就給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持純潔性,俄共(布)才能擔負起領導人民管理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在執(zhí)政實踐中,列寧特別重視黨員質量,打擊腐敗行為,維護黨的純潔性。一方面,列寧要求加強對黨員的管理,特別是嚴把黨員入口關,嚴格黨員選拔條件,并且明確入黨介紹人必須要有三到五年的黨齡。另一方面,要及時清除黨內的不純潔分子和革命意志不堅定者。列寧領導俄共(布)在全黨范圍內先后開展了兩次清黨工作,通過對黨員進行重新登記、是否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等方式對黨員進行考察和黨性考驗,及時清除了黨內的不合格分子,純潔了黨的隊伍。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因此,要不斷提高黨員質量,才能更好地保持黨的純潔性。要嚴格把控黨員的“入口”關,對思想不純、入黨動機不端正、政治不合格的人,堅決不予以吸收;要打通黨員的“出口”機制,把喪失黨員條件、嚴重違紀違法、道德敗壞的黨員及時清除出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