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紅
12月12日,珊寶(化名)同學經(jīng)歷了最糟糕的一天。
下午語文課,珊寶不遵守紀律,我請他談談原因,他就是犟著不肯。被我教育后,他便待在教室里,放學也不回家。無奈之下,我便請來了他的奶奶,奶奶一見到他二話沒說上前就是一腳踢了過去,珊寶躲閃,奶奶踢空了,摔得人仰馬翻。珊寶情緒激動,拔腿跑出教室……
找到珊寶時,他的情緒稍微平復。我勸慰著奶奶,但仍然放心不下,就送奶奶回家并家訪,一直到晚上9點才回校。返校途中,我想起珊寶在家又是端茶倒水,又是認錯悔過,料想他必定有所改變,折騰大半天的煩惱與疲憊頓時煙消云散。
第二天自習課時,珊寶又離開座位去招惹同學,教室里又被他攪成“一鍋粥”。哪個孩子不想變好?為什么不到12小時又故伎重演呢?珊寶一定是沒有認識到他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我便與珊寶開始了一次嚴肅的談話。
“假設三年后,你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你想過是繼續(xù)讀書還是踏入社會嗎?”“沒有想過。”珊寶脫口而出。“那你是想讀書還是出校門找個事做?”“還想讀書?!边@個答復既在我的期盼之中,也在我的預料之外,看來他至少還不想破罐子破摔。
“很好!在學校里,老師都用最大的耐心教育你;進入社會,情況就不一樣了。你知道彈簧的道理吧?”“知道。彈簧壓得越低,彈起來越高。”“嗯,這只是一個方面。如果把彈簧拉得足夠長,彈簧會怎樣?”“彈簧會變成一根直鐵絲?!薄白蛱煳胰ゼ以L,晚上九點多才返校,現(xiàn)在剛好是九點多,才過去12小時,你又犯錯誤了……”聽著聽著,珊寶低下了頭。
“你知道規(guī)矩嗎?”珊寶回答:“不知道?!薄耙?guī)矩就是紀律。在學校里,有很多的規(guī)矩,比如上課有上課的規(guī)矩,下課有下課的規(guī)矩,吃飯有規(guī)矩,就寢有規(guī)矩,集會有規(guī)矩,放學有規(guī)矩。沒有這些規(guī)矩,學校的活動就無法開展,就會變得一團混亂。踏入社會,社會的規(guī)矩就包括公德與法規(guī),不遵守公德,就會被人唾棄;不遵守法規(guī),就會受到懲罰。所以,一個人只有從小遵守學校紀律,長大才能遵循公德、遵守法規(guī)。”
“怎樣遵守學校紀律?首先是敬畏紀律。你知道什么叫敬畏嗎?”珊寶同樣回答:“不知道。”“敬畏就是尊敬和害怕。課堂上隨意離開座位,就是不尊重課堂、不尊重老師的表現(xiàn)。正因為你對紀律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沒有害怕過,所以你才在課堂上為所欲為,才攪得課堂一片混亂?!?/p>
“如果你想在中考后,將繼續(xù)上學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就該敬畏規(guī)矩。這是做學生最起碼的要求——知規(guī)矩、畏規(guī)矩、講規(guī)矩。這樣也能改善你的人際關系,沒有誰會喜歡與破壞紀律的人做朋友?!?/p>
“你能做到嗎?今天周五,還有兩節(jié)課,你能做到守規(guī)矩嗎?”珊寶回答“能,謝謝老師?!鄙簩毾蛭疑钌畹鼐瞎?,離開了。接下來的每節(jié)課,我都向科任老師詢問珊寶的表現(xiàn),得到的都是正面的反饋。糾正珊寶不良的行為習慣,還需要時間,但是老師們都很期待……
看到珊寶的變化,反思這次嚴肅的師生談話,我不禁想到,教師經(jīng)常用談話的形式教育學生,要求學生“你應該怎樣”,可是沒有喚醒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很難讓學生將“你要我改”變成“我自愿改”。與珊寶的談話是一個幫助孩子剖析自我的對話,是師生共同尋找問題的根源,也許這才是促使珊寶“我自愿改”的一個直接動力。
談話是一門教育藝術。讓談話有主題、有深度、更有溫度,才能在談話中收獲教育的效果。
(作者單位:遠安縣茅坪場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