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yè)化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yǎng)造就數(shù)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shù)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shù)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苯陙?,襄陽市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培養(yǎng)造就教育家型教師的有關要求,旗幟鮮明地將“襄派教育家”成長工程列為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工程之一,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20年6月18日,中共襄陽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為公開推選的首批40名“襄派教育家”舉行了隆重的頒證儀式;2020年10月20日,《新時代教育家型教師成長規(guī)律與路徑研究——以襄陽市為例》被省教育廳立項為“2020年度重點課題”(課題編號:2020JA132)。“十三五”期間,襄陽市教育局與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培訓學院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依托北京師范大學、立足襄陽本土、分階段培養(yǎng)“襄派教育家”,每年舉辦2期各50人的高研班。截至目前,已舉辦了9期,有450名“襄派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正在努力成長為新時代教育家型教師。
咬定“一個目標”,豐富培養(yǎng)內涵。時任襄陽市教育局局長程敬榮撰文指出:“所謂襄陽氣派的教育家,就是能夠深深植根于襄陽教育這片沃土,傾情于襄陽教育事業(yè),在教學、育人、治校、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并形成獨特風格、顯著建樹的教育專家。襄派教育家的主體是杰出校長和優(yōu)秀教師?!痹凇跋迮山逃摇背砷L工程實施之初,襄陽市對培養(yǎng)主體(在職在崗的湖北名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隆中名師名校長等高端人才)、培養(yǎng)方式和考核體系等進行了規(guī)劃設計,確保培養(yǎng)實效。之所以將扎根襄陽的教育家型教師定名為“襄派教育家”,從一個側面也體現(xiàn)了襄陽教育人的智慧:一是突出襄陽本土特點,既體現(xiàn)地域特色,又響亮、大氣。襄,即指襄陽,體現(xiàn)地域,從一聲;派,氣派,體現(xiàn)氣勢、做派,從四聲?!跋迮伞薄獂iāng pài,符合音韻、音調規(guī)則,朗朗上口,響亮大氣,充滿著正能量,好聽、順暢;二是因為古義“襄”具有豐富的含義,如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zhí)心克剛曰襄、協(xié)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襄”還具有“向上、托舉”之義,這與教育使人向上、向善的真義十分契合;三是古人解釋“解衣而耕(解開衣服來耕作)謂之襄”,這與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新年賀詞“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號召非常一致;四是金文<F:\駱\政務\政務12期內文\Image\image1.png>,“襄”是手拿農具在地里挖一個個小洞,放進種子,再蓋土,這個過程形象地解釋了教育就是播種、培育的意思。這里的“派”不是“幫派”,而是“氣派”“流派”“正派”“做派”,意為“風格、特色”。綜上所述,“襄派教育家”就是具有襄陽風格、襄陽特色、襄陽情懷、襄陽氣派的本土教育家,是深深植根于襄陽教育沃土,傾情于襄陽教育事業(yè),在教學、育人、治校、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并形成獨特風格的“襄派教育名家”。
實施“三名工程”,增強進取動力。襄陽市制發(fā)《隆中名師工程實施方案》,建立“三名工程”(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培養(yǎng)評選機制,每年市級培養(yǎng)評選40名隆中名師(含名班主任)、6位名校長,并以市級為帶動,在全市培養(yǎng)評選縣級、校級名師,進而實施“萬名名師培養(yǎng)計劃”。目前,全市三級名師共 10436 人,其中市級隆中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 426 人、縣級名師 2300 人、校級名師 7710 人。在評選過程中,嚴格程序標準,確保公信力;落實待遇,強化保障力,納入市委“隆中人才支持計劃”,由市政府授予榮譽稱號并頒發(fā)證書,市財政安排專項經費,每人每月享受500元津貼;加強動態(tài)管理,保證競爭力,制定管理辦法,建立考核檔案,對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稱號及相應待遇。
完成“五項研修”,充實理論功底?!跋迮山逃摇毖行逇v經集中研修、跟崗學習、課題研究、返崗研修、課題開題與國內游學、課題答辯6個階段,包含經驗反思、視野拓展、理論提升、現(xiàn)場學習、協(xié)同培養(yǎng)、思想凝練、實踐創(chuàng)新、示范引領8個模塊,需完成“五項研修”任務,即閱讀一部教育名著、掌握一種新的教學技能或教學方法、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在報刊發(fā)表、主持一項基于自身工作崗位和教學實踐的課題研究并完成結題報告、形成一部個人教育思想專集。高研班結束以后,根據(jù)學員平時表現(xiàn)和研修任務完成情況,遵循優(yōu)中選優(yōu)的原則,幫助學員凝練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主張,按不高于20%的比例評選“六優(yōu)”,即優(yōu)秀學習體會、優(yōu)秀游學報告(含美篇)、優(yōu)秀發(fā)表論文、優(yōu)秀研究課題、優(yōu)秀成果專輯、優(yōu)秀學員。對達到公開出版水平的,資助其公開出版。
做到“六個結合”,注重科研引領。“襄派教育家”培養(yǎng)實行導師制,利用2年左右時間,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做到“六個結合”,即理論學習與名著研讀相結合、導師指導與同伴互助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跟崗學習與國內游學相結合、能力提升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現(xiàn)場指導與跟蹤服務相結合。通過課題研究,系統(tǒng)提升培養(yǎng)對象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
建立N個工作室,增強輻射效能。培養(yǎng)“襄派教育家”,更大的作用在于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引領輻射作用,帶動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名師名校長,努力實現(xiàn)“雙贏”乃至“多贏”。襄陽市要求所有的名師均要建室入室,同時通過舉辦主持人培訓班、年度考核等多種途徑加強工作室建設與管理,搭建講學研修平臺,擴增培訓效能。目前,襄陽市現(xiàn)有市級“三名”工作室100個(其中名師工作室60個、名校長工作室9個、名班主任工作室31個)、湖北名師工作室13個、1個教育部領航工程校長工作室,縣級、校級“三名”工作室正在呈幾何倍數(shù)增長,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型的研修實體,打造了良好的教師研修生態(tài)。僅2020年市級“三名”工作室就開展研修活動101次,培訓教師46182人次;送教下鄉(xiāng)12次,直接培訓農村教師3206人次,各類活動競相舉辦,讓“襄派教育家”的名氣和作用真正“香”起來。如第一批“襄派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張德蘭,通過卓有成效的省、市名師工作室活動,輻射帶動全市近百所學校的名師成長,工作室2名導師被授予“襄派教育家”稱號,1名導師被授予“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稱號,2名導師被評為湖北省第十批特級教師。18名學員相繼被評為市、縣名師,4名導師被評為正高級教師,學員主持課題研究14項,全國講學100余場,公開發(fā)表文章100多篇,其本人不僅被授予首批“荊楚教育名家”“襄派教育家”稱號,還入選教育部第二期“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學員并順利結業(yè)?!吨袊逃龍蟆吩?次報道襄陽市 “襄派教育家”成長工程的實施情況和經驗推廣。實施以來有63名學員被評為湖北省正高級教師、24名學員被評為湖北省特級教師、5名校長(教師)入選“荊楚教育名家”,2名學員榮獲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主持的課題研究、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各類獲獎等更是不計其數(shù)?!秾嵤叭惫こ蹋嘤迮山逃摇繁皇〗逃龔d評為“湖北省教師隊伍建設十大創(chuàng)新案例”,還得到了多位知名教育專家的好評。如教育管理專家、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毛亞慶說:“作為這一項目的直接參與者,作為一位指導老師,深感襄陽市參與項目培養(yǎng)的校長老師尋求專業(yè)成長的自主愿望、強烈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在共同成長?!北本煼洞髮W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春莉說:“這個項目充分地利用了北師大豐富的學術資源,引領教師針對自己目前教育教學當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以研究的思路開展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實踐研究,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探索了一條實操性很強的培養(yǎng)途徑。”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進入“十四五”,襄陽市將認真總結提升新時代教育家型教師培養(yǎng)經驗,為“建設美麗襄陽,實現(xiàn)綠色崛起”,進一步推動湖北高質量發(fā)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qū)崛起重要戰(zhàn)略支點作出襄陽教育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