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全
日本古代幾乎不怎么吃肉,主要原因是那時生產(chǎn)力不足,牲口都用來耕種莊稼,天皇和幕府讓人們相信食用牲口的輪回報應一說,只可以食用雞、鴨、兔及鳥類等。那為什么又會出現(xiàn)后來食用牛肉的傳統(tǒng)呢?主要是當時貧民吃不飽飯,有一些人被迫成為了獵戶,偷獵野豬、鹿、野牛等大型動物,把獸肉偷偷地擺上餐桌,其中一些人還用鋤頭上的金屬片把已經(jīng)切成薄片的牛肉放在火上烤,經(jīng)典日料壽喜燒就是由此而來。
壽喜燒的日文名字是すき焼き(すき焼き“ 鋤燒、犁燒”,羅馬字為Sukiyaki)。關(guān)于這個名字的中文翻譯,很多人都在吐槽其詞不達原始含意,因為“すき”所指代的漢字意思是“鋒利的、切削的、鋤頭、犁”等,日本語言中的漢字本身就是“鋤”字,中國人都知道。那又是怎么翻譯成了壽喜燒呢?坊間有很多解釋,一說是音譯, “Suki”發(fā)音就像是“壽喜”;還有一說是“すき”在日語中的含義還有同音詞“喜歡”的意思,所以應和了“喜” 字??傊?,從歷史上看來,壽喜燒絕對是化石級的日本傳統(tǒng)料理。
發(fā)展到現(xiàn)今的壽喜燒已經(jīng)不是粗制濫造的食物了,相反,已成為營養(yǎng)充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代表。現(xiàn)下的壽喜燒主要由香菇、豆腐、魔芋、蘿卜、大蔥、白菜組成,因各地風俗不一樣,有的地區(qū)也會用油麥菜代替白菜、魚豆腐代替豆腐,有的還會加入蟹肉棒、海蝦、冬筍、洋蔥、金針菇,甚至蒿子稈。喜歡高顏值美食的日本人會嚴格控制這些白、灰、綠、翠、黑的占比面積,恰好六等分一個圓圓的石鍋平面,做好的成品看起來精致美味,顏值極高。
好看又好吃的壽喜燒做起來并不麻煩,因為它就是一個日本牛肉小火鍋而已,步驟簡單,人人都可以迅速學會。首先,壽喜燒的牛肉并非生牛肉,而是油煎過的半熟的薄牛肉片。需要先在鍋內(nèi)煉化黃油,將切好的超薄牛肉片放入鍋內(nèi)翻炒至六成熟,加入白糖提色、提味,加入日本醬油、日本清酒提鮮,倒水燜煮15 分鐘即可食用。從配方和步驟可以看出,這種火鍋是非常清淡的,它沒有使用火鍋底料,使用的海鮮也比較少甚至不用,所有一切操作只為了不掩蓋鮮牛肉片的美味。當然,壽喜燒充其量只是一道菜肴,它不是主食,需要搭配米飯才能吃飽。
相信我,這種低鹽(鈉)、多湯、不油膩的冬日里的溫暖小火鍋,既健康安全又能治愈您和家人的冬日寒冷癥,還不趕快嘗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