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文
隨著現代生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齡生育妊娠期合并癥、瘢痕子宮妊娠、多胎妊娠等一系列高危妊娠所占比例有明顯的上升趨勢[1]。以往的剖宮產手術的腹部切口較大,導致患者的創(chuàng)傷恢復期長、疤痕組織較為明顯,成為現在現代醫(yī)學技術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由于腹部脂肪相對較多等各種原因除對腹部傷面造成肌肉損傷以外,還會造成腹部感染和神經損傷,增加感染風險和危險系數,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2]。在1940 年,Trowell 等[3]已經發(fā)現在組織提取液中存在一種能促進成纖維細胞生長的物質。同其他細胞因子一樣,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人體和哺乳動物中一種極其微量的物質,然而其生理作用較為廣泛,在臨床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研究價值。其中,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是一種目前在細胞體外培養(yǎng)增殖、誘導分化以及體外組織再生領域有較大應用潛力的生長因子之一。本次文章相關研究,采用外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促進剖宮產切口愈合的臨床研究,與傳統(tǒng)的換藥治療效果相比較,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入住本院的400 例進行剖宮產分娩的足月妊娠產婦,年齡21~40 歲,將所有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0 例。其中對照組平均年齡 (27.7±3.1)歲,二次剖宮產85 例,首次剖宮產115 例,切口長度 (10.2±2.1)cm,新生嬰兒體重為(3.204±0.221)kg;研究組平均年齡 (28.0±2.8)歲,經產婦107 例,初產婦93 例,切口長度(10.4±2.3)cm,新生嬰兒體重為 (3.217±0.241)kg。待治療結束后,將兩組身體機能、滿意程度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規(guī)定,并得到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等相關機構的批準認可。
1.2 納入標準 ①產婦年齡要滿足21~40 歲;②懷孕周須達到36~42 周;③各項身體指標正常,并符合剖宮產的條件;④妊娠婦女均為單胎妊娠;⑤手術前,妊娠婦女及家屬均了解手術詳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和手術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妊娠婦女年齡<21 歲或年齡>40 歲;②懷孕周<37 周;③妊娠婦女伴有病毒性感染疾病合并嚴重感染者;以及妊娠婦女伴有嚴重并發(fā)癥;④妊娠婦女伴有卵巢或子宮腫瘤等癌癥;⑤妊娠婦女伴有身體機能損傷,比如貧血、肝腎功能異常、糖尿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過敏性體質或者腸胃不良等;⑤妊娠婦女治療依從性差者。
1.4 方法 對照組剖宮產術后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關閉腹腔,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面后,縫合腹直肌前鞘;觀察組則在腹部橫切口或縱切口創(chuàng)面噴灑外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手術醫(yī)生用2-0 可吸收線連續(xù)或間斷縫合脂肪層,皮膚內聯縫,術畢傷口常規(guī)敷料包扎,術后第2 天、第4 天常規(guī)換藥,術后5 d 腹部傷口拆線,觀察傷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愈合等級等情況。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肉芽生長、水腫、滲液)評分、切口愈合情況、及切口完全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創(chuàng)傷面恢復情況。①臨床癥狀采用院內自制評分標準:評價兩組產婦在治療7 d 后的臨床改善狀況,主要從三個方面考察,包括肉芽生長情況、滲液和水腫。評分主要分為3 個等級,分別為0~1 分、1~2 分和2~3 分,其中分值高低與病情嚴重情況呈正比。0~1 分:指產婦在接受治療7 d 后,創(chuàng)口完全愈合,并且創(chuàng)傷面周圍未出現水腫及滲液疼痛情況。1~2 分:指產婦在接受治療7 d 后,創(chuàng)口初步愈合,有新鮮肉芽組織長出,創(chuàng)傷面邊緣組織呈向心性生長并且未出現水腫及滲液疼痛情況。2~3 分:指產婦在接受治療7 d 后,創(chuàng)口未出現愈合情況,肉芽組織生長緩慢,創(chuàng)傷面周圍出現水腫及滲液疼痛情況較為明顯。②產婦剖宮產后切口愈合情況包括三級,分別為:甲級、乙級、丙級,依次代表病情加重。③文章采用溫哥華瘢痕評定量表標準來評估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分別為血管分布評分、柔軟度評分、色澤評分和厚度評分,滿分為3 分,分值越高,愈合效果越低[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治療7 d 后肉芽生長、水腫、滲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切口愈合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切口完全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創(chuàng)傷面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創(chuàng)傷面恢復血管分布評分、柔軟度評分、色澤評分、厚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產婦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產婦切口愈合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產婦切口愈合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產婦創(chuàng)傷面恢復情況比較 (,分)
表3 兩組產婦創(chuàng)傷面恢復情況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產婦治療7 d 后肉芽生長、水腫、滲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切口完全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創(chuàng)傷面恢復血管分布、柔軟度、色澤、厚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具有創(chuàng)傷愈合、軟硬組織的修復和促進血管新生的作用。人體組織受到創(chuàng)傷時,細胞會釋放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進而刺激細胞釋放膠原酶、血纖維蛋白溶酶激活因子進入創(chuàng)傷部位,促進與創(chuàng)傷相關細胞的增殖,達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血管新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毛細血管基底膜降解,內皮細胞遷移增生,膠原蛋白的合成等?,F已證明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上述過程都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以減少創(chuàng)口水腫及滲液,降低感染幾率,促進愈合,增強愈合效果,縮短愈合時間。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其對于細胞生長的促進作用,進而實現對于各種創(chuàng)傷的快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