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驍勇, 李 杰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1. 藥劑科, 2. 胸心外科, 江蘇 鹽城, 224000)
近年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1],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是治療冠狀動脈多支、彌漫性病變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圍術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惡性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心功能狀態(tài),可能引起惡性終點事件,增高CABG術后病死率[2]。倍他樂克是臨床上常用的β1-受體阻滯劑,已成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的一線推薦藥物,但很多CABG患者圍術期只接受抗凝及擴張冠狀動脈藥物治療,術前并未常規(guī)口服β1-受體阻滯劑。本研究觀察圍術期口服倍他樂克對CABG術后心功能相關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86例在本院心胸外科行CABG術的患者(均行左乳內動脈聯(lián)合大隱靜脈復合血管橋術)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均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患者術中均行血管超聲證實移植血管橋通暢滿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 48~74 歲,平均(56.10±14.30)歲。術前根據(jù)圍術期口服倍他樂克(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 阿斯利康制藥公司)情況將患者分為A組38例和B組48例。A組男24 例,女14例,年齡51~74 歲,平均(56.80±9.40)歲,術前至少口服倍他樂克1周以上,并維持至手術當日,術后拔除氣管插管后開始口服倍他樂克, 47.5 mg/次, 1次/d。B組圍術期未服用倍他樂克,男22例,女26 例,年齡 48~71歲,平均(57.60±7.30)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術前心臟射血分數(shù)(EF)、術前Syntax系統(tǒng)評分、術前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NYHA)分級、手術方式選擇(停跳下CABG術或非停跳下CABG術)、移植血管橋數(shù)量、動脈血管橋比率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CABG術后6 h、術后第1天、術后第1周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檢測腦利鈉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I (cTnI)水平,比較2組不同時點指標的差異。
A組CABG術后6 h、術后第1天、術后1周BNP水平分別為(568.9±28.29)、(931.8±27.07)、(288.5±14.99) pg/mL, B組分別為(720.4±25.02)、(1 192.3±31.54)、(448.8±13.26) pg/mL, A組CABG術后不同時點BNP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A組CABG術后6 h、術后第1天、術后1周CK-MB水平分別為(400.1±11.19)、(541.5±26.08)、(325.5±13.02) U/L, B組分別為(520.6±21.06)、(812.7±24.26)、(471.3±21.19) U/L, A組CABG術后不同時點CK-MB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A組CABG術后6 h、術后第1天、術后1周cTnI水平分別為(0.71±0.04)、(1.28±0.07)、(0.59±0.04) ng/L, B組3個時點cTnI水平分別為(0.91±0.04)、(1.80±0.54)、(0.60±0.03) ng/L, A組CABG術后不同時點cTnI值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3], 典型病理生理特點為粥樣硬化的脂質斑塊引起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4]。CABG已被證實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CABG圍術期較易發(fā)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惡性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心功能狀態(tài)[5], 增高CABG術后病死率[6]。相關研究[7]證實, BNP、CK-MB、cTnI可預測冠心病心功能狀態(tài)。倍他樂克是一種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可抑制交感神經(jīng)活性,降低竇房結興奮性、心率、心臟負荷,改善心室順應性,減少缺血心肌氧耗,已成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的一線推薦藥物[8]。但很多CABG患者圍術期只接受抗凝及擴張冠狀動脈藥物治療,術前并未常規(guī)口服β1-受體阻滯劑,且倍他樂克在治療CABG術后患者心功能臨床療效方面的相關文獻報道也較少。
本研究所有入組患者平均年齡、性別、術前EF、術前Syntax系統(tǒng)評分、術前NYHA分級、手術方式選擇(停跳下CABG術或非停跳下CABG術)、移植血管橋數(shù)量、動脈血管橋比率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最大限度排除了入組病例的其他干擾因素。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 A組CABG術后不同時點BNP、CK-MB、cTnI水平均明顯降低,可能與倍他樂克改善心室順應性,減少術后氧耗和心臟負荷相關,最終優(yōu)化了CABG術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進而減緩了心肌細胞內源性BNP以及心肌特異性損傷標志物CK-MB、cTnI的釋放[9]。因倍他樂克具有一定負性肌力作用,對于心肌缺血所致心源性休克患者不推薦使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 ① 未采取雙盲對照研究,雖然術前隨機分組,并排除EF值、心功能分級、手術方式等可能存在的干擾因素,但一些未知臨床因素可能影響結果; ② 研究所有入選病例均來源于單中心資料,存在較多混雜因素影響; ③未具體探討圍術期口服倍他樂克對CABG術后心功能改善的具體病理、生理機制。因此,本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還需后續(xù)更大樣本量的臨床實驗進一步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