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群弟,蔡幼群,鐘茂梅
(東莞市厚街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東莞 523000)
心臟驟停為目前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發(fā)病率與患者年齡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正相關性[1-2]。隨著人口問題的愈演愈烈,老年人成為心臟驟停的主要發(fā)病人群,75歲時發(fā)病率高達800/10萬人[3]。在現代醫(yī)學模式廣泛的大背景下良好的護理干預對于提升療效意義,但以往所用的急救護理取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處于較高水平。近些年來我院在老年心臟驟停患者救治期間實施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并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臟驟?;颊邽檠芯繉ο?,按照隨機數余數分組法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2歲~82歲,平均年齡(72.10±2.25)歲;病癥類型:腦源性疾病22例、心源性疾病4例、肺源性疾病3例、創(chuàng)傷性疾病1例;心臟驟停時間2.5~8min,平均心臟驟停時間(4.80±0.35)min。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1歲~82歲,平均年齡(72.04±2.36)歲;病癥類型:腦源性疾病20例、心源性疾病4例、肺源性疾病4例、創(chuàng)傷性疾病2例;心臟驟停時間2min~8 min,平均心臟驟停時間(4.88±0.43)min。納入標準:(1)符合《心臟驟?;鶎釉\療指南(2019年)》[4]者;(2)具備良好的認知功能,能夠配合臨床護理干預者;(3)老年心臟驟?;颊呒覍俸炇稹吨橥鈺?。排除標準:(1)植物生存狀態(tài)或腦死亡者;(2)年齡<60歲者;(3)心肺復蘇術禁忌者;(4)病情危重,患者家屬放棄進一步治療者。兩組老年心臟驟?;颊咭话阗Y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采取心肺復蘇護理干預,由救治人員仔細清潔患者口鼻,避免污穢物誤吸。協(xié)助患者取心肺復蘇體位,左手手掌緊貼于患者兩乳頭連線中點處,雙手重疊后運用上身力量連續(xù)對胸部實施按壓,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按壓深度為胸骨下限5cm~6cm以幫助其恢復自主呼吸,或者是利用上海美濼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美敦力菲康lucas2胸腔按壓系統(tǒng)實施心肺復蘇儀復蘇。迅速開放氣道并實施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應用腎上腺素藥物。在復蘇成功后肌腎上腺素(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575)3~5 ml。
1.2.2觀察組
采取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心肺復蘇護理步驟與對照組相一致。心肺復蘇成功后實施早期腦復蘇,具體方法如下:將冰袋置于患者頸部以及雙側腋下,注意避免凍傷其耳廓以及枕部,連接心電監(jiān)護設備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與此同時護理人員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視頻向患者講解心臟驟停的具體病因病機、治療及轉歸情況,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擔憂及恐懼。交流期間利用以往成功案例來進一步鞏固其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執(zhí)行科學的食譜,叮囑患者及家屬嚴格按照食譜內容進食,確保飲食均衡。遵醫(yī)囑按時、按劑量服用各種藥物,密切觀察用藥期間有無不良反應并做好相應的解釋。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并發(fā)癥并做好相應的處理。
取復蘇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為觀察指標。復蘇成功率判定標準[5]如下:老年心臟驟?;颊咂つw以及黏膜色澤轉為紅潤;按壓后能夠清晰捫及頸動脈以及股動脈波動,上肢部位收縮壓>60mmHg;自主呼吸恢復;肌張力恢復正常水平;瞳孔縮小并出現睫毛反射。并發(fā)癥包括感染、血壓下降、休克。護理滿意度以滿意、一般、不滿意3級評定。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x2檢驗,樣本數小于40或理論數小于5則以Fisher's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兩組復蘇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步入老齡化社會后腦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創(chuàng)傷性疾病發(fā)病率呈現出明顯上升態(tài)勢,由此所致的心臟驟停同樣在臨床中十分常見[6]。由于心臟驟停為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斷,大動脈波動與心音驟然消失,使得機體中重要臟器處于缺血缺氧狀態(tài),一旦未得到及時解除短時間內就會導致患者死亡[7-8]。徒手復蘇與心肺復蘇儀均能夠在老年心臟驟停患者救治中取得理想的復蘇效果,但對于復蘇之后的護理則存在著較大的忽視性。以往臨床采取的心肺復蘇護理多為護理人員機械性執(zhí)行醫(yī)囑,使得護理舉措的有效性不足,尤其是復蘇成功后患者需要長時間靜養(yǎng),在此期間容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導致整個護理服務水平差,患者滿意度低[9]。
心肺腦復蘇是通過重建以及促進心臟、呼吸功能恢復以保存和促進腦有效功能恢復的一種技術,在現代復蘇學指引下已經由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走向社會,使得救治功能取得了矚目的成果[10-11]。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則是圍繞心肺腦復蘇所開展的護理干預,除了常規(guī)的心肺復蘇外還強調患者腦部復蘇以及促進腦功能恢復的干預,實際工作中主要通過冰敷、高壓氧等低溫處理方式實現[12]。
本研究中實施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復蘇成功率100.00%,高于采取心肺復蘇護理干預的對照組8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得結果與已有研究相吻合。但與之不同的是,本次研究還從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探討了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表明,該護理模式在老年心臟驟?;颊呒本茸o理中一方面能夠提高復蘇成功率,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具有重要的推廣使用價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僅納入60例老年心臟驟?;颊?,屬于小樣本研究,而已有研究報道亦存在著相同的問題,故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尚需要今后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予以證實。
綜上所述,在老年心臟驟?;颊呒本茸o理中心肺腦復蘇護理干預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復蘇成功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