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珠
在新課改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學方式同傳統(tǒng)方式大相徑庭,現(xiàn)階段已摒棄教師在課堂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更強調(diào)課堂學習和布置作業(yè)要適當聯(lián)系實際生活,加快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樣,作文教學亦是從生活化理念出發(fā)。所謂生活化理念,就是教師在知識教授和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從實際出發(fā),以實際生活為軸線,貫穿整個學習和寫作過程,利于學生知識內(nèi)化和能力提升。就初中寫作來說,從素材積累到創(chuàng)作要求都要圍繞生活化理念展開,才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一、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 促進學生認真用心觀察生活
寫作源于對生活的思考,只有細心觀察生活,探索生活,才能在各種小事和場景中積累寫作素材,水到渠成,學生寫作時才能夠憑借豐富素材進行觀點支撐,逐步提高寫作描繪能力和論述能力,避免泛泛而談。就初中生來說,由于年齡限制,多數(shù)學生并未展開對生活的觀察理解,無法內(nèi)化吸收生活中的素材及,寫作套路化和公式化,無核心思想,創(chuàng)作時缺乏細致入微的刻畫和獨特鮮明的見解,全篇皆堆砌在淺顯直白的描述之上,難以達到標準。鑒于此種情況,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從多種生活場景中積累素材,學會觀察總結,打好寫作基礎,逐漸寫出素材豐富和立意深刻的文章。
(二) 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初中生在寫作初期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內(nèi)容空泛,究其根本是缺乏寫作素材,即使有較好的立意也難以轉換。創(chuàng)作素材作為學生寫作的基礎,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但素材積累這項基本功較難練好,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學習如何積累素材、如何進行素材分類以及如何借用素材支撐觀點等。一篇立意深刻、表達優(yōu)美的文章創(chuàng)作需要教師以生活化理念為出發(fā)點,帶領學生逐步積累生活中的可用素材,最后養(yǎng)成習慣。每個學生對同一事物的感受和體會是不同的,因此針對同一素材,不同學生存在不同立意和引用方式,同一素材就引申出了不同的創(chuàng)作結果。所以教師要注重促進學生仔細觀察,積累素材,聯(lián)系自身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立意和素材取用,避免內(nèi)容空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
二、在作文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理念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在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教師可以圍繞基點構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融入該情境,身臨其境方能有所感悟,形成自己對此情此景的理解,之后在寫作過程中適當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聞所見,使文章更能打動吸引讀者。如此一來,生活化理念與寫作就切實聯(lián)系起來,學生寫作完全由生活引導,立足于生活,創(chuàng)作于生活。
例如,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寫作實踐為例,描述九月份由夏入秋的各種變化。面對該寫作要求,教師可帶領學生深入校園,觀察校園中一草一木的變化,以及師生的穿衣轉變,感受早晚溫度差別,從自然景觀、人們穿戴到天氣溫度,讓學生自行總結,積累素材,以此做憑借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教師讓學生深入校園觀察,就是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季節(jié)轉化的各種變化,之后再寫起文章來也能夠得心應手,無形中也積累了寫作素材。
(二) 寫作要求生活化
所謂寫作要求上生活化,就是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必須明確寫作必須結合生活實際,與生活息息相關,并將此作為評判標準。此舉可避免學生寫作內(nèi)容缺乏實際事例,導致寫作立意上層建筑無下層基礎支撐,整篇文章內(nèi)容空洞,無法達到創(chuàng)作標準。通過寫作要求上的生活化,可以形成生活化教學課堂,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以七年級下冊寫作《? ? ? ?的那一刻》為例,描繪自己驚喜、難堪、尷尬等的某一難忘時刻,要求對某一時刻進行細節(jié)描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前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要切實以自身經(jīng)歷為基礎進行描寫,不可瞎編亂造,同時該作文題目與生活息息相關,難度較低。以學生自身難忘時刻為出發(fā)點,主要是在進行細節(jié)描寫時更加生動深刻,親身經(jīng)歷才有利于細節(jié)創(chuàng)作。
(三)寫作場所生活化
在初中語文寫作中,描寫主題多圍繞景狀物,由此一來,觀察校園、家庭等實際生活中的景物對寫作最為合適不過。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與大自然的接觸機會,讓學生用心感受生活,與生活和寫作對象親密接觸,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身心愉悅、舒適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以便于學生觀察和記錄,并憑此創(chuàng)作。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開始任何一篇作文寫作之前,教師都要先抽出時間帶領學生走出寫作課堂,避免直接動筆。
例如,以八年級上冊寫作《窗外》為例,描寫教室或家庭窗外的景象,或?qū)W生結伴玩耍,或人流攢動、紛紛擾擾,亦或者寵物嬉戲、叢木茂盛。在進行寫作之前,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讓他們以觀察自家窗外景象為主,可以將窗作為畫框,描寫畫框內(nèi)的景象,也可選取窗戶的某一角度,對該角度所看到的景象進行描寫,亦可延伸視野至窗外能夠看到的所有景物,局部描繪結合景物基調(diào),同時注入學生自身情感。在寫作之前觀察窗外,就是寫作場景的生活化,近距離觀察使學生能夠捕捉到細微之處,活躍思維,擴大學生的想象和發(fā)揮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由此往往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結語:綜上所述,寫作能力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能力之一,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的教學重難點,教師要引起重視,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從生活化理念出發(fā),為寫作注入活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圍繞生活化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周鴻,劉永懷.基于生活化理念改革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0):50.
[2] 王立霞.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作文教學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20(13):91.
[3] 沈昕.基于生活化理念改革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