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堂
松溪縣中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福建南平 353500)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頭痛、流涕、鼻塞。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主要病因包括感染、異物侵襲、外傷等。鼻內鏡手術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鼻腔和正常鼻竇黏膜,從而加快愈合速度,恢復鼻腔功能。鼻內鏡手術在操作過程中較為簡單便捷,因此被廣泛應用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療中[1]。本研究旨在探討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71例。對照組男36例,女35例;年齡19~53歲,平均(36.2±2.1)歲;病程2~11年,平均(6.7±3.1)年。試驗組男38例,女33例;年齡20~55歲,平均(37.4±3.0)歲;病程3~12年,平均(8.2±2.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2]:雙側發(fā)病,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鼻甲肥大但無骨性增生;行鼻內鏡和鼻竇冠狀位CT檢查確診為慢性鼻-鼻竇炎;首次發(fā)病,之前未進行過任何鼻部手術;非手術治療6個月以上,但無任何改變;以往無哮喘病史和過敏癥狀;部分患者出現(xiàn)頭痛,常規(guī)的癥狀有嗅覺減退、流涕、鼻塞等。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證;鼻部過敏并有哮喘;患有精神類疾病;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往進行過鼻部手術或者患有重器質性疾病。
對照組采用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藥物為雷諾考特鼻噴霧劑(上海強生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80023,規(guī)格:64 μg×120噴/盒)噴鼻,2噴/鼻腔,2次/d,連續(xù)治療1個月。
試驗組鼻內鏡下實施美敦力耳鼻咽喉動力系統(tǒng)治療:選取美國美敦力施美德所生產的耳鼻喉綜合動力系統(tǒng)XPS3000、Wolf鼻內鏡、雙極電凝器、切削磚頭,鼻息肉鉗等儀器,采用局部麻醉,應用藥物為1%丁卡因(西安利君精華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61022993,規(guī)格8 g﹕0.08 g/盒)與腎上腺素(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817,皮下注射0.25~1.00 mg/次),在Wolf鼻內鏡直視下探查鼻腔,依次切除鉤突,隨即打開后篩與蝶篩,切除鼻息肉,糾正鼻中隔偏移情況,經(jīng)上鼻道切除鼻甲尾端,清除內部病變,在止血后結束手術,在鼻腔內填充明膠海綿,并給予抗感染治療。
保留兩組的聯(lián)系方式(電話號碼、微信號、QQ等),定時進行隨訪[3]。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愈,下鼻甲完全恢復正常,竇口開放比較理想,鼻塞、黏膜水腫等完全消失;顯效,鼻塞、黏膜水腫等癥狀有所減輕,只有少量的膿性分泌物,經(jīng)鼻內鏡檢查,鼻甲有所減少;無效,患者鼻塞、黏膜水腫、膿性分泌物等未發(fā)生任何改變,且竇口狹窄;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鼻腔鼻竇結局測試-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Lund-kennedy評分:VAS評分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重;SNOT-20得分越低鼻竇鼻腔功能越正常;采用Lund-kennedy評分評估術后的嗅覺功能,分越高嗅覺功能越差[4]。(3)比較兩組嗅覺功能的改善情況:采用Sniffin Stick嗅覺測試筆進行評估,通過對氣味分辨、氣味區(qū)分、嗅閾進行相關測試,分為3個等級,Ⅲ級<15分,Ⅱ級15~29分,Ⅰ級>29分[5]。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SNOT-20評分、VAS評分、Lund-kennedy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NOT-20評分、VAS評分、Lund-kennedy評分比較(分,
試驗組嗅覺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嗅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例)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但多認為與感染、變態(tài)反應等有關。變態(tài)反應可導致患者鼻黏膜腫脹,從而使鼻竇竇口狹窄,造成竇分泌物無法有效排除,進而導致炎癥[7]。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鼻腔,導致鼻腔黏膜出現(xiàn)血栓性靜脈炎及淋巴回流障礙,從而發(fā)生水腫,逐步形成鼻息肉[8]。目前,對于該疾病主要采取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有助于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但單純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有效方式,如鼻內鏡手術通過切除鼻息肉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鼻內鏡手術能夠提升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療效果,緩解臨床癥狀。分析其原因在于,鼻內鏡手術,可利用照明設備照射患者鼻腔,從而更好地顯露與處理鼻腔內鼻息肉,同時也可在切除鼻息肉的同時處理相關復合疾病,從而實現(xiàn)快速恢復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功能。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SNOT-20評分、VAS評分、Lund-kennedy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鼻內鏡手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功能,促進嗅覺恢復,同時患者是疼痛程度較低。分析其原因在于,鼻內鏡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手術的特點,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且通過黏膜下組織促使氣道腔徑擴張,術后患者反應較輕,鼻黏膜光滑,在更好地保護神經(jīng)分泌功能、纖毛運動功能、鼻黏膜層的感覺同時配合局部麻醉,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手術疼痛感,提升手術舒適度[9]。鼻內鏡最大的優(yōu)勢是可在直視下進行精密操作,最大限度地清除鼻腔、鼻竇的病變組織,對于患者鼻腔及鼻竇結構的損傷較小,可最大程度保留鼻竇鼻腔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嗅覺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鼻內鏡手術能夠有效改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嗅覺。分析其原因在于,鼻內鏡手術在清除患者炎性增生組織的同時,對其他病變組織也一并清除,能夠解除患者竇口阻塞的問題,保留正常黏膜,從而促進鼻腔黏膜自我修復,利于嗅覺功能的改善[10]。
綜上所述,鼻內鏡手術能夠有效提升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鼻竇鼻腔及嗅覺功能,同時術后疼痛較輕,利于患者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