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遼寧葫蘆島 1253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若未早期治療,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藥物等方式治療該疾病,但由于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無特異性,故選擇有效的診斷方式早期確診該疾病已成為廣大醫(yī)師關注的重點之一。臨床常用的檢查方式有心電圖、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等。其中CAG可有效顯示冠狀動脈病變部位、病變程度等,是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該操作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不利于被患者所接受。心電圖、心臟彩超作為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臨床對于何種診斷效能較好尚存有爭議[1]。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臟彩超和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醫(yī)院收治的11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62例,女48例;年齡42~75歲,平均(57.49±3.26)歲;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胸痛、胸悶,且在活動后加重。納入標準:患者認知能力正常;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無心電圖、心臟彩超、CAG檢查禁忌證。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機體重要器官嚴重受損者;患有精神障礙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所有患者均行心電圖、心臟彩超、CAG檢查。(1)心電圖檢查方法:選擇心電圖機(三瑞ECG-3312B)進行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胸部、手腕、雙下肢內側等部位,告知患者背部睡平,放松全身肌肉態(tài),保持呼吸平穩(wěn),常規(guī)連接各導聯(lián)線,使用乙醇棉球擦拭貼附電極片的皮膚部位,后涂抹部分導電液體,并貼上相應電極片,采用靜態(tài)心電圖方式檢查掃描;冠心病心電圖陽性診斷標準為:心肌缺血表現(xiàn)明顯,V1~V6胸前導聯(lián)ST段抬高0.3 mV以上,十二導聯(lián)ST段下移0.05 mV,T波振幅不足R波振幅或S波振幅的1/10,至少2個相鄰的導聯(lián)ST段水平下降幅度超過0.05 mV。(2)心臟彩超檢查方法:選擇彩超機(飛利浦,型號I E33)進行檢查,患者取左側臥位,對患者的左室收縮功能、心尖四腔、心臟腔室、室壁厚度進行檢查,同時記錄患者的室壁運動異常、局限性運動低下等情況;冠心病炎性判定標準:左室室壁節(jié)段性運動出現(xiàn)異常、病變受累段室壁變薄、運動變弱,室壁增厚率減低或消失;局部室壁向外膨出,心臟出現(xiàn)擴大,心臟舒張、收縮功能減低。(3)CAG檢查方法:在患者大腿股動脈行插管,直至冠狀動脈口,注入碘對比劑,在不同投射方位下攝影,使左、右冠狀動脈及其分支顯影清晰;冠心病判定標準: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狀動脈中至少有1支血管狹窄程度超過50%。
所有影像學資料均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副主任醫(yī)師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特征、臨床癥狀等進行全方位閱片,最終統(tǒng)一診斷結果。分析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效能,并以CAG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評估心電圖、心臟彩超的診斷效能。
CAG檢查結果顯示,陽性患者85例(77.27%),陰性患者25例(22.73%)。
心電圖檢查對冠心病的診斷靈敏度高于心臟彩超檢查,特異度低于心臟彩超檢查;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檢查對冠心病的診斷準確度接近,見表1~3。
表1 心電圖診斷結果(例)
表2 心臟彩超診斷結果(例)
表3 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方式的診斷效能比較 (%)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指患者機體冠狀動脈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粥樣硬化,進而促使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心肌出現(xiàn)缺血、缺氧,進而引發(fā)心肌組織損壞。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為胸痛、胸悶等,若不早期規(guī)范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早期診斷,綜合評估,積極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是臨床診治該疾病的關鍵。CAG雖然可確診該疾病,但因其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且檢查費用較高,對醫(yī)院的設備要求較高,患者接受度往往較低,不易推廣。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電圖檢查對冠心病的診斷靈敏度高于心臟彩超檢查,特異度低于心臟彩超檢查;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檢查對冠心病的診斷準確度接近。上述結果與相關研究[2]結果類似。
心臟彩超是一種顯示心腔結構的診斷技術,主要根據(jù)患者的室壁運動異常部位、節(jié)段數(shù)與室壁運動異常程度等表現(xiàn),判斷患者心肌受累部位及缺血程度,并評估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可作為臨床常用的診斷方式[3]。但由于患者存在個體差異,在部分冠狀動脈存在狹窄的情況下可能未出現(xiàn)心肌缺血,若側支循環(huán)功能仍可維持血液供應,可能不會出現(xiàn)室壁運動異常[4]。此外,心肌缺血時心肌收縮較強,可能會牽拉心肌向腔內運動,進而無法顯示缺血心肌異常,導致診斷靈敏度較低[5]。
心電圖檢查主要是通過判斷ST-T的異常變化來診斷冠心病,其可反映心臟的電生理活動,有效評估患者的心臟心動電波活動軌跡。但其診斷特異度較低,主要是因為心電圖檢查易受患者的情緒、冠心病之外的疾病、檢查體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檢查結果存在一定誤差[6]。心電圖與心臟彩超均具有診斷方便、價格經(jīng)濟、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利于被患者所接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心臟彩超和心電圖對冠心病均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心電圖檢查靈敏度較高,特異度較低,臨床醫(yī)師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診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