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洪海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江西吉安 34300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細胞復制的活躍程度,HBsAg水平低的患者,進行干擾素聯合核苷類藥物治療,可能會提高HBsAg的清除,臨床效果更好。臨床研究證實,HBsAg水平越低,治愈率越高[1]??共《局委熑允悄壳爸委熉砸倚透窝谆颊叩闹饕绞?,常見藥物為恩替卡韋、替諾福韋、干擾素等[2]。針對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載量(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患者,采用干擾素聯合核苷類藥物治療,可能會提高臨床治愈率。為探究提升其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本研究旨在分析干擾素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HBV-DNA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HBV-DN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電腦抽簽的方式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5~36歲,平均(30.37±5.84)歲;病程1~10年,平均(4.88±2.65)年。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6~35歲,平均(30.12±3.96)歲;病程1~10年,平均(4.85±2.6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吉安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證實其存在低水平HBsAg及低水平HBV-DNA情況,經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為50~240 U/L,HBV-DNA低于1×104U/ml,HBsAg定量低于4 000 ng/ml;(2)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證或過敏反應;(2)存在丙型、丁型肝炎及伴有肝癌;(3)存在嚴重心肌系統(tǒng)疾病、腎臟功能障礙及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4)存在認知、行為能力不全;(5)中途退出研究。
若患者肝功能異常,首先需給予異甘草酸鎂進行保肝治療,待轉氨酶恢復正常,停用降酶藥物。
對照組采用恩替卡韋(福建廣生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172,規(guī)格:0.5 mg/粒,28粒/瓶)治療:0.5 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48周;若治療效果不佳,48周后仍需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治療。
試驗組采用干擾素聯合恩替卡韋治療:基礎治療方式同對照組,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擾素α-2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77,規(guī)格:180 μg/0.5 mg,支),180 μg/次,1次/周,連續(xù)治療48周。
(1)臨床生化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化指標,包括ALT、血清總膽紅素( total bilirubin,TBIL)、HBV-DNA定量、HBsAg滴度。(2)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未見腹瀉、腹水等癥狀,肝功能恢復正常,HBV-DNA下降良好、檢測不出,HBsAg滴度下降2個log以上,或者HBsAg陰轉,即為顯效;若癥狀改善,肝功能正常,患者HBV-DNA檢測不出,HBsAg滴度下降2個log以內即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肝功能仍反復異常,HBV-DNA未下降,HBsAg滴度未下降,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表面抗原滴度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后HBV-DNA轉陰率、HBsAg轉換率、HBsAg滴度下降大于2個log占比、ALT復常率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變(HBV-YMDD)變異率。(4)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白細胞減低、甲狀腺功能亢進、血小板下降、肝腹水、消化道出血。
治療前,兩組ALT、TBIL、HBsAg、HBV-DN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ALT、TBIL、HBsAg、HBV-DNA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指標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HBV-DNA轉陰率、HBsAg轉換率、HBsAg滴度下降大于2個log占比、ALT復常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HBV-YMDD變異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HBV-DNA轉陰率、HBsAg轉換率、
治療期間,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目前,臨床治療乙型肝炎主要通過長期、持續(xù)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復制與轉錄,達到延緩或阻止病情進展、改善肝功能的目的[3]。HBV感染肝細胞后,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臟炎癥及肝纖維化,嚴重可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4]。臨床研究表明,肝臟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血清表面抗原及肝細胞內的HBV-DNA載量有關,當患者的血清HBsAg及HBV-DNA得到有效清除后,疾病得到快速緩解,預后效果更好[5]。因此,實現HBsAg及HBV-DNA清除,對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ALT、TBIL、HBsAg、HBV-DNA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干擾素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HBV-DNA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恩替卡韋可抑制HBV多聚酶活性,阻斷病毒鏈的形成,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阻止病情進展;同時,恩替卡韋三磷酸鹽能抑制HBV多聚酶HBV-DNA正鏈的合成,進而降低機體HBV-DNA水平,改善患者病情。但因乙型肝炎治療難度大,且患者因疾病影響機體免疫力較低,單獨采用恩替卡韋療效有限,難以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干擾素為一類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細胞增殖及調節(jié)免疫等多種作用,其能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達到抑制HBV復制的效果;通過增強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調節(jié)機體免疫應答的能力,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干擾素與恩替卡韋聯合使用時可通過擴大作用靶點提高抗病毒效果,進而達到清除HBsAg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HBV-DNA轉陰率、HBsAg轉換率、HBsAg滴度下降大于2個log占比、ALT復常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HBV-YMDD變異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干擾素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HBV-YMDD患者可提高HBsAg清除效果,降低HBV-YMDD水平。本研究還發(fā)現,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在恩替卡韋基礎上聯合干擾素治療乙型肝炎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本研究還存在納入樣本量較少的不足,還待后期臨床加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干擾素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低水平HBsAg和低水平HBV-DNA患者效果確切,可以幫助提高HBV-DNA的陰轉率、HBsAg轉換率,降低HBV-YMDD變異率,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