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怡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中國音樂學院作為一所“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學校”的音樂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高等藝術教育規(guī)律相結合,注重增強思政課對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領力,注重思政課的實際效果,構建“課堂講授+視聽感悟+名家講座+網絡互動+課堂討論+社會實踐”六位一體的思政課教學模式,開展思政課建設與音樂專業(yè)教育協(xié)同融合的特色化建設。目前,已形成以“音樂廳里的思政課”為基點,包括“音樂思政課”“有樂音的思政課”等一系列特色思政課程在內的思政課程體系,有力推動了藝術院校思政課的守正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顯著增強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發(fā)展,取得了良好的師生反饋與社會效果。
在富有音樂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燈光熠熠的舞臺成為思政課的講臺,國內頂尖的音樂廳是師生共享的思政課堂,一首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成為教學課件,專任思政教師和藝術名家擔任課程主講教師,將音樂專業(yè)特色、學校發(fā)展歷程、名家成長成才經歷與思政課程教學專題、時事熱點相結合,打造沉浸式的教學互動課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助力培養(yǎng)為人民而歌的高層次藝術人才。
一是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服務保障總結表彰活動,讓愛國主義教育入腦入心。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服務保障總結大會,“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在國音堂開講。學校參加國慶合唱方陣的學生們登臺演唱了兩首慶祝大會中的曲目,參與國慶籌備、演出工作的教師和學生代表分別講述了自己在國慶活動中的經歷和感悟。校長王黎光教授深情講述了自己作為藝術家、音樂教育工作者代表參加國慶活動的所思所想,黨委書記王旭東教授號召師生要深懷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力踐報國之行,把愛國熱情轉化為青春奮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實際行動。學校通過“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及時把握重大歷史契機,充分挖掘學校優(yōu)秀案例,認真開展愛黨愛國教育,是思政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實踐之一,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這堂“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協(xié)同融合,對學生進行了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體現(xiàn)了藝術院校思政課的創(chuàng)新成果。
二是充分發(fā)揮學校專業(yè)優(yōu)勢,校長開講“音樂思政課”,精準育人。
校長王黎光教授結合自身音樂創(chuàng)作經歷,以其創(chuàng)作的《人民是天》《假如今天你還在》《老阿姨》《好兒好女好家園》四首音樂作品為導引,結合學生的音樂專業(yè)背景,從創(chuàng)作實踐講起,將采風經歷、素材故事、作曲技法與思政理論相結合,從藝術教育的角度,以音樂創(chuàng)作導入,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要義,用音樂藝術的方法,帶領學生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講話精神,達到了“藝術院校學生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為今后創(chuàng)作出謳歌時代的好歌曲作品、好器樂作品、好理論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教學目標。本場“音樂思政課”是推進思政課特色化建設的又一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思政課程的精準育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和“守初心、擔使命”的時代重任。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太解渴了,第一次體會到所學專業(yè)和思想政治課竟然能碰撞出如此奇妙的火花!
三是積極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最美的歌聲獻給黨”讓“四史”教育提質增效。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最美的歌聲獻給黨”為主題的“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在國音堂開講。我擔任主講教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合唱聯(lián)盟愛樂男聲合唱團和學校聲樂歌劇系研究生共同演唱。課程共分“泱泱中華、壯麗山河”“扎根人民、奉獻國家”“歌頌家鄉(xiāng)、同心筑夢”“追夢奮斗、砥礪前行”四個章節(jié),師生在《長城謠》《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前進吧!中國共產黨》等十余首經典曲目中,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歲月與風雨歷程。教學過程氣氛熱烈、理論嚴謹,激發(fā)了學生認真學習“四史”知識的熱情。這是思政課程讓“四史”教育提質增效的有力實踐,發(fā)揮了思政課程激勵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的教學作用。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思政部與管弦系聯(lián)袂舉辦“音樂廳里的思政課”系列之“回望百年路、奮進新時代”專題,由思政部青年教師陳峰主講。課程以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脈絡梳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百年艱辛探索,縱覽黨在理論上的開拓創(chuàng)新,描繪黨在實踐上的銳意進取,在回望百年的艱苦奮斗中,層層遞進地展現(xiàn)出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今日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進入強起來新時代的歷史必然。學生用音樂憶往昔崢嶸歲月,用旋律奏響時代精神?;蛐∏汕逍?、或委婉動聽、或激昂壯烈、或醇厚深沉,一首首動聽的樂曲如一幅幅美妙的畫卷,引人入勝。師生們在富有時代氣息的音樂流淌中,體味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接續(xù)奮斗中取得一個個偉大勝利而譜就的華美樂章,感受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跨越一道道艱難險阻而書寫的壯麗詩篇,領會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實現(xiàn)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理論的深層內涵。
四是不斷探索“思政+音樂”融合貫通新途徑,“藝”同戰(zhàn)“疫”,發(fā)揮思政課程的價值引領作用。
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學校相繼推出了兩場“‘藝’同戰(zhàn)‘疫’”之主創(chuàng)說訪談活動,由思政課青年教師白楊主講。共邀請了7名參與抗疫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教師,與學生們共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音人用音樂振奮人心的感人事跡和以藝術為武器的戰(zhàn)“疫”故事。課程激發(fā)了國音學子從國家發(fā)展、時代需要的維度思考藝術創(chuàng)作的價值導向,發(fā)揮了思政課程在價值引領中的核心作用。
五是深入挖掘音樂專業(yè)名家名師德育資源,“音樂名家領讀經典”系列課程持續(xù)發(fā)力。
幾年來,思政課教師與音樂家、學者一道,為學生們奉獻了以“暢想時代旋律,譜寫輝煌人生”“傳統(tǒng)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少數(shù)民族音樂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格局中的體現(xiàn)和特征”“歌唱家的歌唱之路”“古箏情,中國夢”“揮灑音樂的家國情懷”“音符中的紅色細胞”等為主題的系列思政課,充分發(fā)揮音樂專業(yè)名師名家的引領作用?!耙魳访翌I讀經典”思政課已經成為學校長期堅持的工作,將持續(xù)發(fā)揮音樂專業(yè)名師和文化名家的重要作用,切實提升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將習近平總書記思政課“八個統(tǒng)一”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堅持“六要”標準,思政課教師在堅持思想性、理論性的前提下,遵循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重視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把有意義的思政課講得有意思,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引領、鑄魂育人的教學效果,顯著增強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發(fā)展,有力推動了藝術院校思政課的守正創(chuàng)新,取得了良好的師生反饋與社會效果。學生在一堂堂“音樂廳里的思政課”中錘煉品格、收獲真知、凝聚力量,在形式新穎、入腦入心的思政課程中,內化思政課程知識,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與深情化作擔負時代重任的強大動力,努力成長為德藝雙馨的中國音樂人才。
欄目編輯 _ 王雪莉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