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常艷
【摘要】本文在國家頒布“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對學校如何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作了思考,從德育、核心教育、心理教育、體藝教育、新領域、社會氛圍等幾個方面作簡要論述,目的是通過這些舉措和全面提升的素質教育的水平提高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雙減”;素質教育;方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雙減”的意義是對素質教育實施力度的“增”,是素質教育的新契機,是素質教育邁向新的階梯,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助力劑。那么該如何利用“雙減”契機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學校有哪些舉措可以推動素質教育的進步呢?作為教育者,我認為在此政策下的新時期可以從德育、核心教育、心理教育、體藝教育、新領域、社會氛圍等方面全面提升的素質教育的水平。
一、開展多元化德育方法,轉向自主德育方式
“雙減”減的是過度作業(yè)的負擔,讓全社會和學校更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展開德育教育,切實落實每期德育主題,首先是保證每周的主題班會順利、有意義的進行,在多媒體、自媒體資源極度豐富的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教師可以讓德育教育不再沉悶,利用有創(chuàng)意的短視頻、自媒體的使德育方式更加多元化。另外,轉變德育方式,讓學生作為主導開展主題班會和主題活動,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相互開展思想學習交流,使德育思想更深入學生心中,德育效果會更佳,德育水平會更進一步提升。
二、更新核心素養(yǎng)理念,促進智育能力發(fā)展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提出了“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雙減”是希望通過減輕作業(yè)的負擔、只注重分數(shù)的焦慮,讓學生重視學科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也是教育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培養(yǎng)教學上需具有啟發(fā)性和自主性,更具思維能力的教育要求。必須在教學上以構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學校和教師要跟上課程改革步伐,教學模式和育人模式要及時更新轉變,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素質教育的智育發(fā)展。
三、關注心理問題低齡化,樹立正確人生觀
2021年12月10日,“沈陽9歲男孩走失溺斃事件”備受關注,據(jù)報道男孩出走原因是由于家庭和學校的指責教育使他心情低落。此類問題今年屢見不鮮,可見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趨向低齡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部鋪開和普及,進一步完善健全的心理制度,從小要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要受歪曲的價值觀,如攀比、炫富、網(wǎng)紅文化風氣的影響;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提升學生“抗挫”心理,及時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作調整,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
四、堅持體育特色運動,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雙減”要減的是學生負重的東西,反之,要增強的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與否是學生和成長的根基,此時更要大力發(fā)展學校體育運動教育教學,在課程時間安排上要總體讓學生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積極開展大課間運動,開發(fā)和實施學校特色化運動,舉行室內操、特色操活動等等,讓學生在運動中成長,身體素質不斷加強。
五、重視音樂藝術教育 ,提升審美鑒賞水平
音樂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關鍵,對于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要更為重視,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中的美育和智育是同等重要的,但在一些學校中仍存在片面追求文化成績,嚴重忽視了美育的重要性的情況存在。美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是提升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大綱的要求下,美育越來越被重視,美育的發(fā)展是與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的,從現(xiàn)代的社會所需來看,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yǎng)各方面均衡全面發(fā)展的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
六、拓展新教學領域,開闊學生新視野
隨著社會科技經(jīng)濟和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領域也在不斷的擴大,教育資源和硬件設施不斷地豐富,編程、STEAM、科技等課程也逐漸走向了校園,可以有選擇性讓這些課程進入到校園,拓寬學生的視野,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為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打好基礎。
七、構建家校共育模式,營造共同合作氛圍
“雙減”的原由更多的是家長的焦慮,當前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焦慮情緒,有的是對未成年子女施加過重的學習負擔,有的是對未成年子女沉迷網(wǎng)絡等行為疏于管教或者不知如何管教等,有的是對于學校教育不了解不支持,導致教育斷層或者學生在教育觀念存在矛盾。對于這些問題,需要構建家校共育模式,營造共同合作氛圍,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綜合施策,共同推動解決。
首先要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搭建線上線下多種平臺用于及時和長期溝通,多利用家委會等團體進行交流,合力打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而在家庭教育內容上,學校與教師要引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關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學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協(xié)助的責任,同時盡最大努力獲得家長、社會的一致支持,攜手共建優(yōu)秀的教育氛圍。
素質教育要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就需要教育者要抓緊每一個契機,迎難而上,不遺余力,勇于創(chuàng)新,為全面提升素質教育鼓足干勁,孜孜不懈!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yǎng)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責任編輯: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