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錢微微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浙江·杭州 310053)
在集成電路板等電子產品生產中,需要將安裝有各種電子元件的印刷電路板放置在回焊爐中,通過加熱,將電子元件自動焊接到電路板上。在這個生產過程中,回焊爐的各部分工藝要求,對產品質量至關重要。本文基于熱對流原理,建立了回焊爐溫度場模型,用于研究爐溫曲線的變化及工藝參數的研究。
電路板經回焊爐加熱時,以錫膏為例,當空氣溫度大于電路板的溫度時,電路板會吸收空氣的熱量,當空氣溫度小于電路板的溫度時,電路板會釋放自身的熱量到空氣中。溫度高于熔點時錫膏融化,低于熔點時錫膏凝固,以此對電子元器件進行焊接。回焊爐從功能上可分成預熱區(qū)、恒溫區(qū)、回流區(qū)、冷卻區(qū) 4個大溫區(qū),每個溫度區(qū)的溫度恒定設為,內部有N個小溫區(qū),溫度記為,電路板在傳送帶的作用下以勻速v進入爐內進行加熱焊接。記溫區(qū)內空氣的溫度為,被加熱的電路板的表面溫度為T,印刷電路板的面積為A,電路板被加熱的時間為t,電路板的密度為P,電路板在一定壓強下的比熱容為,電路板的體積為V。
假設每個小溫區(qū)中的熱空氣和電路板之間的換熱系數h在整個溫區(qū)是均勻的,并且近似為一個已知的常數,則空氣與電路板之間的熱對流傳遞的熱量即為牛頓冷卻定律,表達式如下:
對公式(1)兩側進行積分,在回焊爐中加工的過程中,某個時間段內的最低溫度記為T1,最高溫度記為T2。計算可得:
回焊爐的爐前,爐后區(qū)域以及小溫區(qū)之間的間隙不做特殊的溫度控制,故其溫度受相鄰溫區(qū)的溫度影響。記相鄰的小溫區(qū)之間的間隙為,將回焊爐中某位置的空氣溫度記為,焊接膏熔點為,焊接膏為固體時,空氣對其的值,記為,當溫度高于時,記為;而當溫度再回到時,由于固體物質不同于之前的固體,故此處又存在。
在此設定每個小溫區(qū)之間的間隙熱傳遞方式為一維穩(wěn)態(tài)熱傳導,由于該間隙無內熱源,由此可得如下方程:
由于每個小溫區(qū)的表面為平壁,將邊界條件代入式(5)中,由此可得存在溫差的相鄰小溫區(qū)之間的溫度分布如下表達式:
因為電路板在進入爐前區(qū)域一段距離后才發(fā)生溫度改變,故認為爐前區(qū)域的前段部分的溫度為室溫。記表示爐前區(qū)域在室溫部分的長度,表示實際升溫情況時首個小溫區(qū)的起始位置與到達設定溫度的位置之間的距離,爐前區(qū)域的長度記為。記回焊爐中某個位置到爐前區(qū)域的起始點的直線距離為,由此得出,在爐前區(qū)域以及首個小溫區(qū)的起始位置到達設定溫度的位置的這段區(qū)域的空氣溫度表達式為:
為驗證模型的科學和有效性,本文選取2020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A題的初始條件進行參數識別優(yōu)化?;睾笭t中共計11個小溫區(qū)及爐前區(qū)域和爐后區(qū)域,小溫區(qū)長度均為30.5cm,間隙均為5cm,爐前區(qū)域和爐后區(qū)域長度均為25cm,生產車間的溫度保持在25℃。各溫區(qū)設定的溫度分別為175℃(小溫區(qū)15)、195℃(小溫區(qū)6)、235℃(小溫區(qū) 7)、255℃(小溫區(qū) 89)及 25℃(小溫區(qū) 1011);傳送帶的過爐速度為70cm/min。
表1:各階段各參數的值
為了進一步體現該模型的有效性,將模型所計算的模型結果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可得到如下理論值與實際值的對比圖(見圖 1)。
由圖1可知,實際溫度與理論溫度的偏差不超過1.5%,可以認為該結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本文基于熱對流機理建立了關于爐溫曲線的一般化模型,確立了各個參數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際問題用matlab軟件進行相關參數的遍歷求解,結果顯示,理論溫度與實際溫度有較高的吻合度,該模型能夠在之后實際生產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圖1:實際爐溫和理論爐溫曲線對比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