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睿明
【摘要】隨著教育形勢的變化,學生的學業(yè)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能夠考上理想的學校,實現(xiàn)自身的長遠發(fā)展,學生面臨著過重的學業(yè)負擔,特別是近年來,各種因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而出現(xiàn)的校園安全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部門及教育工作者就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重視。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如何通過挖掘美術學科的價值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發(fā)展是每一位美術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育 心理健康 影響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61
青少年是教育的主體之一,也是祖國的未來,現(xiàn)階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我們加強關注。進入中學階段的生活后,學生普遍進入了青春期,會面臨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學生會面臨很多負擔,身心變得越來越疲憊。就一些社會調查顯示,青少年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并且這一比例在逐步增加。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會對其學習和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美術是一門有著豐富審美價值和教育功能的學科,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就中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進行了探討。
一、中學生心理問題一覽
(一)過度依賴心理
現(xiàn)在的學生在家長和親友的呵護下長大,多數(shù)不具備獨立意識,獨立能力較差,總是需要依賴他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過度依賴別人的心理,任何事都需要借由他人的幫助,還喜歡將錯誤推脫到別人身上,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二)以自我為中心
當代青少年所生活的環(huán)境是非常寬松、和諧的,他們的自我意識極其強烈,非常追求個性,又因為家長溺愛的因素,很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這種性格的驅使下,學生會慢慢演變成為自私狹隘的心理,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愿意體諒他人,在小事上斤斤計較甚至損害他人利益。
(三)自卑自負心理
中學生邁入青春期后,他們的心理非常敏感脆弱,一旦受到學習上的打擊,就會讓學生感到沮喪和失敗,不斷懷疑自己,將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放大,形成強烈的心理暗示,讓學生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一些學生因為暫時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績,被教師夸獎后就會過度驕傲自滿,變得非常自負。不穩(wěn)定的情緒容易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四)焦慮逆反心理
進入青春期后,叛逆是學生明顯的表現(xiàn),他們不愿意服從教師的管教,認為教師在干擾自身的意志,教師的工作非常無聊。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同學之間的競爭會讓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各種焦慮,而學生又不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問題有所把握并及時給出指導,就會讓學生的心理失衡,胡思亂想,嚴重時會發(fā)生一些意外。
二、中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幫助學生獨立
為了讓學生能夠擺脫過度依賴別人的心理,教師有必要考慮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過去由教師主導的授課模式,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展開對美術的學習,教師則負責落實自身的指導和幫助?;谛抡n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可以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為重點,優(yōu)化課堂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機會。在教學美術新知識時,美術教師就可以在多媒體工具的幫助下,讓學生通過自行下載、瀏覽教師所提供的美術課件來完成對新知識的初步了解,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提問互動,讓學生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教師可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發(fā)揮,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尊重學生地位,拉近師生距離
中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對學生在這一時期的成長規(guī)律牢牢把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自身授課工作,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避免教師的主觀意志干擾和支配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排斥和厭惡,而更多的要將學生置于平等的位置,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展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懷,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學生,使學生能夠放松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讓學生能夠以一種理性的方式看待自身的美術學習和發(fā)展。比如在課堂上,教師不能采取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而是要以親切的、溫和的語氣詢問學生,并示以微笑。教師要盡可能地采取詼諧幽默的語氣,讓學生能夠折服于教師的淵博學識修養(yǎng)和強大人格魅力,盡可能地消除與教師之間的隔閡,愿意親近教師、傾聽教師,這樣美術教師的工作可以更加順利地展開并取得實際成效。
(三)展開有效互動,促進和諧溝通
美術教師要把握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關注那些內心敏感脆弱、性格存在問題的學生,為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就必須要準備符合所有學生需要的問題,融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要素,比如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提高參與興趣,使學生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局面,從自卑和自負的心理中走出來,與教師和同學共同展開課堂學習,探究美術學科的審美價值,發(fā)展自身各項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有收獲,在有效互動中得到提升。
(四)落實有效評價,增強學生信心
美術教師還需要保證教學工作的完整性,完善教學評價,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來增強學生的信心,善于挖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切積極表現(xiàn),及時對學生進行贊美和肯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認可,同時傳授給學生一些調節(jié)心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擺脫焦慮的情緒,釋放自身學習壓力,在教師的鼓勵和支持下,主動尋求一些可以有效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路徑。
總而言之,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社會的接班人與建設者,必須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全面滲透的背景下,美術教師在關注學生學識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夠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要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牢牢把握,剖析原因,在此基礎上采取合適的教學對策,將美術的育人功能充分展現(xiàn),讓美術課堂成為溫暖學生身心的火爐,讓教師的職責與使命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1]何海燕.美術心理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必要性[J].美與時代(中),2019(05):87-88.
[2]劉媛潔.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發(fā)展及其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研究[J].農(nóng)家參謀,2019(05):149.
[3]林世羅,張馳.心理健康領域的美術治療———以美術心理評價為中心[A].第八次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2015:2.